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接线的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88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接线的接线端子,包括有壳体,壳体一侧至少设置有一组纵向排列的接线孔,每组接线孔至少包括有两个横向排列的接线孔,壳体内侧在对应每组接线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导电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分别包括有基部、一体成型在基部上的至少两个弹性压紧部,所述弹性压紧部设置在与接线孔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导线在沿接线孔插入方向运动时能够驱动弹性压紧部摆动,并且基于弹性压紧部摆动后的弹性复位能力能够形成对导线的夹紧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线端子结构简单,零部件减少,生产加工方便,且不需要手柄就能够实现导线的快速接线。实现导线的快速接线。实现导线的快速接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接线的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接线的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接线端子是一种用于构成导线之间电性连接的产品。现有的接线端子通常包括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侧的导电夹紧片、设置在壳体外侧的手柄,当需要对导线进行连接时,将这些导线插入到壳体的各接线孔中,利用手柄驱动导电夹紧片形变,从而实现对导线的夹紧定位并同时使这些导电电性连接在一起。传统的这类接线端子在接线时需要通过依靠操作手柄实现,操作较为麻烦,而且也带来了产品整体结构复杂程度以及生产和装配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需要手柄且能够实现快速的与导线进行连接的接线端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多孔式接线端子,包括有壳体,壳体一侧至少设置有一组纵向排列的接线孔,每组接线孔至少包括有两个横向排列的接线孔,壳体内侧在对应每组接线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导电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分别包括有基部、一体成型在基部上的至少两个弹性压紧部,所述弹性压紧部设置在与接线孔相对应的位置,弹性压紧部的一端与基部相连接,弹性压紧部的另一端朝导线的插入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导线在沿接线孔插入方向运动时能够驱动弹性压紧部摆动,并且基于弹性压紧部摆动后的弹性复位能力能够形成对导线的夹紧定位。
[000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侧设置有与第一导电部件的弹性压紧部配合对导线进行夹紧定位的第二导电部件。
[000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两组纵向排列的接线孔,所述第一导电部件为两个,且分别对应的设置在第二导电部件的两侧,并且与第二导电部件的两侧端面配合对导线进行夹紧定位。
[000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有基壳、端盖,所述基壳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导电部件、第二导电部件的凹槽,所述接线孔设置在端盖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设置有与第二导电部件的两侧边缘配合导向插入的第一插槽,凹槽的顶内壁/底内壁设置有供第一导电部件的基部导向插入的第二插槽,所述端盖对应设置在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二导电部件的拔出方向并与之构成限位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第一导电部件的弹性压紧部配合进行抵接限位的凸起。
[0010]进一步地,所述基壳外侧设置有与凹槽相连通的验电孔,所述验电孔设置在与第二导电部件相对应的位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侧设置有筒部,所述筒部的内孔与验电孔相连通,筒部上设
置有与第二导电部件的边缘配合插接定位的定位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基壳的顶壁/底壁在对应第二插槽位置设置有阶梯部。
[0013]进一步地,相邻弹性压紧部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位于第一导电部件的一侧,第一导电部件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缺口相对应的第二缺口。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接线端子不需要配置手柄,在导线沿接线孔插入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导线的自动夹紧定位并同时建立导电连接,由于不需要设置手柄,因而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零部件也更少,可靠性更强,也更利于生产装配,能够实现与导电的快速连接。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爆炸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凹槽的示意图1;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凹槽的示意图2;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验电孔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图;
[002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爆炸图;
[002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凹槽的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示意图;
[0027]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示意图;
[0028]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示意图;
[0029]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7的示意图;
[0030]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8示意图;
[0031]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9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技术快速接线的接线端子的实施例1如图1

6所示:包括有壳体1,壳体1一侧设置有一组纵向排列的接线孔121,该组接线孔121包括有四个横向排列的接线孔121,壳体1内侧在对应该组接线孔121的位置设置有一个第一导电部件2,所述第一导电部件2分别包括有基部21、一体成型在基部21上的四个弹性压紧部22(弹性压紧部22的数量与对应组的接线孔121的数量相同),所述弹性压紧部22设置在与接线孔121相对应的位置,弹性压紧部22的一端与基部21一体连接,弹性压紧部22的另一端朝导线的沿接线孔121的插入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导线在沿接线孔121插入方向运动时,利用导线端部和弹性压紧部22之间的抵触作用力能够驱动弹性压紧部22实现摆动,并且基于弹性压紧部22摆动后的弹性复位能力能够形成对导线的夹紧定位,利用每个弹性压紧部22和与之对应配合的导线之间的夹紧接触导电配合以及基部21和弹性压紧部22之间的导电配合,能够实现插接在该组接线孔
121中的各导线之间的电性连接。
[0033]在实施例1中,所述壳体1内侧设置有一个与第一导电部件22配合对导线进行夹紧定位的第二导电部件3,第二导电部件3呈扁平状的结构,接线的各导电均同时与第二导电部件3形成导电接触配合,能够提高导线之间的导电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件2的弹性压紧部22也和壳体1内侧壁之间配合对导线进行夹紧定位。
[0034]所述壳体1包括有基壳11、端盖12,所述基壳11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导电部件2、第二导电部件3以及导线端部的凹槽111,所述接线孔121设置在端盖12上。
[0035]如图3

4所示,所述凹槽111的两侧内壁设置有与第二导电部件3的两侧边缘配合导向插入的第一插槽112,第一插槽112靠近凹槽111的底内壁设置,凹槽111的顶内壁则设置有供第一导电部件2的基部21导向插入的第二插槽113,所述端盖12对应设置在第一导电部件2和第二导电部件3的沿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的拔出方向并与之构成限位配合,端盖12和基壳11之间构成插接定位配合,并且端盖12和基壳11之间连接配合时,端盖12能够对第一导电部件2和第二导电部件3形成限位,防止其产生晃动,能够提高使用时可靠性,所述端盖12上还设置有凸起122,凸起122设置在第一导电部件2和第二导电部件3之间,能够同时与第一导电部件2以及第二导电部件3配合进行抵接限位,能够提高对第一导电部件2和第二导电部件3的定位效果。
[0036]如图6所示,所述基壳11的外侧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接线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壳体一侧至少设置有一组纵向排列的接线孔,每组接线孔至少包括有两个横向排列的接线孔,壳体内侧在对应每组接线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导电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分别包括有基部、一体成型在基部上的至少两个弹性压紧部,所述弹性压紧部设置在与接线孔相对应的位置,弹性压紧部的一端与基部相连接,弹性压紧部的另一端朝导线的插入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导线在沿接线孔插入方向运动时能够驱动弹性压紧部摆动,并且基于弹性压紧部摆动后的弹性复位能力能够形成对导线的夹紧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线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侧设置有与第一导电部件的弹性压紧部配合对导线进行夹紧定位的第二导电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接线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两组纵向排列的接线孔,所述第一导电部件为两个,且分别对应的设置在第二导电部件的两侧,并且与第二导电部件的两侧端面配合对导线进行夹紧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接线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有基壳、端盖,所述基壳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导电部件、第二导电部件的凹槽,所述接线孔设置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宇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万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