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353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主要包括脂溶性多酚吸附脱胶——超临界脱酸——低温糖酯脱蜡——超临界纯化磷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油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从植物的种子里或者动物的组织中提取出来的油脂通常称为毛油,毛油除了主要含有的并有利用价值的甘油三酯(中性油)、甘油二脂外,还含有一些不需要的杂质,这些杂质包括但不限于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磷脂(Lecithin)、色素(Color body)、各种金属离子(metallic ions)、粘液、植物或者动物的细小组织残片等。因此,为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求,毛油必须通过精炼提纯,经过精炼提纯后的油一般称为精炼油脂或精炼油。精炼油脂可以用于供人食用,被人体吸收作为自身新陈代谢,或可以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
[0003]目前油脂精炼主要采用多级精炼,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等,其中也涉及到高温与化学精炼。脱胶技术主要为水化脱胶和酸法脱胶,但是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企业对节能高效、环保意识的增强,酶法脱胶、膜法脱胶、吸附脱胶以及超临界脱胶等技术也已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脱酸技术主要包括碱炼脱酸、物理脱酸、混合油脱酸、膜法脱酸、超临界萃取脱酸、溶剂萃取脱酸、吸附脱酸、生物脱酸、化学酯化脱酸、分子蒸馏等,其中碱炼脱酸是主流工艺,但是中性油脂损失大,容易产生大量的皂脚。油脂脱色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吸附剂如活性白土、凹凸棒土、活性炭、沸石、酸化稻壳灰等,吸附脱除油脂中的色素,脱色的操作方法主要是采用高温(110℃)真空,虽然可以显著吸附色素,但是易产生不良的风味。脱臭的温度一般在230℃~260℃范围内,对油脂的风味和微量营养元素影响较大,而且易产生反式脂肪酸等风险因子。
[0004]CN101194713A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茶籽油技术,采用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和干燥脱水方法精炼茶籽油,但是未涉及到超临界CO2对毛油进行脱磷处理和糖酯脱蜡。
[0005]CN1827754A公开了一种油茶籽油物理低温冷榨技术新工艺,其精炼工艺步骤包括将茶籽油进行多重过滤和吸附脱色,但是未涉及到脂溶性多酚和糖脂在精炼中的应用。
[0006]CN102517141A公开了一种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强调了全程处理均采用纯物理工艺,没有化学物质添加,所有处理工艺均在低于100℃的温度下进行,但是该工艺仅适用于油茶籽加工,而且采用水洗及分离方法周期长,而且所带来的炼耗高,有废水和油脚产生,同时脱臭时间长达3~6h,后续干燥时间为1~2h;耗时长。
[0007]CN107686772A公开了一种精炼茶籽油的方法,将茶籽油粗品与无机酸溶液混合均匀后保温处理,然后浓缩得到茶籽油蒸发液,再向茶籽油蒸发液中加入碱液,进一步加入盐溶液进行盐析,得到茶籽油盐析液,最后采用陶瓷膜过滤器进行过滤。
[0008]从上述茶籽油制取方法来看,这些工艺仍以传统工艺为主,要么过于简单存在副产物产量大、质量低的问题,要么工艺繁琐存在能耗高、炼耗高的问题,且均未注重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的进行高价值化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该方法能耗低、损耗小、茶籽油的营养成分损失少,品质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制油过程中同步制备功能脂质体如磷脂

多酚脂质体如磷脂

姜黄素脂质体和磷脂

茶多酚脂质体、油酸混合物和茶籽油蜡,这些作为副产物产品可销售给化工企业,然后进一步加工成新的产品,具有较好的高附加值;同时该方法的工艺过程没有油脚、皂脚及三废的产生。
[0010]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脂溶性多酚吸附脱胶:将低温压榨的茶籽毛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脂溶性多酚进行脱胶处理,脱胶过程中采用超声波辅助处理,脱胶处理后获得脱胶茶籽油和磷脂

多酚脂质体粗品;步骤S2:超临界脱酸:采用超临界设备对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脱胶茶籽油进行脱酸处理后获得脱酸茶籽油和油酸混合物;步骤S3:低温糖酯脱蜡:将所述步骤S2中获得脱酸茶籽油加入一定比例的低温糖酯进行脱蜡处理,脱蜡处理后获得成品茶籽油;步骤S4:超临界纯化磷脂

多酚脂质体粗品:采用超临界设备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磷脂

多酚脂质体粗品进行纯化处理,纯化处理后获得磷脂

多酚脂质体和脱胶茶籽油。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超声波功率为500w~2000w,脱胶时间为30min~90min,脱胶温度为15℃~55℃,搅拌速率为90转/min~350转/min。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脂溶性多酚为脂溶性茶多酚或脂溶性姜黄素。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脂溶性茶多酚添加量为茶籽毛油质量比的0.1%~1.0%。
[0014]优选的,所述脂溶性姜黄素添加量为茶籽毛油质量比的0.1%~1.0%。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超临界设备进行脱酸的操作参数为:二氧化碳流量为5 L/min~30L/min,萃取时间0.5h~2.5h,萃取温度为15℃~55℃,萃取压力为8MPa~45MPa,分离压力为5MPa~20MPa。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低温糖酯脱蜡的还包括如下步骤:S31:将脱酸茶籽油加热至45℃,在搅拌速率为3转/min~16转/min下,并加入按脱酸茶籽油的质量比为0.01%~0.2%糖酯;S32:以0.1℃~1℃/min将所述步骤S31中加入糖脂的脱酸茶籽油降温至

4℃~3℃后然后维持6h~30h,分离得到成品茶籽油和蜡

磷脂复合物。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超临界设备纯化磷脂

多酚脂质体粗品的操作参数为:二氧化碳流量为10 L/min~40L/min,萃取时间1.0h~3.0h,萃取温度为15℃~45℃,萃取压力为10MPa~50MPa,分离压力为5MPa~20MPa。
[0018]优选的,所述糖脂为蔗糖硬脂酸单酯、蔗糖硬脂酸双酯、蔗糖油酸单酯和蔗糖油酸双酯的的一种或其中两种。
[0019]优选的,当所述糖脂为蔗糖硬脂酸单酯、蔗糖硬脂酸双酯、蔗糖油酸单酯和蔗糖油酸双酯的其中任意两种时,两者各自的添加比例为30%

70%之间。
[0020]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该方法能耗低、损耗小、茶籽油的营养成分损失少,品质可以得到显著提升;2、同时制油过程中同步制备功能脂质体如磷脂

多酚脂质体(磷脂

姜黄素脂质体和磷脂

茶多酚脂质体)、油酸混合物和茶籽油蜡,这些产品具有较好的高附加值;3、新方法的制备过程中没有油脚、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脂溶性多酚吸附脱胶:将低温压榨的茶籽毛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脂溶性多酚进行脱胶处理,脱胶过程中采用超声波辅助处理,脱胶处理后获得脱胶茶籽油和磷脂

多酚脂质体粗品;步骤S2:超临界脱酸:采用超临界设备对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脱胶茶籽油进行脱酸处理后获得脱酸茶籽油和油酸混合物;步骤S3:低温糖酯脱蜡:将所述步骤S2中获得脱酸茶籽油加入一定比例的低温糖酯进行脱蜡处理,脱蜡处理后获得成品茶籽油;步骤S4:超临界纯化磷脂

多酚脂质体粗品:采用超临界设备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磷脂

多酚脂质体粗品进行纯化处理,纯化处理后获得磷脂

多酚脂质体和脱胶茶籽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超声波功率为500w~2000w,脱胶时间为30min~90min,脱胶温度为15℃~55℃,搅拌速率为90转/min~350转/min。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脂溶性多酚为脂溶性茶多酚或脂溶性姜黄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脂溶性茶多酚添加量为茶籽毛油质量比的0.1%~1.0%。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溶性姜黄素添加量为茶籽毛油质量比的0.1%~1.0%。6.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精炼油茶籽油和制备脂质体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腾飚刘昌盛黄漓滨李黄祥李文林万楚筠付湘晋周琦郑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湘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