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77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塔架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包括塔架主体以及智能监测装置。该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通过连接杆上的电磁头同步移动,与第一触发头一起同步压缩导线,继而与第二触发头接触,内部电路继而导通,智能监测装置继而开始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塔架主体发生形变,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报警,通过高端装备智能监测装置进行塔架主体监测,且智能监测装置同步设置有多组,工作人员只需要判断是哪一组智能监测装置进行报警,则可以快速的判定发生形变的位置,便于工作人员快速且高效的找到形变点,从而进行快速维护,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塔架的
,具体为一种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塔架是悬索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受悬索桥垂直载荷和风载。悬索桥中塔架的高度通过河流宽度和主索长度进行确定,一般为固定值。这种固定塔架在永久性桥梁中使用比较广泛。
[0003]这种塔架通常大体上是铁质支架且经常具有稍微的坡度,并因此包括多个连续地彼此叠加的截头圆锥区段。在每区段的每个末端设有凸缘并且相应的凸缘彼此螺接。凸缘和螺栓也会受到桥梁施工或者车辆在其上驶动的动态载荷,动态载荷可以导致螺栓以及塔架疲劳,并且发生蠕变,不满足现有高端装备制造市场领域,为了避免螺栓失效、以及塔架存在的潜在损害甚至是倒塌,必须对螺栓以及塔架进行频繁检查、维护或者更换。这样的维护计划麻烦并且特别是费时费力的,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检修,影响甚大,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0004]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来解决,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已经日渐成熟,我们利用大数据实现高端装备监测装置进行塔架监测,以求实现智能化高效的对塔架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解决了为了避免螺栓失效、以及塔架存在的潜在损害甚至是倒塌,必须对螺栓以及塔架进行频繁检查、维护或者更换。这样的维护计划麻烦并且特别是费时费力的,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检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包括塔架主体以及安装在塔架主体上的智能监测装置;所述智能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吊绳、悬浮球、固定轴心块以及受力监测杆;所述受力监测杆的内部设置有变向弹簧、支撑杆、连接弹簧、安装块、连接杆、电磁头、第一触发头、导线以及第二触发头;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呈垂直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吊绳,所述吊绳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悬浮球,所述第一固定杆以及第二固定杆上均活动安装有固定轴心块,两组所述固定轴心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受力监测杆;所述受力监测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变向弹簧,所述变向弹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变向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远离支撑杆的
一端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以及第一触发头,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电磁头,所述电磁头以及第一触发头的外侧均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远离所述电磁头以及第一触发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触发头。
[0007]进一步的,所述塔架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基座,所述塔架主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塔架前缆风索、承重索以及牵引索,所述牵引索的下方连接有起重索,所述起重索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拱箱,所述塔架前缆风索、承重索、牵引索以及起重索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均连接有重力式地锚,所述重力式地锚设置有两组,另一组所述重力式地锚远离所述固定块通过拉索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塔架主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铁架梁,所述铁架梁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铁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杆以及第二固定杆呈垂直状卡接在所述支撑铁架之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吊绳为镀锌钢丝材质,所述悬浮球为球形铁球。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发头与所述第二触发头呈对称状安装,所述导线连接在所述第一触发头与所述第二触发头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监测装置至少同时设置有四组,同步安装在所述支撑铁架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塔架主体为“八字塔架”。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侧无塔架缆索吊装施工方案,只需要一组塔架主体,解决了塔架主体的转运及山体的爆破开挖,可以减少缆索塔架的安装拆除风险及吊装过程塔架的安全监控风险,同时利用既有地形保护了生态环境,确保了项目整体安全可控,施工费用节省和缩短工期方面经济效益显著。
[0015]2、该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塔架主体采用“八字塔架”,降低了同类型设备施工成本,实现了逐肋吊装,可以快速定位,具有施工单、操作容易、安全性好、效率高、系统稳定等特点,非常适用于类似施工场地狭小及山区陡峭的地形条件的缆索吊装作业。
[0016]3、该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通过连接杆上的电磁头同步移动,与第一触发头一起同步压缩导线,继而与第二触发头接触,内部电路继而导通,智能监测装置继而开始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塔架主体发生形变,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报警,避免了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检修的问题。
[0017]4、该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通过高端装备智能监测装置进行塔架主体监测,且智能监测装置同步设置有多组,工作人员只需要判断是哪一组智能监测装置进行报警,则可以快速的判定发生形变的位置,便于工作人员快速且高效的找到形变点,从而进行快速维护,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
[0018]5、该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通过在第二固定杆的下方设置有吊绳以及悬浮球,在外界风力过大时,悬浮球会进行摆动,当悬浮球的摆动幅度过大时,悬浮球将会碰撞到铁架梁或者支撑铁架,并发出碰撞声,提醒工作人员外面风力强度,便于工作人员直观判断外界情况,以及判断塔架主体的抗风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塔架主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塔架主体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智能监测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受力监测杆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B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塔架主体;2、基座;3、固定块;5、铁架梁;6、支撑铁架;7、智能监测装置;71、第一固定杆;72、第二固定杆;73、吊绳;74、悬浮球;75、固定轴心块;76、受力监测杆;761、变向弹簧;762、支撑杆;763、连接弹簧;764、安装块;765、连接杆;766、电磁头;767、第一触发头;768、导线;769、第二触发头;8、塔架前缆风索;9、承重索;10、牵引索;11、起重索;12、拱箱;13、重力式地锚。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包括塔架主体(1)以及安装在塔架主体(1)上的智能监测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测装置(7)包括第一固定杆(71)、第二固定杆(72)、吊绳(73)、悬浮球(74)、固定轴心块(75)以及受力监测杆(76);所述受力监测杆(76)的内部设置有变向弹簧(761)、支撑杆(762)、连接弹簧(763)、安装块(764)、连接杆(765)、电磁头(766)、第一触发头(767)、导线(768)以及第二触发头(769);所述第一固定杆(71)与所述第二固定杆(72)之间呈垂直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固定杆(72)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吊绳(73),所述吊绳(7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悬浮球(74),所述第一固定杆(71)以及第二固定杆(72)上均活动安装有固定轴心块(75),两组所述固定轴心块(75)之间固定连接有受力监测杆(76);所述受力监测杆(7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变向弹簧(761),所述变向弹簧(76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62),所述支撑杆(762)远离变向弹簧(7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763),所述连接弹簧(763)远离支撑杆(762)的一端连接有安装块(764),所述安装块(76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765)以及第一触发头(767),所述连接杆(76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电磁头(766),所述电磁头(766)以及第一触发头(767)的外侧均连接有导线(768),所述导线(768)远离所述电磁头(766)以及第一触发头(76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触发头(76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江拱桥吊装用塔架施工安全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林刘鑫赵少强郭红斌罗韩君尹歆侯鹏吴晓超杨帆任东海刘尧张扬张军会高梁雷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