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串联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611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5
一种煤焦油串联保温装置,包括储罐、过渡罐,储罐与过渡罐之间设置连通管,在储罐内部设置第一加热管道,在过渡罐内设置第二加热管道,第一加热管道与第二加热管道之间设置连接管道,第一加热管道和第二加热管道内部用于通入加热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储罐和过渡罐之间通过第一加热管道与第二加热管道实现热量的串联互用,利用过渡罐的快速加热,满足混捏需求,无需储罐内时刻储存较多的热量,且二者加热介质串联二次利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流动性好的煤焦油进入混捏锅与煤粉混合均匀,压条后形成的炭条表面光滑细致,煤焦油分布于煤粉内部均匀性好,炭化、活化后内部孔隙度均匀致密。活化后内部孔隙度均匀致密。活化后内部孔隙度均匀致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焦油串联保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活性炭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煤焦油串联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焦油作为粘合剂加入至混捏锅内,与煤粉等其他成分混捏形成膏状,再进入成型机压条成型。作为粘合剂,其流动性要求较高,否则与粉末混合后会出现抱团、均匀性较差,造成压条形成的炭条在炭化和活化后,内部孔隙度不均匀、容量低、吸附性差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必要提出一种煤焦油串联保温装置,包括储罐、过渡罐,储罐与过渡罐之间设置连通管,以将储罐内的煤焦油打入至过渡罐内,储罐用于与外部煤焦油存储罐连接,在储罐内部设置第一加热管道,在过渡罐内设置第二加热管道,第一加热管道与第二加热管道之间设置连接管道,第二加热管道的出水口连接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加热管道,第一加热管道和第二加热管道内部用于通入加热介质。
[0004]优选的,第一加热管道包括若干组沿着储罐直径方向设置的直管,直管的两端穿过储罐的侧壁向外伸出,在储罐外部的相邻直管连通。
[0005]优选的,第二加热管道为盘设于过渡罐内部的盘管,盘管围绕过渡罐的侧壁螺旋设置,还在过渡罐内部设置搅拌机构。
[0006]优选的,还为过渡罐设置测温机构。
[0007]优选的,还在连接管道上设置三通阀,三通阀的进口端与外界加热介质供应处连通第二端与第二加热管道的出口连接,第三端与连接管道连接。
[0008]优选的,还为过渡罐设置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将过渡罐与外界连通。
[0009]优选的,还在连通管上设置控制阀,在过渡罐内部设置上液位计、下液位计,上液位计、下液位计均与控制阀连接。
[0010]本技术中,储罐和过渡罐之间通过第一加热管道与第二加热管道实现热量的串联互用,利用过渡罐的快速加热,满足混捏需求,无需储罐内时刻储存较多的热量,且二者加热介质串联二次利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流动性好的煤焦油进入混捏锅与煤粉混合均匀,压条后形成的炭条表面光滑细致,煤焦油分布于煤粉内部均匀性好,炭化、活化后内部孔隙度均匀致密。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煤焦油串联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3、4为储罐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其中显示第一加热管道在储罐内部的布置示意图。
[0013]图中:储罐10、第一加热管道11、直管111、过渡罐20、第二加热管道21、测温机构
22、空气过滤器23、上液位计24、下液位计25、搅拌机构26、连通管30、控制阀31、连接管道40、三通阀41。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参见图1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焦油串联保温装置,包括储罐10、过渡罐20,储罐10与过渡罐20之间设置连通管30,以将储罐10内的煤焦油打入至过渡罐20内,储罐10用于与外部煤焦油存储罐10连接,在储罐10内部设置第一加热管道11,在过渡罐20内设置第二加热管道21,第一加热管道11与第二加热管道21之间设置连接管道40,第二加热管道21的出水口连接连接管道40,连接管道40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加热管道11,第一加热管道11和第二加热管道21内部用于通入加热介质。
[0016]本方案中,加热介质可以为热水和热油,加热介质先进入过渡罐20加热,使过渡罐20内的油液温度达到工艺要求,之后将残余热量的的介质流出进入储罐10加热,采用过渡罐20二次加热,且由于过渡罐20体积较小,升温快,直接进入混捏锅,而储罐10内部的油液无需时刻保持较高温度,从而在保证混捏工艺要求的同时,也降低了热能能耗。
[0017]进一步,第一加热管道11包括若干组沿着储罐10直径方向设置的直管111,直管111的两端穿过储罐10的侧壁向外伸出,在储罐10外部的相邻直管111连通。由于储罐10的体积大于过渡罐20体积的3倍,存储的油液较多,为了提高预热效率,所以设置横向贯穿罐体的若干支管,支管与储罐10内的油液直接接触,换热效率高,换热效果好。
[0018]进一步,第二加热管道21为盘设于过渡罐20内部的盘管,盘管围绕过渡罐20的侧壁螺旋设置,还在过渡罐20内部设置搅拌机构26。由于过渡罐20的体积较小,储存的油液较少,且过渡罐20的油液直接进入混捏锅,此处设置盘管,虽然加热面积小,但是增加了搅拌机构26能够加热由于与盘管的换热速度,且搅拌后的油液温度均匀,一致性好,直接加入混捏锅后品质较好。该方案是针对提交较小的过渡罐20设计的,同时为了避免搅拌机构26和盘管的干涉。
[0019]进一步,还为过渡罐20设置测温机构22。
[0020]进一步,还在连接管道40上设置三通阀41,三通阀41的进口端与外界加热介质供应处连通第二端与第二加热管道21的出口连接,第三端与连接管道40连接。三通阀41用于切换,在夏季时,北方气温始终,储罐10内油液可以保持液态,流动性能够保障,但是在冬季,过渡罐20内的余热已经无法满足储罐10内的温度需求,无法保障储罐10内油液的流动性,所以设置三通阀41,使加热介质沿着三通阀41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同时进入过渡罐20和储罐10,同时对两个罐体内油液进行加热,同时第二加热管道21内的余热也可以同时沿着连接管道40进入储罐10,同时达到了热量的二次利用的目的。
[0021]进一步,还为过渡罐20设置空气过滤器23,空气过滤器23将过渡罐20与外界连通。由于过渡罐20内部加热温度较高,煤焦油会产生挥发烟气,为了避免排放大气,设置了空气过滤器23,而储罐10内温度较低,几乎不存在排放的问题。
[0022]进一步,还在连通管30上设置控制阀31,在过渡罐20内部设置上液位计24、下液位计25,上液位计24、下液位计25均与控制阀31连接。当下液位计25检测的液位低于下限定值时,则向控制阀31发送动作信号,控制阀31导通,使储罐10内的油液补充至过渡罐20内,当上液位计24检测的液位高于上限定值时,则向控制阀31发送停止信号,控制阀31关闭,停止向过渡罐20内补充油液。
[0023]本技术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002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文件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焦油串联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罐、过渡罐,储罐与过渡罐之间设置连通管,以将储罐内的煤焦油打入至过渡罐内,储罐用于与外部煤焦油存储罐连接,在储罐内部设置第一加热管道,在过渡罐内设置第二加热管道,第一加热管道与第二加热管道之间设置连接管道,第二加热管道的出水口连接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加热管道,第一加热管道和第二加热管道内部用于通入加热介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串联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加热管道包括若干组沿着储罐直径方向设置的直管,直管的两端穿过储罐的侧壁向外伸出,在储罐外部的相邻直管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焦油串联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加热管道为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涛王虎山
申请(专利权)人:平罗县德润活性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