一种掺锂三氧化钨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7793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掺锂三氧化钨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纳米三氧化钨粉末加入过量氯化锂溶液中,进行搅拌;b.加入锌粉,继续搅拌;c.静置反应;d.再经离心、洗涤、干燥,得掺锂三氧化钨粉末。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及其在电催化产氢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具有优良的过电位,载流子浓度和带隙宽度,可以提高其光电催化的效率。另外,制得的掺锂三氧化钨结构稳定、颗粒均匀,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和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原料简单易得,可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在光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化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化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掺锂三氧化钨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氧化物掺杂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掺锂三氧化钨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半导体催化反应的过程是利用能量等于或大于带隙的入射光照射半导体,在导带和价带中形成电子一空穴对,电子和空穴迁移至半导体表面从而引起氧化还原反应。半导体催化剂特点是能加速以电子转移为特征的氧化、加氢和脱氢等反应。与金属催化剂一样亦是氧化还原型催化剂,其催化性能与电子因素和晶格结构有关。作为间接带隙半导体的三氧化钨具有良好的光电化学性质,其带隙宽度为2.5~3.5eV,已在光催化材料、气敏材料、电致变色器件材料方面有所应用。
[0003]但三氧化钨在光电催化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其导带位置较低,抑制了具有较高氧化能力的价带空穴的生成过程。并且其禁带宽度相对较窄,限制了其光电转换效率。利用元素掺杂法,可以改变三氧化钨的能带结构,提高电荷分离效率,有效地提高了三氧化钨的载流子密度和导电性能。通过提高三氧化钨的光生载流子迁移率,最终达到提高三氧化钨光电催化活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掺锂三氧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具有优良的过电位,载流子浓度和带隙宽度,可以提高其光电催化的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掺锂三氧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纳米三氧化钨粉末加入过量氯化锂溶液中,进行搅拌;b.加入锌粉,继续搅拌;c.静置反应;d.再经离心、洗涤、干燥,得掺锂三氧化钨粉末。
[0006]另一种优化方式,纳米三氧化钨粉末和锌粉的重量比为1:0.2

1:0.5。
[0007]另一种优化方式,纳米三氧化钨粉末和锌粉的重量比为1:0.3。
[0008]另一种优化方式,步骤a中,将溶液进行磁力搅拌8

10min。
[0009]另一种优化方式,步骤b中,加入锌粉后进行磁力搅拌8

10min。
[0010]另一种优化方式,步骤c中,静置反应1

1.5h。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掺锂三氧化钨在电催化产氢中的应用。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具有优良的过电位,载流子浓度和带隙宽度,可以提高其光电催化的效率。另外,制得的掺锂三氧化钨结构稳定、颗粒均匀,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和对环境污染的风
险。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原料简单易得,可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在光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4]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粉末的SEM照片;图1b为纯三氧化钨粉末的SEM照片;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粉末和纯三氧化钨粉末的XRD图谱与标准卡片的对照(上方曲线为掺锂三氧化钨粉末的XRD图谱);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Li doped WO3)和纯三氧化钨粉末(WO3)200

1200 nm波长的吸收光谱的对照;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与纯三氧化钨带隙宽度计算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的莫特

肖特基曲线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的电流密度

电压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用原始材料纯三氧化钨的电流密度

电压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和纯三氧化钨的W4f轨道的XPS能谱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用原始材料纯三氧化钨的W4f轨道的XPS能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掺锂三氧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纳米三氧化钨粉末加入过量氯化锂溶液中,进行搅拌;b.加入锌粉,继续搅拌;c.静置反应;d.再经离心、洗涤、干燥,得掺锂三氧化钨粉末。
[0016]纳米三氧化钨粉末和锌粉的重量比为1:0.2

1:0.5。步骤a中,将溶液进行磁力搅拌8

10min。步骤b中,加入锌粉后进行磁力搅拌8

10min。步骤c中,静置反应1

1.5h。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可应用于电催化产氢中。
[0018]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9]实施例1将0.1g纳米WO3粉末加入20mL LiCl溶液中,进行磁力搅拌8min;加入0.03g锌粉, 继续搅拌8min;室温条件下静置1h反应,通过离心收集产物, 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漂洗3次,70℃真空过夜干燥,得到外观为深蓝色的掺锂三氧化钨粉末。
[0020]实施例2将0.1g纳米WO3粉末加入20mL LiCl溶液中,进行磁力搅拌8min;加入0.03g锌粉, 继续搅拌10min;室温条件下静置1h反应,通过离心收集产物, 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漂洗3次,70℃真空过夜干燥,得到外观为深蓝色的掺锂三氧化钨粉末。
[0021]实施例3将0.15g纳米WO3粉末加入20mL LiCl溶液中,进行磁力搅拌10min;加入0.045g锌粉,继续搅拌10min;室温条件下静置1.5h反应,通过离心收集产物, 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漂洗3次,70℃真空过夜干燥,得到外观为深蓝色的掺锂三氧化钨粉末。
[0022]实施例4将0.15g纳米WO3粉末加入30mL LiCl溶液中,进行磁力搅拌8min;加入0.045g锌粉,继续搅拌8min;室温条件下静置1.5h反应,通过离心收集产物, 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漂洗3次,70℃真空过夜干燥,得到外观为深蓝色的掺锂三氧化钨粉末。
[0023]实施例5将0.2g纳米WO3粉末加入20mL LiCl溶液中,进行磁力搅拌10min;加入0.06g锌粉,继续搅拌10min;室温条件下静置1.5h反应,通过离心收集产物, 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漂洗3次,70℃真空过夜干燥,得到外观为深蓝色的掺锂三氧化钨粉末。
[0024]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制得的掺锂三氧化钨粉末进行物理表征及性能检测,其中,实施例1的表征及性能检测见图1

7。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的实物样品照片与纯三氧化钨对照,可见纯纳米三氧化钨为淡黄色粉末,掺锂后变为深蓝色。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的SEM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掺杂后材料形貌仍为块状结构,无太大变化,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掺锂三氧化钨粉末与纯三氧化钨粉末的XRD图谱,从图2可以看出,掺锂三氧化钨粉末的衍射峰位置相较于纯三氧化钨粉末略微向左偏移,意味着掺杂后样品晶格常数略微增大,说明在Li掺杂的过程中,晶胞发生了膨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锂三氧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纳米三氧化钨粉末加入过量氯化锂溶液中,进行搅拌;b.加入锌粉,继续搅拌;c.静置反应;d.再经离心、洗涤、干燥,得掺锂三氧化钨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锂三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三氧化钨粉末和锌粉的重量比为1:0.2

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锂三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三氧化钨粉末和锌粉的重量比为1: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锂三氧化钨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泽汤乐朱青杨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芯苏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