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油站用防腐防渗防静电积聚双层储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66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油站用防腐防渗防静电积聚双层储油罐。主要由内外罐体、压力变送器、“L”型变径进油管、石墨烯/环氧树脂防腐涂层组成,压力变送器由压力传感器芯体、壳体及接头组成。内外罐体均采用钢制罐体,确保强度。罐体间形成的中空层,用于放置具有测漏作用的压力变送器,变送器接头可采用二线制或三线制直接与计算机电路接口、控制仪表等相连,实时反映内罐体渗漏情况。“L”型变径进油管置于罐体右侧人孔上的进油口中,水平进油管段为变径管段,使油品中的大部分电荷通过该管段时缓和逸出。石墨烯/环氧树脂防腐涂层喷涂于外罐体外侧,加强外罐体的防腐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点是防腐、防渗、防静电积聚,同时便于安装和运输。运输。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油站用防腐防渗防静电积聚双层储油罐


[0001]本技术涉及加油站油罐
,特别涉及一种加油站用防腐防渗防静电积聚双层储油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大部分加油站内应用的埋地储罐还是传统单层钢罐,整体防渗性能较低。随着在役储罐投产时间增加,单层储罐因生锈、老化、腐蚀等因素造成油品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日益增加。同时,因收发油时没有有效消除油品和人体静电而导致储罐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对加油站单层储罐进行防腐防渗防静电积聚改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加油站储罐因腐蚀渗漏造成水土污染、因静电积聚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的风险,提高加油站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国家和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一种防腐防渗性能好,有效降低静电积聚风险的双层储罐。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加油站用防腐防渗防静电积聚钢制双层油罐,包括内罐体和外罐体、压力变送器、“L”型变径进油管、石墨烯/环氧树脂防腐涂层。所诉内外罐体均采用钢制罐体,内外罐体间形成贯通间隙的中空层;所诉外罐体上配置两个人孔和四组钢制吊耳,左侧人孔上设有量油口、通气口、回气口和液位计口,右侧人孔处设置进出油口;所述压力变送器由压力传感器芯体、壳体及接头组成;所诉压力变送器的压力传感器芯体位于内外罐体间的中控层内,部分壳体及接头位于外罐体外侧;所述压力变送器壳体为耐腐不锈钢壳体,接头为阻燃耐压防水防尘接头;所述接头可采用二线制或三线制直接与计算机电路接口、控制仪表等相连;所诉“L”型变径进油管置于右侧人孔上的进油口中,分为垂直进油管段和水平进油管段,其中,水平进油管段为变径管段,油品通过该管段时使大部分电荷缓和逸出;所诉石墨烯/环氧树脂防腐涂层喷涂于外罐体外侧,该涂料具有成本低、耐腐蚀性好、热稳定强、力学性能好等优点。
[0005]本技术特点是防腐、防渗、防静电积聚,同时便于安装和运输。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双层储油罐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双层储油罐俯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外罐体,2.内罐体,3.左人孔,4.右人孔,5.钢制吊耳,6.压力变送器,7.“L”型变径进油管,8.石墨烯/环氧树脂防腐涂层,9.量油口,10.通气口,11.液位计口,12.回气口,13.进油口,14.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技术是由外罐体1、内罐体2、“L”型变径进油管6组成。外罐体1由人孔3、钢制吊耳4、石墨烯/环氧树脂防腐涂层7组成。左人孔3上设有量油口9、通气口10、液位计口11、回气口12,右人孔4上设有进油口13和出油口14,便于日常装卸作业。压力变送器6位于外罐体1和内罐体2间的中空层,变送器接头采用二线制或三线制与地面计算机电路接口、控制仪表直接相连,当内罐体发生腐蚀或裂缝等造成油品渗漏时,压力变送器6便将感应到的液体压力信息结果发送到地面仪表上,便于工作人员记录观察和及时处理。石墨烯/环氧树脂防腐涂层8为改性石墨烯应用到环氧树脂防腐涂料中的结果,石墨烯具有纳米级小尺寸效应和二维片层结构,能有效改善环氧树脂涂层中的缺陷,使其在涂层中形成致密的隔绝层,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防腐蚀能力,该复合涂料具有成本低、耐腐蚀性能好、热稳定性强、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应用该涂料能有效提高储罐的防腐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油站用防腐防渗防静电积聚双层储油罐,其特征在于:外罐体(1)、内罐体(2)、左人孔(3)、右人孔(4)、钢制吊耳(5)、压力变送器(6)、“L”型变径进油管(7)、石墨烯/环氧树脂防腐涂层(8)组成,压力变送器(6)传感器部分嵌在外罐体(1)与内罐体(2)之间中空层,压力变送器(6)部分壳体和接头部分位于外罐体(1)外,通过外接电路直接与计算机电路接口、控制仪表相连,“L”型变径进油管(7)位于右人孔(4)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琼林晚欣郑猛吴枫寸德灿曾志强张开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