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88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设备,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热交换器,排风通道包括:第一风室、导流风道、第二风室;第一风室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侧,导流通道第一端连接于热交换器的第一出风侧,导流通道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风室,第二风室与室外排风出口连通,第二风室高度大于导流风道的高度;新风风道包括:连通热交换器第二出风侧与室内新风出口的第三风室;第三风室位于第二风室和导流风道的上方,导流风道的第二端上靠近热交换器的一侧设有导流板,定义导流风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为正方向,导流板与正方向的夹角α,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特别涉及新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全热交换新风机设置有新风风道和排风通道,驱动两个风道内的气流运动,通常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两个独立的风机分别控制新风和排风,两个风机分别设置在芯体的一侧,这样放置的风机设计系统阻力较低。第二种是使用一个电机,上下布置两个扇叶的设计,使用单电机的全热新风系统,整机结构紧凑。
[0003]采用单电机的新风设备的风道以热交换芯体为界限分成两部分,其中靠近电机的一侧风道分成三个腔体,依次是排风腔体、新风腔体、排风腔体,位于底部的排风腔体需要通过导流风道连接在热交换器排风出口上,由于排风腔体需要容纳电机,所以排风腔体的高度会大于导流风道的高度,从而使得新风腔体内的气流会被高出的部分阻挡,如何减小新风腔体内的风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新风设备,旨在降低现有单电机新风设备的风阻的同时减小新风设备的体积。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风设备,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器,设置在壳体上的室内新风出口、室内排风进口、室外新风进口以及室外排风出口,连通室外新风进口与室内新风出口的新风风道,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室外排风出口的排风风道,以及输出轴贯穿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的电机;所述排风通道包括:第一风室、导流风道、第二风室;所述第一风室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侧,所述导流通道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出风侧,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风室,所述第二风室与所述室外排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风室的高度大于所述导流风道的高度;所述新风风道包括: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出风侧与室内新风出口的第三风室;所述第三风室位于所述第二风室和导流风道的上方,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二端上靠近热交换器的一侧设有导流板,定义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为正方向,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正方向的夹角α,所述60
°
≥α≥30
°

[000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α为35
°

[000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风道的高度为H,所述60mm≥H≥25mm。
[000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还包括第四风室,所述第四风室连通室外新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进风侧。
[000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风室内设有第一过滤器。
[001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风室内还设有换热器。
[001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侧、第一出风侧、第二进风侧、
以及第二出风侧均设有第二过滤器。
[001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器上设有操作部。
[001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为双轴电机。
[001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风室的进风口长度为L1,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为L2,所述L2≥L1≥0.8*L2。
[001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风室的出风口的长度为L3,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为L2,所述L2≥L3≥0.8*L2。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导流风道的第二端上靠近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导流板,通过导流版将热交换器的第二出风侧吹出的气流平缓的导入第三风室内,降低了热交换器的第二出风侧的风阻,降低了新风设备的能耗,提高了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侧面剖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图2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限制。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风设备,包括:壳体20,设置在所述壳体20内的热交换器100,设置在壳体20上的室内新风出口12、室内排风进口11、室外新风进口14以及室外排风出口13,连通室外新风进口14与室内新风出口12的新风风道,连通室内排风进口11与室外排风出口13的排风风道,以及输出轴贯穿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的电机110;所述排风通道包括:第一风室30、导流风道40、第二风室50;所述第一风室30连通室内排风进口11与热交换器100的第一进风侧,所述导流通道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100的第一出风侧,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风室50,所述第二风室50与所述室外排风出口13连通,所述第二风室50的高度大于所述导流风道40的高度;所述新风风道包括:连通所述热交换器100的第二出风侧与室内新风出口12的第三风室70;所述第三风室70位于所述第二风室50和导流风道40的上方,所述导流风道40的第二端上靠近热交换器100的一侧设有导流板,定义所述导流风道40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为正方向,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正方向的夹角α,所述60
°
≥α≥30
°

[0023]具体的,一种新风设备,包括壳体20、热交换器100。
[0024]其中,壳体2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材料,合金钢材料等等。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20,具有支撑能力强、耐磨损等优点。当然根据设计的需要,壳体20也可以采用塑料材料制成,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20,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容易制作等优点。
[0025]本申请中的热交换器100,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端部为六边形热交换器100。由于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26]热交换器100设置在壳体20的内部,热交换器100与壳体20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便于热交换器100与壳体20之间的安装与拆卸。便于后期的维护。当然根据设计的需要,热交换器100与壳体20之间也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例如焊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可提高热交换器100与壳体20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7]在壳体20的相对两侧设置有室内新风出口12、室内排风进口11、室外新风进口14、室外排风出口13。其中,室内新风出口12与室外新风进口14之间相互连通,形成新风通道。室内排风进口11与室外排风出口13之间相互连通,形成排风通道。
[0028]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均经过热交换器100进行热交换。在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内设置有电机110用于在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内形成气流。
[0029]电机110为双轴电机110,双轴电机110的第一转动轴伸入新风风道内,双轴电机110的第二转动轴伸入排风风道内。双轴电机110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均设置有扇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器,设置在壳体上的室内新风出口、室内排风进口、室外新风进口以及室外排风出口,连通室外新风进口与室内新风出口的新风风道,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室外排风出口的排风风道,以及输出轴贯穿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的电机;所述排风通道包括:第一风室、导流风道、第二风室;所述第一风室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侧,所述导流通道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出风侧,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风室,所述第二风室与所述室外排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风室的高度大于所述导流风道的高度;所述新风风道包括: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出风侧与室内新风出口的第三风室;所述第三风室位于所述第二风室和导流风道的上方,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二端上靠近热交换器的一侧设有导流板,定义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为正方向,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正方向的夹角α,所述60
°
≥α≥30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α为3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轩宇詹朝永古展彰杨力刘莹崔峻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