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桥式防撞梁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89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拱桥式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防撞梁主体呈弧形结构,防撞梁主体从顶部至端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其中,防撞梁主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的安装端面。在防撞梁受到碰撞力作用时,拱形结构的防撞梁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将所受到的碰撞力往防撞梁两端分散传递,达到良好的分散荷载的能力;防撞梁主体呈中部窄、两端宽的结构设计,使越靠近两端端部的部位可承受的荷载越大;两端较宽的端部,可以作为防撞梁主体两端的吸能结构使用,有效吸收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纵梁上,与车身纵梁连接时无需额外的吸能盒结构和安装板结构,其自身实现吸能以及安装的双重功能。重功能。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拱桥式防撞梁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车身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拱桥式防撞梁以及使用该拱桥式防撞梁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防撞梁作为前后碰撞中的重要吸能部件,在汽车被动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主流车型大多采用钢材或者铝合金作为防撞梁材料,但无论是使用冲压、挤压还是采用铸造等方式均会受限于成型工艺,往往复杂结构的防撞梁无法制造;塑料防撞梁成型相对容易,但也会受到成型工艺限制以及市场认可度低的情况。因此,制造防撞梁时往往会因工艺可行性舍弃一些好的制造想法。此外,防撞梁碰撞需要中间部分避免弯折,两侧吸能盒区域需要压溃吸能,整体来说需要将防撞梁的碰撞能量由防撞梁本体分散到吸能盒区域,从而传递到纵梁,但目前大多防撞梁本体在碰撞中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弯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结构的防撞梁,使其具有良好的分散能力,克服传统制造工艺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拱桥式防撞梁及汽车,以解决现有防撞梁制造缺陷,改善其承重和荷载分散的能力。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拱桥式防撞梁,包括:
[0006]防撞梁主体,所述防撞梁主体呈弧形结构,所述防撞梁主体从顶部至端部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0007]其中,所述防撞梁主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的安装端面。
[0008]可选地,所述安装端面与所述防撞梁主体端部的外侧构成楔形的纵截面。
[0009]可选地,所述安装端面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防撞梁主体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连接孔包括三个,所述三个连接孔呈三角形分布。
[0011]可选地,所述防撞梁主体为轴对称的弧形结构。
[0012]可选地,所述防撞梁内部设置空腔。
[0013]可选地,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加强筋。
[0014]可选地,所述防撞梁主体为一体成型的构件。
[0015]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任一种的拱桥式防撞梁。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7]本申请的拱桥式防撞梁及汽车,在防撞梁受到碰撞力作用时,拱形结构的防撞梁将碰撞力沿车身长度方向和车身宽度方向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使拱形结构各部分相互挤压,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由此将所受到的碰撞力往防撞梁两端分散传递,达到良好的分散荷载的能力;防撞梁主体呈中部窄、两端宽的结构设计,使越靠近两端端部的部位可承受的
荷载越大,其中两端端部较宽的设计,使两端端部可以作为防撞梁主体两端的吸能结构使用,起到吸能的作用,有效吸收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纵梁上,与车身纵梁连接时无需额外的吸能盒结构和安装板结构,其自身实现吸能以及安装的双重功能;防撞梁主体的对称设计,可减少防错设计,减少工人生产和维修时候因装反而造成的时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维修经济性;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方式,使防撞梁主体外表面封闭、中间形成空腔,空腔内可根据性能需要设置不同样式的加强结构,克服制造工艺限制。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拱桥式防撞梁的正视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拱桥式防撞梁的轴侧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拱桥式防撞梁的底视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拱桥式防撞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拱桥式防撞梁与纵梁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防撞梁主体,11

端部,111

安装端面,112

楔形,113

连接孔,12

加强筋,2

纵梁,21

纵梁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相关技术中,复杂结构的防撞梁难以一体成型,因此,制造防撞梁时候往往会因工艺可行性舍弃性能优异的结构。此外,防撞梁碰撞需要中间部分避免弯折,两侧吸能盒区域需要压溃吸能,整体来说需要将防撞梁的碰撞能量由防撞梁本体分散到吸能盒区域,从而传递到纵梁,但目前大多防撞梁本体在碰撞中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弯折,对于荷载的承载以及分散能力较差。
[0028]有鉴于此,为了改善防撞梁的承重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荷载分散能力,克服传统制造工艺限制,提出了本申请的一种拱桥式防撞梁。
[0029]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拱桥式防撞梁的正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拱桥式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1,防撞梁主体1呈弧形结构,防撞梁主体1从顶部至端部11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其中,防撞梁主体1的端部11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的安装端面111。
[0030]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撞梁主体1呈弧形结构,具体可以为拱形结构,两端的端部11设置安装端面111与车身纵梁连接。在拱形结构的基础上,防撞梁主体1从顶部分别至两端端部11的方向上,防撞梁主体1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具体表现为,防撞梁主体朝向车
身外部的外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朝向车身内部的内弧面的曲率半径,构成的防撞梁主体呈中部窄、两端宽的结构。在防撞梁受到碰撞力作用时,拱形结构的防撞梁将碰撞力沿车身长度方向和车身宽度方向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使拱形结构各部分相互挤压,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由此将所受到的碰撞力往防撞梁两端分散传递,达到良好的分散荷载的能力。防撞梁主体呈中部窄、两端宽的结构,使越靠近两端端部的部位可承受的荷载越大,其中两端端部较宽的设计,使两端端部可以作为防撞梁主体两端的吸能结构使用,起到吸能的作用,有效吸收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纵梁上,与车身纵梁连接时无需额外的吸能盒结构和安装板结构,其自身实现吸能以及安装的双重功能。
[0031]基于上述拱桥式防撞梁,本申请提供以下一些具体可实施方式的示例,在互不抵触的前提下,各个示例之间可任意组合,以形成新一种拱桥式防撞梁。应当理解的,对于由任意示例所组合形成的新一种拱桥式防撞梁,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32]继续参照图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安装端面111与防撞梁主体端部11的外侧构成楔形的纵截面。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拱桥式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主体(1),所述防撞梁主体(1)呈弧形结构,所述防撞梁主体(1)从顶部至端部(11)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所述防撞梁主体(1)的端部(11)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的安装端面(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桥式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面(111)与所述防撞梁主体端部(11)的外侧构成楔形的纵截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拱桥式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面(111)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防撞梁主体(1)的连接孔(113),所述连接孔(113)用于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宇飞魏更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