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洪祥专利>正文

一种增力踏板及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194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增力踏板及自行车,其中,一种增力踏板,连接在自行车转柄的转轴上,包括:踏板部件,具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轴连接部,且踏板部件可绕轴连接部的轴线转动;以及棘轮棘齿结构,连接在所述踏板部件与所述轴连接部之间,以使踏板部件在被踩踏时其踩踏面可与所述转柄长度方向平行;其中,在所述踏板部件可绕所述轴连接部转动的两端中,一端的长度大于另一端的长度;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延长踏板的长度并配合棘轮棘齿结构,可将转柄所在的杠杆结构中的动力臂延长并便于踩踏,从而可在同等踩踏用力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驱动力,达到踩踏更为省力、更为轻松的效果。更为轻松的效果。更为轻松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力踏板及自行车


[0001]本技术属于自行车
,具体涉及一种增力踏板及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又称作脚踏车或单车(不同国家不同称呼)骑上车后以脚踏板为动力行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种简单方便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也有变速自行车。
[0003]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属于一种简单机械,它的动力及传输机构遵循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或动力矩等于阻力矩。请结合图1所示,其中的动力设为F,由人体提供,动力臂设为R且为通过转轴3与踏板4连接的转柄2长度,阻力臂设为r且等于齿盘1的半径,阻力f 由多种作用力构成;因而,该杠杆结构的平衡条件可简化为F
×
R=f
×
r,由此可知该杠杆结构省力杠杆。
[0004]目前的自行车还存在骑行费力、车速不快的问题。为此,在现有技术中有出现各种有关自行车的改进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其中大部分都与改变阻力和阻力臂两因素有关。例如:不使用链条传动改为轴传动的自行车,目的是减少阻力,还有减轻车的重量来减少阻力的各种材质的轻便自行车,也有通过换挡来减小阻力臂的半径r增加驱动力的变速自行车。
[0005]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改变动力臂R的大小来改变驱动力的自行车的技术方案,因为动力臂R的大小是固定的,同时受到空间的限制,一般是不可改变的。
[0006]经过多年研究,申请人设计了一种能够改变动力臂大小而达到增力效果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增力踏板及自行车,其可通过延长踏板的长度并配合棘轮棘齿结构而实现动力臂的增长,从而达到更为增力且不费力的效果。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方面,提供一种增力踏板,连接在自行车转柄的转轴上,包括:
[0010]踏板部件,具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轴连接部,且踏板部件可绕轴连接部的轴线转动;以及
[0011]棘轮棘齿结构,连接在所述踏板部件与所述轴连接部之间,以使踏板部件在被踩踏时其踩踏面可与所述转柄长度方向平行;
[0012]其中,在所述踏板部件可绕所述轴连接部转动的两端中,一端的长度大于另一端的长度。
[0013]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踏板部件包括第一踏板和限位连接件;
[0014]所述第一踏板设有与所述转轴对应的第一轴连接孔,并在第一踏板可绕所述轴连接部转动的两端中,一端的长度大于另一端的长度;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环形外壳和连接在环形外壳外的至少一个连接部,限位连接件通过该连接部连接在第一踏板的一侧,在环
形外壳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轴连接孔同轴的第一轴连接套,第一轴连接套与第一轴连接孔共同构成所述轴连接部;
[0015]在所述环形外壳内设置与所述第一轴连接套连接的所述棘轮棘齿结构,所述第一轴连接套通过棘轮棘齿结构与限位连接件构成仅可单向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0016]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棘轮棘齿结构包括第一内齿棘轮和第一限位卡杆,第一内齿棘轮固定在所述环形外壳内,第一限位卡杆通过一铰接轴铰接在所述第一轴连接套的外侧,且第一限位卡杆的限位端与第一内齿棘轮的内齿槽配合,并在铰接轴上设有扭力弹簧。
[0017]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环形外壳固定连接的连接片,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踏板可拆卸连接。
[0018]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踏板部件包括第二踏板,在第二踏板可绕所述轴连接部转动的两端中,一端的长度大于另一端的长度;
[0019]所述第二踏板设有与所述转轴对应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轴连接套,第二轴连接套的内孔构成所述轴连接部,在第二踏板内设有与第二轴连接套同轴的环形安装腔,环形安装腔内设有所述棘轮棘齿结构,并通过棘轮棘齿结构与第二轴连接套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轴连接套与第二踏板构成仅可单向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0020]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棘轮棘齿结构包括第二内齿棘轮和第二限位卡杆,第二内齿棘轮固定在所述环形安装腔内,第二限位卡杆通过一铰接轴铰接在所述第二轴连接套的外侧,且第二限位卡杆的限位端与第二内齿棘轮的内齿槽配合,并在铰接轴上设有扭力弹簧。
[0021]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踏板部件可绕所述轴连接部转动的两端中,较长的一端比较短的一端长1

6cm。
[0022]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踏板部件可绕所述轴连接部转动的两端中,较长的一端比较短的一端长5cm。
[0023]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一种增力踏板。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的增力踏板,通过延长踏板的长度并配合棘轮棘齿结构,在需要用力踩踏时,棘轮棘齿结构可使得踏板的踩踏面与所述转柄长度方向平行且相对固定,以此可将转柄所在的杠杆结构中的动力臂延长并便于踩踏,且在后续的下半段踩踏行程中动力臂存在一定的变化,但动力臂相对于现有的踏板仍是增长的,从而可在同等踩踏用力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驱动力,达到增力、踩踏更为省力、更为轻松的效果,结构也较为简单。
[0026]而且,相对于现有的踏板结构,本技术充分利用了的踏板自身的长度并在踏板自身长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使得在所构成的杠杆结构中动力臂能够有效延长,所获得驱动力可根据踏板延长的长度增加而变大,在延长到转柄的一半长度时,可增加50%的驱动力,速度更快,结构也更为合理。
[0027]本技术的自行车,通过采用增力踏板,所获得的驱动力将大大提高,也更为省力,骑行更为轻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现有自行车转柄所在杠杆结构中的杠杆作用原理示意图;
[002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增力踏板的立体结构图,该立体结构是隐藏了如螺丝等紧固件;
[003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增力踏板在安装于转柄上时的俯视图;
[003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增力踏板的限位连接件的立体结构图;
[003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增力踏板的部分剖面示意图,该示意图主要示出了环形外壳及其内棘轮棘齿结构;
[0033]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增力踏板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4]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增力踏板的运动轨迹示意图,该示意图也示出了杠杆作用原理;
[0035]图8为现有踏板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踏板两端的长度L1和L2;
[0036]图9为改变后的第一踏板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第一踏板两端的长度L1和L3;
[0037]图10为改变后的第一踏板安装于自行车上的部分俯视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该结构的各相关尺寸L1、L3、L4和L5。
[0038]图中:1

齿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力踏板,连接在自行车转柄(2)的转轴(3)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部件(5),具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的轴连接部,且踏板部件(5)可绕轴连接部的轴线转动;以及棘轮棘齿结构,连接在所述踏板部件(5)与所述轴连接部之间,以使踏板部件(5)相对所述轴连接部的可转动方向与所述自行车转柄(2)在踩踏时的转动方向相反;其中,在所述踏板部件(5)可绕所述轴连接部转动的两端中,一端的长度大于另一端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力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部件(5)包括第一踏板(52)和限位连接件(53);所述第一踏板(52)设有与所述转轴(3)对应的第一轴连接孔,并在第一踏板(52)可绕所述轴连接部转动的两端中,一端的长度大于另一端的长度;所述限位连接件(53)包括环形外壳(531)和连接在环形外壳(531)外的至少一个连接部,限位连接件(53)通过该连接部连接在第一踏板(52)的一侧,在环形外壳(53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轴连接孔同轴的第一轴连接套(532),第一轴连接套(532)与第一轴连接孔共同构成所述轴连接部;在所述环形外壳(531)内设置与所述第一轴连接套(532)连接的所述棘轮棘齿结构,所述第一轴连接套(532)通过棘轮棘齿结构与限位连接件(53)构成仅可单向相对转动的转动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力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棘齿结构包括第一内齿棘轮(534)和第一限位卡杆(535),第一内齿棘轮(534)固定在所述环形外壳(531)内,第一限位卡杆(535)通过一铰接轴铰接在所述第一轴连接套(532)的外侧,且第一限位卡杆(535)的限位端与第一内齿棘轮(534)的内齿槽配合,并在铰接轴上设有扭力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胡洪祥
申请(专利权)人:胡洪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