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06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中包括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所述苯醚甲环唑与酮康唑的质量比例为1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含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由炭疽菌引起的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和移栽期的重要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匍匐茎和根冠,造成根冠腐烂,最终导致植株萎蔫死亡。同样辣椒炭疽病也对辣椒的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目前对炭疽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多采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使用化学药剂虽在短时期内能达到很好的防效,但同时也会造成果实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及病菌产生抗药性等问题。
[0003]酮康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其生长。可用于治疗浅表和深部真菌病,如皮肤和指甲癣、阴道白色念珠菌病、胃肠真菌感染等,以及由白色念珠菌、类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全身感染。现有技术中酮康唑在农业病害防治的应用研究较少。CN108684734A公开了一种抑制棉花霉菌生长的复合配剂,所述复合配剂是以中草药醇提液与酮康唑进行复配后获得的复合配剂;所述中草药醇提液为丁香醇提液、黄柏醇提液、丹参醇提液和黄连醇提液。CN101775357A公开了酮康唑对植物病原真菌串珠镰刀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0004]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在防治病害过程中,表现出预防、治疗、铲除三大功效,耐雨水冲刷;它能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等病原菌引起的黑星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等。
[0005]现有技术中并没有酮康唑用于炭疽病防治的相关报道,也没有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复配后用于防治炭疽病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降低农药使用剂量。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中包括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所述苯醚甲环唑与酮康唑的质量比例为10:1

1:10。优选的苯醚甲环唑与酮康唑的质量比例为9:1、3:7

1:9;更优选的苯醚甲环唑与酮康唑的质量比例为1:9。
[0008]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在杀菌组合物中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5%

75%。优选的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在杀菌组合物中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0%

50%
[0009]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便将杀菌组合物制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有选的所述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抗冻剂、防腐剂、增效剂、粘结剂、增稠剂、崩解剂、消泡剂、载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或水分散粒剂。有选的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
[001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作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有选的所述的病害为草莓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复配时,复配比例中,苯醚甲环唑:酮康唑=9:1 3:7和1:9比例毒力增效系数SR>1.5,具有增效作用。
[0014]2、20%苯醚甲环唑
·
酮康唑可湿性粉剂、30%苯醚甲环唑
·
酮康唑水分散粒剂、20%苯醚甲环唑
·
酮康唑悬浮剂在稀释1000

2000倍时,对草莓炭疽病、辣椒炭疽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0015]3.单独使用酮康唑可用于炭疽病防治;
[0016]4、将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复配后,可有效降低活性成分的使用剂量,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经过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对实验室现有保存的真菌植物病原菌(主要为两种炭疽菌:草莓炭疽和辣椒炭疽)的毒力筛选,选取对单剂毒力较敏感的草莓炭疽病菌进行它们的复配毒力增效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0018]实施例1: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复配对草莓炭疽病菌的联合作用测定
[0019]2.1材料
[0020]供试菌株: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achumgloeosporioides),草莓大棚采集,经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及鉴定,备用。
[0021]供试药剂:苯醚甲环唑原药、酮康唑原药;市售
[0022]2.2试验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单剂及混剂的毒力。单剂苯醚甲环唑、单剂酮康唑设置6个浓度梯度。苯醚甲环唑与酮康唑混配设置5个有效成分配比:9∶1、7∶3、1∶1、3∶7、1∶9,每个配比设置6个浓度梯度。将含药的PDA培养基倒入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以不加药剂的PDA平板为空白对照,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在平板中央接入直径5mm的轮纹病菌活化菌饼,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对照菌落长满培养皿2/3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丝块的生长直径。
[0023]计算单剂苯醚甲环唑、酮康唑和各个混配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y=A+Bx)、相关系数(r)、EC50和增效系数(SR)。根据增效系数(SR)判别不同混合组配的毒力作用:SR小于0.5时为拮抗作用,介于0.5

1.5时为相加作用,大于1.5时为增效作用。
[0024]2.3结果与分析
[0025]本试验分别检测了苯醚甲环唑:酮康唑=9:1 7:3 1:1 3:7 1:9 5个比例的复配药剂(原药)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检测及评价结果如表1。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单剂毒力效果显著,EC
50
为0.5257μg/ml,酮康唑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也达到4.6284μg/ml的较低值。复配比例中,苯醚甲环唑:酮康唑=9:1 3:7和1:9比例毒力增效系数SR>1.5,具有增效作用,其中1:9比例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增效系数最高SR=2.5675;比例7:3和1:1作用效果相加,其中苯醚甲环唑:酮康唑=7:3比例增效系数为1.3237,虽没达到超过1.5的增效认定标准,但其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0.5410μg/ml也达到小于1的较高毒力水平,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为节省原药成本的比例使用。
[0026]表1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复配对草莓炭疽病菌的联合作用测定
[0027] EC
50
(μg/ml)回归方程r值增效系数评价苯醚甲环唑0.5257Y=0.7569X+5.21140.9892
‑‑
酮康唑4.6284Y=0.7604X+4.49400.9967
‑‑
苯醚甲环唑:酮康唑=9:10.3585Y=0.6178X+5.27530.9917SR=1.6089增效苯醚甲环唑:酮康唑=7:30.5410Y=0.5865X+5.15650.9826SR=1.3237相加苯醚甲环唑:酮康唑=1:11.3651Y=0.8841X+4.880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包括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所述苯醚甲环唑与酮康唑的质量比例为10:1

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苯醚甲环唑与酮康唑的质量比例为9:1、3:7

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苯醚甲环唑与酮康唑的质量比例为1:9。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在杀菌组合物中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5%

7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昶徐军赵宜君张刚应马超纪林东段小莉张力卜张彦辉孙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中保绿农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