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动力式滴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60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动力式滴灌结构,包括主管路以及连通于主管路上方的多个滴灌组件,滴灌组件包括固接于主管路上方的外套管、套接于外套管内的内套管以及连通于内套管上端的喷头,外套管中部设有过水孔道,内套管滑动连接于过水孔道内,内套管能够从外套管上端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滴灌时,主管路的水流入过水孔道内,此时内套管受水压的作用向上移动,从而将内套管上端的喷头向外顶出,实现滴灌操作,停止滴灌后,主管路停止向过水孔道内送水,此时内套管因重力下落至外套管内,从而将喷头保护在外套管中,有效避免因喷头长期裸露在外,翻地时喷头遭到破坏,有效提高滴灌装置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动力式滴灌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农林灌溉
,尤其涉及一种水动力式滴灌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滴水灌溉方式因省水、省力、省肥、高产等效果,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滴灌的原理是通过放置在作物根部处的滴灌带(或滴灌管)来供给水,滴灌带上有很多很小的出水口,从出水口溢出的水缓慢湿润作物根际土壤。滴灌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灌溉方式,已在农业、林业、牧草,城市绿化等上广泛应用。如今的滴灌喷头大多裸露在外,翻地时容易遭到破坏,进而影响滴灌喷头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造成滴灌装置使用过程中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因此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动力式滴灌结构。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水动力式滴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路以及连通于主管路上方的多个滴灌组件,所述滴灌组件包括固接于主管路上方的外套管、套接于外套管内的内套管以及连通于内套管上端的喷头,所述外套管中部设有过水孔道,所述内套管滑动连接于过水孔道内,所述外套管下端与主管路相连通,所述内套管能够从外套管上端伸出。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设有限位结构。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环周固接于过水孔道上端的第一限位凸缘以及环周固接于内套管外壁下端的第二限位凸缘,当所述内套管上部位于外套管外时,所述第一限位凸缘与第二限位凸缘相抵接。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外套管上端外表面分别环周铰接有多个瓣状弧形板,所述喷头与瓣状弧形板之间设有连接组件,当所述内套管位于外套管内时,各所述瓣状弧形板受连接组件的作用扣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喷头位于容置腔体内,当所述内套管上部位于外套管外时,各所述瓣状弧形板向四周打开,所述喷头上端高于瓣状弧形板上端设置。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接于喷头外壁的抵接环以及固接于瓣状弧形板内表面下部的抵接板,当各所述瓣状弧形板扣合形成容置腔体时,所述抵接环下部与抵接板上部相抵接。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外套管上端环周设有多个连接耳,各所述瓣状弧形板下端在连接耳处与外套管外壁铰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在滴灌时,主管路的水流入过水孔道内,此时内套管受水压的作用向上移动,从而将内套管上端的喷头向外顶出,实现滴灌操作,停止滴灌后,主管路停止向过
水孔道内送水,此时内套管因重力下落至外套管内,从而将喷头保护在外套管中,有效避免因喷头长期裸露在外,翻地时喷头遭到破坏,有效提高滴灌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剖面图。
[0014]图2是当各瓣状弧形板扣合形成容置腔体时,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剖面图。
[0015]图3是当各瓣状弧形板打开时,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剖面图。
[0016]图中:1、喷头;2、第一限位凸缘;3、外套管;4、过水孔道;5、第二限位凸缘;6、主管路;7、内套管;8、抵接环;9、容置腔体;10、瓣状弧形板;11、抵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
[0019]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主管路6以及连通于主管路6上方的多个滴灌组件,所述滴灌组件包括固接于主管路6上方的外套管3、套接于外套管3内的内套管7以及连通于内套管7上端的喷头1,所述外套管3中部设有过水孔道4,所述内套管7滑动连接于过水孔道4内,所述外套管3下端与主管路6相连通,所述内套管7能够从外套管3上端伸出。本技术在滴灌时,主管路6的水流入过水孔道4内,此时内套管7受水压的作用向上移动,从而将内套管7上端的喷头1向外顶出,实现滴灌操作,停止滴灌后,主管路6停止向过水孔道4内送水,此时内套管7因重力下落至外套管3内,从而将喷头1保护在外套管3中,有效避免因喷头1长期裸露在外,翻地时喷头1遭到破坏,有效提高滴灌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0]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内套管7与外套管3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环周固接于过水孔道4上端的第一限位凸缘2以及环周固接于内套管7外壁下端的第二限位凸缘5,其中内套管7外壁能够与第一限位凸缘2相贴合,第二限位凸缘5与外套管3内壁相贴合,当所述内套管7上部位于外套管3外时,所述第一限位凸缘2与第二限位凸缘5相抵接。当主管路6通水后,内套管7受水压的作用向上移动,此时第二限位凸缘5沿着外套管3内壁向上移动,当喷头1移动至最上端后,第二限位凸缘5与第一限位凸缘2相抵接,此时限位结构用于避免内套管7从外套管3中脱出。
[0021]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外套管3上端外表面分别环周铰接有多个瓣状弧形板10,本例中外套管3上端环周设有多个连接耳,各所述瓣状弧形板10下端在连接耳处与外套管3外壁铰接。所述喷头1与瓣状弧形板10之间设有连接组件,当所述内套管7位于外套管3内时,各所述瓣状弧形板10受连接组件的作用扣合形成容置腔体9,所述喷头1位于容置腔体9内,当所述内套管7上部位于外套管3外时,各所述瓣状弧形板10向四周打开,所述喷头1
上端高于瓣状弧形板10上端设置。其中,连接组件包括固接于喷头1外壁的抵接环8以及固接于瓣状弧形板10内表面下部的抵接板11,当各所述瓣状弧形板10扣合形成容置腔体9时,所述抵接环8下部与抵接板11上部相抵接。本例中可将滴灌装置埋设于耕作层以下,本例中的地埋式滴灌技术将滴灌结构整体埋设于地下,瓣状弧形板10的设置可对埋设于耕作层以下的喷头1进行保护,防止翻土时对喷头1产生破坏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沙土直接作用于喷头1周围而影响工作时喷头1破土而出。本例中抵接环8边缘位置为弧面结构,工作时喷头1向上移动,抵接环8的弧面结构与瓣状弧形板10的内表面相接触,打开瓣状弧形板10使喷头1破图而出,使用完毕后,喷头1下落,抵接环8与抵接板11相接触,从而将各瓣状弧形板10扣合。
[0022]本技术在滴灌时,主管路6的水流入过水孔道4内,此时内套管7受水压的作用向上移动,从而将内套管7上端的喷头1向外顶出,实现滴灌操作,停止滴灌后,主管路6停止向过水孔道4内送水,此时内套管7因重力下落至外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动力式滴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路以及连通于主管路上方的多个滴灌组件,所述滴灌组件包括固接于主管路上方的外套管、套接于外套管内的内套管以及连通于内套管上端的喷头,所述外套管中部设有过水孔道,所述内套管滑动连接于过水孔道内,所述外套管下端与主管路相连通,所述内套管能够从外套管上端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动力式滴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设有限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动力式滴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环周固接于过水孔道上端的第一限位凸缘以及环周固接于内套管外壁下端的第二限位凸缘,当所述内套管上部位于外套管外时,所述第一限位凸缘与第二限位凸缘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的所述一种水动力式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玉刘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科睿思奇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