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机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87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播种机排种器,包括排种腔壳,导料管,排放孔,第一调节插板,抱箍片,便于播种机连接板组件,防虫药补充滴液管组件,连接轴,种子斗连接盘,漏种盘,驱动齿轮和第二调节插板,所述的导料管螺钉连接在排种腔壳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排放孔开设在排种腔壳的前部下侧位置;所述的第一调节插板活动插接在导料管的右侧下部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通孔和连接螺杆的设置,有利于对第二固定板与排种腔壳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便于安装操作的进行;所述的存药瓶,密封盖,补液通气管,导流管,调节阀门和喷头的设置,有利于往存药瓶补充种子保护液,便于在种子下漏过程中进行滴液补充,保障种子的成活率。保障种子的成活率。保障种子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播种机排种器


[0001]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播种机排种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播种机已经被广泛应用,排种器是播种机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传统的排种器主要分为穴播式排种器和条播式排种器,穴播式排种器结构简单,适用于籽粒较大的种子播种,条播式排种器适用于种子颗粒较小的作物,也可用于肥料的播撒。
[0003]排种器是设置在播种器种子箱和输种管之间的部件,常用的槽轮式排种器由排种杯、槽轮、阻塞筒和排种舌等组成,槽轮外周有均匀分布的半圆槽,当播小粒种子时采用下排式,播大粒种子时采用上排方式。上排式不能进行间隙式排种,所以不适合玉米、大豆一类大粒种子作物的点播。
[0004]另外,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865227,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播种机排种器包括有排种器壳体、左单行排种轮、右单行排种轮、双行排种轮、毛刷清种轮、毛刷轮刮种板、排种器盖、清种刀、可卸单行种室、单行种室上隔板、单行种室下隔板、隔板拉杆和护种板组成,排种器壳体、排种器盖、毛刷轮刮种板、双行排种轮和左单行排种轮、右单行排种轮围接形成种室区,种室区内设有可卸单行种室。但是现有的播种机排种器还存在着不便于在对种子排放时进行驱虫药物的补充和与播种机主体连接固定不方便的问题。
[0005]由鉴于此,专利技术一种播种机排种器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播种机排种器,以解决现有的播种机排种器不便于在对种子排放时进行驱虫药物的补充和与播种机主体连接固定不方便的问题。
[0007]一种播种机排种器,包括排种腔壳,导料管,排放孔,第一调节插板,抱箍片,便于播种机连接板组件,防虫药补充滴液管组件,连接轴,种子斗连接盘,漏种盘,驱动齿轮和第二调节插板,所述的导料管螺钉连接在排种腔壳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排放孔开设在排种腔壳的前部下侧位置;所述的第一调节插板活动插接在导料管的右侧下部位置;所述的防虫药补充滴液管组件通过抱箍片固定在导料管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便于播种机连接板组件螺栓连接在排种腔壳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连接轴横向贯穿漏种盘和排种腔壳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种子斗连接盘螺钉连接在导料管的上端;所述的漏种盘设在排种腔壳的内部;所述的驱动齿轮分别键连接在连接轴的外侧两端位置;所述的第二调节插板活动插接在排种腔壳的前部下侧位置,并位于排放孔的上部。
[0008]优选的,所述的便于播种机连接板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L型支杆,调节通孔,连接螺杆,第二固定板和固定通孔,所述的L型支杆焊接在第一固定板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通孔开设在L型支杆的内部上部;所述的连接螺杆螺纹连接在调节通孔的内部并螺栓
连接在第二固定板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通孔分别开设在第二固定板的内侧四角位置。
[0009]优选的,所述的防虫药补充滴液管组件包括存药瓶,密封盖,导流管和喷头,所述的密封盖螺纹连接在存药瓶的上;所述的导流管镶嵌在存药瓶的下部左侧中间位置并与其内部相连通;所述的喷头螺纹连接在导流管的下端。
[0010]优选的,所述的漏种盘的外边沿铆接有拨料片,所述的漏种盘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轴接通孔。
[0011]优选的,所述的拨料片为弧形的PVC塑料片。
[0012]优选的,所述的密封盖上部左侧镶嵌有补液通气管;所述的导流管的左侧上部螺纹连接有调节阀门。
[0013]优选的,所述的导流管的下部镶嵌在排种腔壳的右侧上部并位于导料管的上部。
[0014]优选的,所述的喷头位于排种腔壳的内部。
[0015]优选的,所述的排种腔壳具体采用透明的圆饼状PVC塑料壳;所述的排种腔壳的直径设置在二十五厘米至三十五厘米之间。
[0016]优选的,所述的拨料片的弯钩方向与排放孔的方向相一致。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所述的调节通孔和连接螺杆的设置,有利于对第二固定板与排种腔壳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便于安装操作的进行。
[0019]2、本技术所述的第二固定板和固定通孔的设置,有利于与播种机进行连接固定,增加安装操作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0020]3、本技术所述的种子斗连接盘的设置,有利于与播种机的种子存储斗进行连接,便于种子的下漏。
[0021]4、本技术所述的第一调节插板和第二调节插板的设置,有利于从上部和下部两个方向来控制种子的下漏量,提高播种的效率。
[0022]5、本技术所述的存药瓶,密封盖,补液通气管,导流管,调节阀门和喷头的设置,有利于往存药瓶补充种子保护液,便于在种子下漏过程中进行滴液补充,保障种子的成活率。
[0023]6、本技术所述的连接轴和驱动齿轮的设置,有利于与播种机的驱动机构进行连接,从而起到驱动的作用,带动连接轴和漏种盘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拨料片对进入到排种腔壳内部的种子进行排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漏种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的便于播种机连接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的防虫药补充滴液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排种腔壳;2、导料管;3、排放孔;4、第一调节插板;5、抱箍片;6、便于播种机连接
板组件;61、第一固定板;62、L型支杆;63、调节通孔;64、连接螺杆;65、第二固定板;66、固定通孔;7、防虫药补充滴液管组件;71、存药瓶;72、密封盖;721、补液通气管;73、导流管;731、调节阀门;74、喷头;8、连接轴;9、种子斗连接盘;10、漏种盘;101、拨料片;102、轴接通孔;11、驱动齿轮;12、第二调节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2]实施例:
[0033]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播种机排种器,包括排种腔壳1,导料管2,排放孔3,第一调节插板4,抱箍片5,便于播种机连接板组件6,防虫药补充滴液管组件7,连接轴8,种子斗连接盘9,漏种盘10,驱动齿轮11和第二调节插板12,所述的导料管2螺钉连接在排种腔壳1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排放孔3开设在排种腔壳1的前部下侧位置;所述的第一调节插板4活动插接在导料管2的右侧下部位置;所述的防虫药补充滴液管组件7通过抱箍片5固定在导料管2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便于播种机连接板组件6螺栓连接在排种腔壳1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连接轴8横向贯穿漏种盘10和排种腔壳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种子斗连接盘9螺钉连接在导料管2的上端;所述的漏种盘10设在排种腔壳1的内部;所述的驱动齿轮11分别键连接在连接轴8的外侧两端位置;所述的第二调节插板12活动插接在排种腔壳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播种机排种器,其特征在于,该播种机排种器,包括排种腔壳(1),导料管(2),排放孔(3),第一调节插板(4),抱箍片(5),便于播种机连接板组件(6),防虫药补充滴液管组件(7),连接轴(8),种子斗连接盘(9),漏种盘(10),驱动齿轮(11)和第二调节插板(12),所述的导料管(2)螺钉连接在排种腔壳(1)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排放孔(3)开设在排种腔壳(1)的前部下侧位置;所述的第一调节插板(4)活动插接在导料管(2)的右侧下部位置;所述的防虫药补充滴液管组件(7)通过抱箍片(5)固定在导料管(2)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便于播种机连接板组件(6)螺栓连接在排种腔壳(1)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连接轴(8)横向贯穿漏种盘(10)和排种腔壳(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种子斗连接盘(9)螺钉连接在导料管(2)的上端;所述的漏种盘(10)设在排种腔壳(1)的内部;所述的驱动齿轮(11)分别键连接在连接轴(8)的外侧两端位置;所述的第二调节插板(12)活动插接在排种腔壳(1)的前部下侧位置,并位于排放孔(3)的上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于播种机连接板组件(6)包括第一固定板(61),L型支杆(62),调节通孔(63),连接螺杆(64),第二固定板(65)和固定通孔(66),所述的L型支杆(62)焊接在第一固定板(61)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通孔(63)开设在L型支杆(62)的内部上部;所述的连接螺杆(64)螺纹连接在调节通孔(63)的内部并螺栓连接在第二固定板(6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杜铮李旭郭翔涂建东夏建文万勇张唐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