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齿限滑差速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17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齿限滑差速桥,包括差速器外壳体、差速器内壳体,差速器内壳体内设置左、右半轴齿轮,以及分别与左、右半轴齿轮啮合的三个左行星齿轮、三个右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均为螺旋齿轮,三个左行星齿轮分别与三个右行星齿轮两两啮合;差速器外壳体内还周向固定地设有离合盘,离合盘右侧设有用于推动其向左移动与差速器内壳体啮合而致使差速器内、外壳体同步旋转的致动器,还包括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电动汽车,不仅能切断驱动电机与车轮轴的传动连接,从而避免驱动电机因转速过高或被车轮轴反拖而造成零部件磨损和燃料消耗,而且车轮打滑时能转移分配大部分扭矩到正常车轮,从而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和脱困能力。和脱困能力。和脱困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齿限滑差速桥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传动系
,涉及一种螺旋齿限滑差速桥,特别是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螺旋齿限滑差速桥。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人们对汽车的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动汽车的开发已成为汽车工业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在现有电动汽车中,通常为了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并未设置离合装置,驱动电机始终通过减速器、差速器等与车轮轴保持传动连接。对于四驱电动汽车,从四驱切换至二驱的方式是关闭其中一桥的驱动电机,上述结构就导致该侧车桥车轮轴的转动会反过来带动驱动电机旋转,从而加剧零部件磨损和增加能耗;而无论是二驱还是四驱的电动汽车,在车辆下坡等工况时,驱动电机转速可能会超过最高允许转速,上述结构就会导致电机传动系零部件(例如轴承)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而且在电机达到一定转速以上时,也很难为车辆提供驱动力,反而被拖转耗能,降低车辆效率和增加燃料消耗。
[0003]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12503158A的中国专利于2021年3月16日公开了一种带电磁式凸轮离合功能的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转动承设于差速器壳体内的行星齿轮架、轴向可移动周向固定设于差速器壳体内的端齿离合盘,以及致动器,行星齿轮架与端齿离合盘的相对端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端齿,致动器包括凹轮盘和螺线管线圈,凹轮盘与端齿离合盘具有相互配合的凹部和凸缘部,螺线管线圈的通电可吸引凹轮盘使其相对端齿离合盘转动,推动端齿离合盘轴向移动与行星齿轮架啮合,从而致使差速器壳体与行星齿轮架结合而传递扭矩。该差速器能在需要时切断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从而避免驱动电机因转速过高或被车轮轴反拖而造成零部件磨损和燃料消耗,但是该差速器采用的是开放式差速结构,用于二驱电动汽车,当车辆在湿滑冰雪、凹凸不平路面行驶或陷入泥坑而导致驱动桥一侧车轮打滑时,另一侧在良好路面上的车轮也得不到扭矩,导致车辆失去行驶动力而无法脱困;用于四驱电动汽车,当在一些复杂路面,出现单侧两个车轮打滑时,另一侧两个车轮也得不到扭矩,车辆也无法脱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螺旋齿限滑差速桥,用于电动汽车,不仅能在需要时切断驱动电机与车轮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从而避免驱动电机因转速过高或被车轮轴反拖而造成零部件磨损和燃料消耗,而且车轮打滑时能转移分配大部分扭矩到正常车轮,从而提高车辆在湿滑冰雪、凹凸不平路面上的通过性和脱困能力。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螺旋齿限滑差速桥,包括箱体、转动承设于箱体内的差速器外壳体、固连在差速器外壳体上的传动齿轮,以及穿设于箱体内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的输入齿轮轴,其
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外壳体内可转动地承设有差速器内壳体,所述差速器内壳体内设置同轴可相对旋转的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以及分别与左、右半轴齿轮啮合的三个左行星齿轮、三个右行星齿轮,左、右半轴齿轮和左、右行星齿轮均为螺旋齿轮,三个左行星齿轮平行且环绕左半轴齿轮设置,三个右行星齿轮平行且环绕右半轴齿轮设置,三个左行星齿轮分别与三个右行星齿轮两两啮合;
[0007]所述差速器外壳体内还周向固定轴向可移动地设有离合盘,所述离合盘同轴设于差速器内壳体的右侧,离合盘的左端面具有一圈端齿一,差速器内壳体的右端面具有与所述端齿一相配合的端齿二,离合盘的右侧设有用于推动离合盘向左移动与差速器内壳体啮合而致使差速器内壳体与差速器外壳体同步旋转的致动器,离合盘与差速器外壳体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0008]一方面,通过合适地控制致动器,能够使离合盘相对于差速器内壳体轴向移动而相互结合或脱离,其中,在结合状态下,差速器内壳体经由离合盘与差速器外壳体结合并同步旋转,确保输入齿轮轴与螺旋齿差速结构之间的扭矩传递,实现驱动电机到车轮轴的动力传递,而在脱离状态下,扭矩传递中断,车轮轴到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断开,从而避免驱动电机因转速过高或被车轮轴反拖而造成零部件磨损和燃料消耗。另一方面,采用了螺旋齿限滑差速结构,能在车轮打滑时转移分配大部分扭矩到正常车轮,从而提高车辆在湿滑冰雪、凹凸不平路面上的通过性和脱困能力。
[0009]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螺旋齿限滑差速桥中,所述离合盘的右端面具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轴向突起,差速器外壳体右端壁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相同数量的贯通孔,所述轴向突起穿过所述贯通孔以使离合盘与差速器外壳体轴向固定而随差速器外壳体同步旋转。
[0010]作为优选的,在上述的螺旋齿限滑差速桥中,所述致动器包括设于差速器外壳体右侧外的凸轮盘和电磁致动组件,所述凸轮盘以相对于差速器外壳体、箱体可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在差速器外壳体上,凸轮盘的左端面具有在数量和位置上与离合盘的轴向突起相匹配的多个凹部,所述凹部的轴向深度沿周向方向变化,轴向突起的右端部形成有与凹部形状相配合的凸缘部,凸轮盘相对离合盘转动可致使所述凸缘部沿凹部的周向方向移动爬升,从而带动离合盘向左移动与差速器内壳体啮合;所述电磁致动组件包括螺线管线圈,其相邻设于凸轮盘的右侧并与箱体固定,螺线管线圈的通电可吸引凸轮盘致使凸轮盘相对离合盘转动。致动器采用电磁致动和相对转动致动配合,实现二级传递施力,以较低的用于控制电磁致动组件所必需的功耗获得了较大的推力以克服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且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可靠。
[0011]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螺旋齿限滑差速桥中,所述差速器外壳体的右端部轴向延伸形成有套管部,凸轮盘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套管部上;电磁致动组件还包括线圈壳体、线圈座,所述线圈座固定套设在套管部上并位于凸轮盘的右侧,线圈座的右侧通过嵌设于套管部外周面的第一卡簧限定轴向位置,线圈座与凸轮盘之间设有平面轴承;所述线圈壳体固定套设在线圈座上,螺线管线圈置于线圈壳体内。
[0012]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螺旋齿限滑差速桥中,所述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之间设有碟形弹簧,所述碟形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弹簧座中,两个弹簧座分别与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抵接,两个弹簧座外套设有套筒形的中心保持架。
[0013]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螺旋齿限滑差速桥中,所述三个左行星齿轮设置在差速器内
壳体左侧与左半轴齿轮轴线平行的三个左侧行星齿轮孔内,三个右行星齿轮设置在差速器内壳体右侧与右半轴齿轮轴线平行的三个右侧行星齿轮孔内。
[0014]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螺旋齿限滑差速桥中,所述差速器内壳体由左内壳体、右内壳体对接组合而成,左、右内壳体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5]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螺旋齿限滑差速桥中,所述轴向突起、贯通孔和凸轮盘凹部的数量均为4个。
[0016]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螺旋齿限滑差速桥中,所述凸缘部呈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角度为145度,凸轮盘的凹部在形状、角度上与凸缘部相配合。
[0017]进一步的,在上述的螺旋齿限滑差速桥中,所述差速器外壳体右端壁内侧具有轴向向内突起的凸环,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凸环的外圆周与离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齿限滑差速桥,包括箱体、转动承设于箱体内的差速器外壳体、固连在差速器外壳体上的传动齿轮,以及穿设于箱体内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的输入齿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外壳体内可转动地承设有差速器内壳体,所述差速器内壳体内设置同轴可相对旋转的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以及分别与左、右半轴齿轮啮合的三个左行星齿轮、三个右行星齿轮,左、右半轴齿轮和左、右行星齿轮均为螺旋齿轮,三个左行星齿轮平行且环绕左半轴齿轮设置,三个右行星齿轮平行且环绕右半轴齿轮设置,三个左行星齿轮分别与三个右行星齿轮两两啮合;所述差速器外壳体内还周向固定轴向可移动地设有离合盘,所述离合盘同轴设于差速器内壳体的右侧,离合盘的左端面具有一圈端齿一,差速器内壳体的右端面具有与所述端齿一相配合的端齿二,离合盘的右侧设有用于推动离合盘向左移动与差速器内壳体啮合而致使差速器内壳体与差速器外壳体同步旋转的致动器,离合盘与差速器外壳体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齿限滑差速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盘的右端面具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轴向突起,差速器外壳体右端壁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相同数量的贯通孔,所述轴向突起穿过所述贯通孔以使离合盘与差速器外壳体轴向固定而随差速器外壳体同步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旋齿限滑差速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设于差速器外壳体右侧外的凸轮盘和电磁致动组件,所述凸轮盘以相对于差速器外壳体、箱体可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在差速器外壳体上,凸轮盘的左端面具有在数量和位置上与离合盘的轴向突起相匹配的多个凹部,所述凹部的轴向深度沿周向方向变化,轴向突起的右端部形成有与凹部形状相配合的凸缘部,凸轮盘相对离合盘转动可致使所述凸缘部沿凹部的周向方向移动爬升,从而带动离合盘向左移动与差速器内壳体啮合;所述电磁致动组件包括螺线管线圈,其相邻设于凸轮盘的右侧并与箱体固定,螺线管线圈的通电可吸引凸轮盘致使凸轮盘相对离合盘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荣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华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