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菌的补料注射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73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补料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菌的补料注射推阀,包括外筒、内筒、轴套、阀座以及阀杆,所述外筒内部的一侧轴向设置有空腔,且空腔内部的一侧嵌设有活塞,所述外筒内部的另一侧轴向设置有内筒,所述轴套的一端轴向嵌设于内筒的内部,且轴套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螺纹套接有阀座,所述阀杆贯穿设置于轴套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推阀式结构,整体造型小巧,不仅通过设置多组密封圈,实现多重防渗漏,且各主要组件皆采用L食用级不锈钢材质,易于清洁、无卫生死角,可实现在位灭菌,而且通过将阀座螺纹套接于轴套的端部,并采用卡簧进行限位,便于安装压紧及拆除,还可利用弹簧自动回弹复位,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菌的补料注射推阀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阀门,具体是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菌的补料注射推阀。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补料阀,采用球阀或者角阀组成,其结构存在卫生死角,无法实现无菌,并且体积较大、笨重;同时,传统的补料插针,需要在密闭环境或实验室环境中通过高温火焰进行灭菌,灭菌过程危险性高。
[0003]针对这种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菌的补料注射推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菌的补料注射推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实现无菌状态且灭菌过程危险性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菌的补料注射推阀,包括外筒、内筒、轴套、阀座以及阀杆,所述外筒内部的一侧轴向设置有空腔,且空腔内部的一侧嵌设有活塞,所述外筒内部的另一侧轴向设置有内筒,且内筒一端的外边缘通过等角度安装的螺栓与活塞的一侧壁相互连接,所述轴套的一端轴向嵌设于内筒的内部,且轴套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螺纹套接有阀座,所述阀杆贯穿设置于轴套的内部,且阀杆的一端延伸至活塞的内部。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筒由两段圆筒轴向对接而成,且空腔共同设置于两段圆筒的内部,降低制作难度,所述外筒、内筒、轴套、阀座以及阀杆皆采用L食用级不锈钢材质,易于清洁、无卫生死角。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的另一侧壁上轴向固定有推杆,且推杆一端的外侧壁上等间距开设有防滑槽,避免在注射补料时手部打滑导致操作失误。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筒中部的外侧套设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空腔、内筒的一端弹性接触,用于在操作完成后自动回弹复位。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筒另一端的外侧壁上套接有第一密封圈,且第一密封圈的外边缘与外筒的内侧壁相互接触,用于增强外筒、内筒之间的密封效果。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轴套一端的外侧壁上分别套接有第二密封圈、滚珠轴承,且第二密封圈的外边缘与内筒的内侧壁相互接触,用于增强内筒、轴套之间的密封效果,并且滚珠轴承嵌设于内筒中,使得轴套整体能够旋转调节。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座两侧的轴套外壁上分别套接有第三密封圈、卡簧,且阀座、卡簧之间相互接触并构成限位结构,避免轴套、阀座之间螺纹松动、回退。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杆的外侧壁上间隔套接有若干个第四密
封圈,且第四密封圈的外边缘皆与轴套的内侧壁相互接触,用于增强轴套、阀杆之间的密封效果。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整体结构简单小巧,通过在外筒、内筒、轴套、阀座以及阀杆之间设置多组密封圈,多重防渗漏,且各主要组件皆采用L食用级不锈钢材质,易于清洁、无卫生死角,可实现在位灭菌;
[0016]2.通过将阀座螺纹套接于轴套的端部,并采用卡簧进行限位,便于安装压紧及拆除;
[0017]3.通过在内筒中部的外侧套设弹簧,在放开推杆后,弹簧会将内筒整体自动回弹复位,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截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动作示意图。
[0022]图中:1、外筒;2、空腔;3、活塞;4、推杆;5、内筒;6、弹簧;7、螺栓;8、第一密封圈;9、轴套;10、第二密封圈;11、滚珠轴承;12、第三密封圈;13、阀座;14、卡簧;15、阀杆;16、第四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3,本技术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菌的补料注射推阀,在图1中:包括外筒1、内筒5、轴套9、阀座13以及阀杆15,外筒1内部的一侧轴向设置有空腔2,且空腔2内部的一侧嵌设有活塞3,外筒1内部的另一侧轴向设置有内筒5,且内筒5一端的外边缘通过等角度安装的螺栓7与活塞3的一侧壁相互连接,轴套9的一端轴向嵌设于内筒5的内部,且轴套9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螺纹套接有阀座13,阀杆15贯穿设置于轴套9的内部,且阀杆15的一端延伸至活塞3的内部。
[0024]在图1和图2中:外筒1由两段圆筒轴向对接而成,且空腔2共同设置于两段圆筒的内部,降低制作难度,外筒1、内筒5、轴套9、阀座13以及阀杆15皆采用316L食用级不锈钢材质,易于清洁、无卫生死角;内筒5另一端的外侧壁上套接有第一密封圈8,且第一密封圈8的外边缘与外筒1的内侧壁相互接触,用于增强外筒1、内筒5之间的密封效果;轴套9一端的外侧壁上分别套接有第二密封圈10、滚珠轴承11,且第二密封圈10的外边缘与内筒5的内侧壁相互接触,用于增强内筒5、轴套9之间的密封效果,并且滚珠轴承11嵌设于内筒5中,使得轴套9整体能够旋转调节;阀座13两侧的轴套9外壁上分别套接有第三密封圈12、卡簧14,且阀座13、卡簧14之间相互接触并构成限位结构,避免轴套9、阀座13之间螺纹松动、回退;阀杆15的外侧壁上间隔套接有若干个第四密封圈16,且第四密封圈16的外边缘皆与轴套9的内侧壁相互接触,用于增强轴套9、阀杆15之间的密封效果。
[0025]在图1和图3中:活塞3的另一侧壁上轴向固定有推杆4,且推杆4一端的外侧壁上等
间距开设有防滑槽,避免在注射补料时手部打滑导致操作失误;内筒5中部的外侧套设有弹簧6,且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空腔2、内筒5的一端弹性接触,用于在操作完成后自动回弹复位。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外筒1、内筒5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8,在内筒5、轴套9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10,在轴套9、阀杆15之间设置第四密封圈16,形成多组密封结构,多重防渗漏,且外筒1、内筒5、轴套9、阀座13以及阀杆15皆采用316L食用级不锈钢材质,易于清洁、无卫生死角,可实现在位灭菌;
[0027]另外,通过将阀座13螺纹套接于轴套9的端部,并采用卡簧14进行限位,便于轴套9、阀座13之间的安装压紧及拆除;
[0028]此外,通过在内筒5中部的外侧套设弹簧6,每次推挤活塞3到位后,放开推杆4,则压缩状态的弹簧6会将内筒5整体自动回弹复位,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0029]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菌的补料注射推阀,包括外筒(1)、内筒(5)、轴套(9)、阀座(13)以及阀杆(1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内部的一侧轴向设置有空腔(2),且空腔(2)内部的一侧嵌设有活塞(3),所述外筒(1)内部的另一侧轴向设置有内筒(5),且内筒(5)一端的外边缘通过等角度安装的螺栓(7)与活塞(3)的一侧壁相互连接,所述轴套(9)的一端轴向嵌设于内筒(5)的内部,且轴套(9)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螺纹套接有阀座(13),所述阀杆(15)贯穿设置于轴套(9)的内部,且阀杆(15)的一端延伸至活塞(3)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菌的补料注射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由两段圆筒轴向对接而成,且空腔(2)共同设置于两段圆筒的内部,所述外筒(1)、内筒(5)、轴套(9)、阀座(13)以及阀杆(15)皆采用316L食用级不锈钢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菌的补料注射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的另一侧壁上轴向固定有推杆(4),且推杆(4)一端的外侧壁上等间距开设有防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的可在位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孙佳伟吕孟珂
申请(专利权)人:柏群精密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