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水面浮萍和槐叶苹混生危害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759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水面浮萍和槐叶苹混生危害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该除草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其中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质量比为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水面浮萍和槐叶苹混生危害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除浮萍和槐叶苹杂草的含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农业投入品和农村废弃物的持续大量投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益严重,浮萍和槐叶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湖泊、水库、池塘等水面泛滥危害,严重影响生态平衡。浮萍和槐叶苹生长需消耗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少量植物体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但大面积疯长,就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浮萍和槐叶苹的主要危害涉及:1)污染水质,滋生病菌,威胁饮用水安全;2)遮盖航道,阻碍通航,影响航运安全;3)降低水体氧气含量,危害鱼虾等水生生物,影响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4)覆盖水面,遮挡阳光导致水体浑浊,大量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增加有毒细菌,危害水生生物,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平衡;5)破坏生态景观,影响水面及环境美化。目前,浮萍和槐叶苹的防治主要采用人工打捞,成本高、效率低且防治效果差,再生蔓延危害严重,缺少高效、低成本、对环境安全、经济生态效益俱佳的防除新方法。
[0003]氟嘧啶草醚的化学名称为O

[2,6

双(4,6

二甲氧
‑2‑
嘧啶基)氧基]苯甲酰基苯(2

三氟甲基)甲醛肟,属于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杂草茎叶吸收抑制乙酰乳酸合成而阻碍支链氨基酸生物的合成,可作为选择性除草剂防除稻田多种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
[0004]唑草酮的化学名称是乙基
‑2‑

‑3‑
{2


‑5‑
[4

(二氟甲基)

4,5

二氢
‑3‑
甲基
‑5‑


1H

1,2,4

三唑
‑1‑
基]‑4‑
氟苯基}丙酸乙酯,属三唑啉酮类除草剂,可抑制敏感杂草原卟啉氧化酶活性,积累有毒中建五,破坏杂草细胞膜,叶片快速干枯、死亡。唑草酮主要用于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田苗后茎叶处理防除猪殃殃、苘麻、红心藜、荠、泽漆、麦家公等阔叶类杂草及部分一年生莎草科杂草,对抗磺脲类除草剂的杂草具有特效。
[0005]截止目前,没有对于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进行复配的报道,更没有将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复配组合物用于防除浮萍和槐叶苹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及湖泊河流等水域中,浮萍和槐叶苹大面积疯长缺乏行之有效防除方法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水面浮萍和槐叶苹的方法,尤其是水面浮萍和槐叶苹混生危害。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包括向水面浮萍和槐叶苹或其生存区域施用一种含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除草组合物或制剂。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效、广谱、对环境友好,利于水体生态平衡综合治理和湖泊、河流等水域浮萍和槐叶苹的综合防治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除草组合物的应用。
[0007]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防治水面浮萍和槐叶苹混生危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向水面浮萍和槐叶苹或其生存区域施用除草组合物,所述除草组合物包括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
[0009]所述除草组合物中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质量比为1:20~50:1,优选1:7.5~24:1,更优选1:1、1.5:1、1.5:2或2:1。
[0010]所述除草组合物以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为主要活性成分,与农药上允许的助剂和/或填料配制成相应的剂型。
[0011]所述除草组合物中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质量之和占除草组合物总重量的百分比为0.1~99%。
[0012]一种除草组合物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各组分制备而成:
[0013]前述除草组合物1~90%,表面活性剂3~5%,乙二醇3~6%,木质素磺酸钠1~10%,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4~6%,硅酸镁铝1

5%,消泡剂0.1

1%,防腐剂0.1

1%,黄原胶0.1

1%,余量为水。
[0014]所述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在防治浮萍和槐叶苹中的应用。
[0015]所述应用包括将所述除草组合物或制剂直接施用于水面浮萍和槐叶苹,或施用于其生存区域,以活性成分的重量计,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累计施用量为0.1g a.i./ha—500g a.i./ha。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通常采用喷雾的方法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农业上应用的其他使用技术。
[0017]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的含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除草剂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了用药次数,节省了用药成本,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符合农药减量增效要求。
[0019]2)本专利技术的含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除草剂组合物,两种有效成分的组合,扩大了除草谱,一次用药即可解决浮萍和槐叶苹的危害,解决了浮萍和槐叶苹的防除难题。
[0020]3)本专利技术的含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除草剂组合物,利用活性成分不同的作用机制,克服单一除草剂长期使用诱发的抗性,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对浮萍和槐叶苹的综合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0021]4)本专利技术的含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除草剂组合物,药效发挥迅速,持效期长,使用成本低,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其推广应用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案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以下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0024]实施例1:24%氟嘧啶草醚
·
唑草酮悬浮剂
[0025]氟嘧啶草醚12%,唑草酮1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5%,木质素磺酸钠8%,乙二醇5%,硅酸镁铝2%,消泡剂0.5%,防腐剂0.1%,黄原胶0.1%,水至100%。
[0026]制备方法如下:
[0027]根据成分及质量要求将各组分加入到反应釜混合机中,搅拌均匀,将物料注入多级砂磨机中研磨,研磨后的物料细度98%通过1~5um后出料,物料在与事先溶解好的黄原胶一起放入高剪切乳化釜中,乳化后即可制成15%氟嘧啶草醚
·
唑草酮悬浮剂。
[0028]实施例2:30%氟嘧啶草醚
·
唑草酮悬浮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水面浮萍和槐叶苹混生危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向水面浮萍和槐叶苹或其生存区域施用除草组合物,所述除草组合物包括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质量比为1:7.5~24:1,优选1:1、1.5:1、1.5:2或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剂组合物以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为主要活性成分,与农药上允许的助剂和/或填料配制成相应的剂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质量之和占除草组合物总重量的百分比为0.1~9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组合物的施用量以活性成分的重量计为0.1g a.i./ha—500g a.i./ha。6.一种防治水面浮萍和槐叶苹混生危害的除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组合物包括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其中氟嘧啶草醚和唑草酮的质量比为1:7.5~2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春王可孙钰晨周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