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孔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44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孔端子,包括具有方形的管状形状并且将插入端子接纳在其中的管状部分,和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以便朝着该管状部分的内表面推动该插入端子的弹性件。该弹性件包括由带状的导电金属片形成的弯曲部分和分别一体地形成在该弯曲部分的宽度相对的侧边缘并且相互离开地延伸的一对安装部分。该管形部分具有一对相互相对的侧壁,并具有一对分别设置在该侧壁上的穿透窗口,该对安装部分分别插入该对穿透窗口中。分别设置在该穿透窗口中的每个安装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面比该每个安装部分的其余部分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线束或其他的内孔端子(female terminal)。
技术介绍
图5和图6示出由本申请的申请人更早提出的内孔端子101 (见, 例如,JP-A-&-94255)。内孔端子101由导电金属片通过下料、弯曲等形成。该内孔端子 101包括用于连接到电线的电线连接部分103,和用于连接到配合插入 端子(male terminal)的电接触部分102。该电线连接部分103包括用 于将电线放置其上的底壁131、分别从该底壁131的宽度相对的侧边缘 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一压力夹紧件部分132、和一对第二压力夹紧件部分 133。该第一压力夹紧件部分132被压力夹紧(或压扁)到该电线的导 体(芯线)以与其电连接。该第二压力夹紧件部分133被压力夹紧到 该电线的外皮,因此机械地连接到该电线。该电接触部分102包括形成为方形的管状形状并适于将插入端子 容纳于其中的管状部分120,和安装在该管状部分120内的弹性件104, 以便朝着该管状部分120的内表面推动该插入端子。该管状部分120 包括从底壁131延伸的底壁121、分别从该底壁121的宽度相对的侧边 缘向上延伸的一对侧壁122、以及分别从该对侧壁122延伸并与底壁 121以相对关系设置的上部壁123。用于安装弹性件104的穿透窗口 (through window) 124形成为分别通过靠近该底壁121设置的该对侧 壁122的那些端部。如图7所示,该弹性件104包括由弯曲成大致弧形形状的带状导电金属片形成的弯曲部分141,和在其一个纵向端分别形成在该弯曲部分141的宽度相对的侧边缘的安装部分140。该对安装部分140的每个 包括从该弯曲部分141的一个纵向端部延伸到其纵向中心部分的带状 连接部分142,和形成在该连接部分142的纵向中心部分上并沿着离开 该弯曲部分141的方向从其突出的凸出部分143。该凸出部分143分别 插入该穿透窗口 124中。这个弹性件104以图8A至图8D所示的方式安装在该管状部分 120中。即,在形成该管状部分120时在弯曲该侧壁122的过程中,该 弹性件104如图8A所示设置在该对侧壁122之间,并且该弹性件104 如图8B所示叠加在该底壁121上。这时,弹性件104以这样的方式叠 加在该底壁121上,gp,使弯曲部分141的凸形表面指向上部壁123。 于是,该凸出部分143分别设置在该穿透窗口 124中,并且该对侧壁 122被弯曲或如图8C和图8D所示朝着相互移动。因此,形成如图5 和图6所示的内孔端子101。然而,上述内孔端子101具有下述问题。这个问题将参考图9和 图IO说明。也就是,为了能够将该弹性件104安装在该管形部分120内,每 个穿透窗口 124需要形成为对应于该凸出部分143的尺寸。例如,如 图9所示,在沿着底壁121的宽度方向该凸出部分143的尺寸(即, 该凸出部分143在该穿透窗口 124中的接合量Sl)增加的情况下,沿 着从底壁121朝着上部壁123的方向该窗口 124的尺寸需要增加,并 且这引起问题,即大间隙Ul沿着该弹性件104的厚度方向形成在该穿 透窗口 124的边缘和该凸出部分143之间。在图9和图10中,Tl和 T2表示根据该弹性件104和管状部分120的配合公差提供的裕度。而且,如图IO所示,在沿着该底壁121的宽度方向该凸出部分143 的尺寸(即,该凸出部分143在该穿透窗口 124中的接合量S2)减小的情况下,形成在该穿透窗口 124的边缘和该凸出部分143之间的间 隙U2减小。但是,这引起问题,即该凸出部分143易于从该穿透窗口 124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孔端子,在该内孔端子中防止 弹性件与管状部分脱离,并且还减小该弹性件的摆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孔端子,包括 管状部分,其具有方形的管状形状并且将插入端子接纳在其中;和弹性件,其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以便朝着该管状部分的内表面 推动该插入端子,其中该弹性件包括由带状的导电金属片形成的弯曲部分和一对安 装部分,该安装部分分别一体地形成在该弯曲部分的宽度相对的侧边 缘并且相互离开地延伸;其中该管形部分具有一对相互相对的侧壁,并具有一对分别设置 在该侧壁上的穿透窗口,该对安装部分分别插入该对穿透窗口中;并 且其中分别设置在该穿透窗口中的每个安装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厚 度方面比该每个安装部分的其余部分大。在上述结构中,该弹性件形成为使得分别设置在该穿透窗口中的 该每个安装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面比该每个安装部分的其余部 分大。因此,即便当在该穿透窗口中每个安装部分的接合量增加,沿 着该弹性件的厚度方向形成在该穿透窗口的边缘和该安装部分的上述 较大部分的之间的间隙能够被减小。因此,能够获得防止弹性件与该 管状部分脱离的内孔端子,并且该弹性件的摆动能够减小。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 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孔端子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2是图1的内孔端子的局部剖视透视图3是图1的内孔端子的弹性件的透视图4是沿着图1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5是现有的内孔端子的透视图6是图5的内孔端子的局部剖视透视图7是图5的内孔端子的弹性件的透视图8A至图8D是说明组装图5的内孔端子的方法的视图9是沿图5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用于说明现有内孔端子的 问题;以及图IO是说明现有内孔端子的问题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孔端子1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 和图2中所示的内孔端子1由导电金属片(例如,铜、铜合金(其例 子包括黄铜和铍青铜)、钢或不锈钢)通过下料、弯曲等形成。该内 孔端子1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的电线连接部分3,和用于连接于形成为杆 状形状的插入端子的电接触部分2。该电线连接部分3包括用于将电线放置在其上的底壁31、分别从 该底壁31的宽度相对的侧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一压力夹紧件部分 32、和一对第二压力夹紧件部分33。该第一压力夹紧件部分32被压力 夹紧(或压扁)于该电线的导体(或芯线)以与其电连接。该第二压 力夹紧件部分33被压力夹紧于该电线的外皮,并且因此机械地连接于 该电线。该电连接部分2包括弯曲成方形的管状形状并适于将插入端子容 纳在其中的管状部分20,和安装在该管状部分20内以便朝着该管状部分20的内表面推动插入端子的弹性件4。该管状部分20包括从底壁 31延伸的底壁21、分别从该底壁21的宽度相对的侧边缘向上延伸的 一对侧壁22、以及分别从该对侧壁22延伸并且以与该底壁21相对的 关系设置的上部壁23。该对上部壁23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平面内。用于 安装该弹性件4的一对穿透窗口 24分别形成为通过靠近该底壁21设 置的该对侧壁22的端部(下端部分)。该弹性件4由导电金属片(例如,铜、铜合金(其例子包括黄铜 和铍青铜)、钢或不锈钢)形成。如图3所示,该弹性件4包括弯曲 成大致弧形形状的带状的弯曲部分41,和一对安装部分40,在其一个 纵向端该安装部分一体地形成在该弯曲部分41的宽度相对的侧边缘。 该对安装部分40的每个包括从该弯曲部分41的一个纵向端部延伸到 其纵向中心部分的带状连接部分42,和形成在该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孔端子,包括:管状部分,该管状部分具有方形的管状形状并且在其中容纳插入端子;和弹性件,该弹性件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以便朝着该管状部分的内表面推动该插入端子,其中该弹性件包括由带状的导电金属片形成的弯曲部分,和一 对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分别一体地形成在该弯曲部分的宽度相对的侧边缘并且相互离开地延伸;其中该管形部分具有一对相互相对的侧壁,并具有一对分别设置在该侧壁上的穿透窗口,该对安装部分分别插入该对穿透窗口中;并且其中分别设置在该穿透 窗口中的每个安装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面比该每个安装部分的其他部分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田刚长谷川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