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341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包括放料装置,放料装置包括壳体外套和壳体内套,壳体外套和壳体内套之间形成加热腔,壳体外套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用于连通第一热空气管道和加热腔,壳体外套上还设置有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用于排放热空气。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热空气管道内流通有热空气,该热空气为吸收废气的余热形成的热空气。热空气具有不易冷凝的特点,因此可以直接让热空气通过加热腔。如此,热空气直接与放料装置的壳体外套和壳体内套相接触,减小了热阻和热损失,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接利用加热腔来进行加热的方式极大地简化了结构,同时规避了伴热管维修困难和高故障率的问题。障率的问题。障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工业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寒地区的煤塔放料装置通常是通过蒸汽伴热。蒸汽流经放料装置的壳体内腔,从而实现对放料壳体的加热。但是,由于蒸汽具有易冷凝的特点,为了防止冷凝液滞留在放料壳体内,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在放料壳体的内腔内设置蒸汽伴热管。蒸汽流经蒸汽伴热管时向放料壳体释放热量。但是,由于蒸汽的热量需要经过蒸汽伴热管才能够传递给放料壳体,因此导致蒸汽的热阻较大,热损失较大,换热效果低。
[0003]因此,如何减小热阻,提高换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减小热阻,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简化伴热放料装置的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包括放料装置,所述放料装置包括壳体外套和壳体内套,所述壳体外套和所述壳体内套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壳体外套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连通第一热空气管道和所述加热腔,所述壳体外套上还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排放热空气。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口处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一热空气管道连接;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二法兰连接在所述壳体外套上。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分设在所述壳体外套的两侧;
[0008]在所述壳体内套的外壁上,且正对所述第一进气口的位置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具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弧形导流面,该两个弧形导流面将热空气导向两侧。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连通所述加热腔和外界大气。
[0010]优选地,所述放料装置包括对开且对称布置的两个弧形闸板,所述加热腔的底部通过下隔板封堵,所述下隔板为框型结构,且所述下隔板的形状与两个所述弧形闸板闭合后的轮廓形状相同。
[0011]优选地,所述壳体外套和所述壳体内套的上端部通过第三法兰与煤塔漏嘴连接,所述第三法兰能够将所述加热腔的上端部封堵。
[0012]优选地,所述放料装置包括对开且对称布置的两个弧形闸板,所述弧形闸板的下方设置有保温罩,所述保温罩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能够与第二热空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排放热空气。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嘴,所述进气嘴上设置有外螺纹,进气软管旋拧在所述进气嘴上,所述进气软管与所述第二热空气管道连通。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连通所述保温罩内腔和外界大气。
[0015]优选地,两个所述保温罩相对的侧板均为倾斜板,且两个所述倾斜板从上到下逐渐向远离对方的方向倾斜。
[0016]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中的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热阻小,换热效率高;
[0018]2、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修方便;
[0019]3、利用热空气不易冷凝的特点,使换热后的热空气利用余热来加热放料装置周围的环境;
[0020]4、导流板的设置使热空气分为两股,在周向上将加热腔包围,以提高换热的均匀性;
[0021]5、弧形闸板下方设置保温罩以对弧形闸板进行保温,防止弧形闸板被冻结而无法打开。
[0022]6、两个保温罩相对的两个侧板为倾斜板,不仅尽可能地确保保温罩覆盖弧形闸板的底面,同时又能够避免在弧形闸板闭合时两个保温罩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的主视图;
[0025]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6]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外套的主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内套的主视图;
[0029]图6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下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导流板的俯视图;
[0031]图8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齿轮以及弧形闸板的侧视图。
[0032]其中,1为壳体外套、2为壳体内套、3为连接板、4为弧形闸板、5为保温罩、6为下隔板、7为导流板、8为进气管、9为第一出气口、10为弧形导流面、11为第二进气口、12为电动推杆、13为第三法兰、14为进气嘴、15 为第一法兰、16为煤塔漏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该伴热装置的换热效率高,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包括放料装置,该放料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壳体外套1和壳体内套2。壳体外套1和壳体内套2之间形成加热腔。壳体外套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该第一进气口用于连通第一热空气管道和加热腔。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出气口9,该第一出气口9用于排放经过换热后的热空气。
[0037]第一热空气管道内流通有热空气,该热空气为吸收废气的余热形成的热空气。热空气具有不易冷凝的特点,因此可以直接让热空气通过加热腔。如此,热空气直接与放料装置的壳体外套1和壳体内套2相接触,减小了热阻和热损失,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在壳体外套1上还设置了第一出气口9,该第一出气口9用于排放经过换热后的热空气。另外,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加热腔内设置伴热管,本技术中直接利用加热腔来进行加热的方式极大地简化了结构,同时规避了伴热管维修困难和高故障率的问题。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热空气经过加热腔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热空气液化为水滴的现象,为了避免在长时间作业后加热腔内出现大量液态水,本技术还在壳体的底部设置了排水孔,以定期打开排水孔将液态水排出。
[0039]为了确保热空气能够流经加热腔的每个角落,从而提高换热的均匀性,本技术限定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包括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装置包括壳体外套和壳体内套,所述壳体外套和所述壳体内套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壳体外套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连通第一热空气管道和所述加热腔,所述壳体外套上还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排放热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处设置有与之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一热空气管道连接;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二法兰连接在所述壳体外套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分设在所述壳体外套的两侧;在所述壳体内套的外壁上,且正对所述第一进气口的位置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具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弧形导流面,该两个弧形导流面将热空气导向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连通所述加热腔和外界大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热空气伴热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装置包括对开且对称布置的两个弧形闸板,所述加热腔的底部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天阔田海江崔程玮李月月王海龙王佩佩张明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