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42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产品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包括搅拌桶,搅拌桶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搅拌桶的前侧面下端开设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搅拌桶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C型导管,搅拌桶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搅拌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内部贯穿转动连接有搅拌主轴,搅拌主轴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延伸杆,搅拌延伸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支撑杆,搅拌支撑杆的上表面贴合有固定套,固定套的圆周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搅拌延伸杆、限位条和固定套配合限位块,实现了搅拌过程中搅拌叶和辅助搅拌杆在搅拌桶内上下移动,达到立体搅拌的效果。搅拌的效果。搅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产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

技术介绍

[0002]硅胶别名:硅酸凝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硅胶是一种非晶态二氧化硅,应控制车间粉尘含量不大于10毫克/立方米,需加强排风,操作时戴口罩。硅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人的皮肤能产生干燥作用,因此,操作时应穿戴好工作服。若硅胶进入眼中,需用大量的水冲洗,并尽快找医生治疗。蓝色硅胶由于含有少量的氯化钴,有潜在毒性,应避免和食品接触和吸入口中,如发生中毒事件应立即找医生治疗。硅胶在使用过程中因吸附了介质中的水蒸汽或其他有机物质,吸附能力下降,可通过再生后重复使用。
[000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有机硅胶生产用搅拌机,专利号:CN201711363253.5,该文件中通过11搅拌叶和16搅拌叶的设置起到搅拌混合的目的,该装置制造成本较高,并且11搅拌叶和16搅拌叶的设置有待进一步功能优化,以达到充分搅拌的目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包括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搅拌桶的前侧面下端开设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搅拌桶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C型导管,所述搅拌桶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所述搅拌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内部贯穿转动连接有搅拌主轴,所述搅拌主轴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延伸杆,所述搅拌延伸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支撑杆,所述搅拌支撑杆的上表面贴合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圆周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
[0006]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搅拌杆,所述辅助搅拌杆的数量为四根且相邻辅助搅拌杆之间等距排列。
[0007]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延伸杆的圆周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搅拌支撑杆的上表面。
[000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贴合搅拌支撑杆的上表面。
[0009]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的右侧面贴合限位条的左侧面,所述限位条和限位块的数量为两块。
[0010]作为优选,所述搅拌主轴的圆周侧面贯穿转动连接中心孔的内壁,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内壁均设置有电控阀门。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通过设置搅拌延伸杆、限位条和固定套配合限位块,在搅拌延伸杆转动的过程中,限位条的左侧面会贴合限位块的右侧面并施加作用力,通过固定套的连接和限位作用,使得搅拌叶与辅助搅拌杆同步旋转,由于搅拌叶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受到垂直方向分解力的作用,所以限位块的右侧面会沿着限位条的左侧面向上滑动,当搅拌叶上升并超过搅拌延伸杆的高度后,限位块的右侧面会脱离限位条的左侧面,在搅拌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限位块的后侧面会贴合搅拌延伸杆的圆周侧面并快速向下滑动,恢复至初始位置后重复上述操作,相比较传统固定的搅拌结构,该装置可以从下往上立体搅拌,使物料搅拌的更加充分均匀,有利于缩短搅拌作业的运行时间。
[0014](2)、该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设置,方便物料的添加和导出,配合C型导管的设置,可以充分利用连通器原理,实时对搅拌桶内壁的物料容量和搅拌混合状态进行监控,当搅拌至理想效果后,同时打开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内部的电控阀门,即可将物料快速导出,在导出物料的过程中,由于搅拌叶的左侧面前端边缘处贴合搅拌桶的内壁,所以在该过程中可以将搅拌桶内壁残留的物料刮落,避免造成物料的浪费,同时为搅拌桶内部的清洁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00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基础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搅拌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01、搅拌桶;102、第一导管;103、第二导管;104、C型导管;105、中心孔;106、驱动电机;107、搅拌主轴;108、搅拌延伸杆;109、搅拌支撑杆;110、固定套;111、搅拌叶;112、辅助搅拌杆;113、限位条;11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如图1

图4所示,包括包括搅拌桶101,搅拌桶101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102,搅拌桶101的前侧面下端开设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103,搅拌桶10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C型导管104,搅拌桶101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105,搅拌桶1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6,驱动电机106的内部贯穿转动连接有搅拌主轴107,搅拌主轴10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延伸杆108,搅拌延伸杆10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支撑杆109,搅拌支撑杆109的上表面贴合有固定套110,固定套110的圆周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11。
[0025]搅拌叶1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搅拌杆112,辅助搅拌杆112的数量为四根且相邻辅助搅拌杆112之间等距排列,通过辅助搅拌杆112的设置,在搅拌叶111转动的过程中强化了对物料的搅拌效果,搅拌延伸杆108的圆周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条113,限位条1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搅拌支撑杆109的上表面,通过限位条113的设置,限制了搅拌叶111上下滑动的路径,固定套1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4,限位块114的下表面贴合搅拌支撑杆109的上表面,通过限位块1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包括搅拌桶(101),所述搅拌桶(101)的上表面左侧开设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102),所述搅拌桶(101)的前侧面下端开设有通孔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103),所述搅拌桶(10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C型导管(104),所述搅拌桶(101)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105),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1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6),所述驱动电机(106)的内部贯穿转动连接有搅拌主轴(107),所述搅拌主轴(10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延伸杆(108),所述搅拌延伸杆(10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支撑杆(109),所述搅拌支撑杆(109)的上表面贴合有固定套(110),所述固定套(110)的圆周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生产用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1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搅拌杆(1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昌衡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鹏贝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