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34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包括机箱和支撑脚,所述机箱顶部的背面栓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栓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右侧栓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栓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内腔的左侧栓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底端连通有吸盘,所述顶板底部的左侧栓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右端连通有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通过电机、丝杆、螺纹套、第一活动杆、转动杆、第二活动杆和夹板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智能手环进行夹紧固定,防止贴合过程中智能手环发生偏移,提高了贴合的精度,防止产生气泡,防止残次品增多,同时装置的成本不高。同时装置的成本不高。同时装置的成本不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手环
,具体为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手环支持活动、锻炼、睡眠等模式,可以记录营养情况,拥有智能闹钟、健康提醒等功能,其内置的电池可以坚持10天,振动马达非常实用,其简约的设计风格也可以起到饰品的装饰作用,智能手环这种设计风格对于习惯佩戴首饰的用户而言,颇具有诱惑力。更重要的是,手环的设计风格堪称百搭。
[0003]然而传统曲面智能手环触摸屏贴合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手工贴合作业效率慢、对应精度差,且容易产生贴合气泡,导致贴合后曲面智能手环无法达到使用者的生产标准,导致残次品增多,而全自动贴合设备需要的成本太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便于使用者对智能手环进行夹紧固定,防止贴合过程中智能手环发生偏移,提高了贴合的精度,防止产生气泡,防止残次品增多,同时装置的成本不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包括机箱和支撑脚,所述机箱顶部的背面栓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栓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右侧栓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栓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内腔的左侧栓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底端连通有吸盘,所述顶板底部的左侧栓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右端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进气管的一端与输气管的顶端连通,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所述机箱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
[0006]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电机、丝杆、螺纹套、第一活动杆、转动杆、第二活动杆和夹板,所述机箱内腔的底部栓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部通过轴承与机箱内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两侧均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所述机箱内腔背面的两侧均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相向一侧的底部通过活动座与第一活动杆远离螺纹套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机箱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贯穿通槽并向上延伸,所述转动杆相向一侧的顶部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远离转动杆的一侧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相向的一侧粘结有防护垫。
[0007]所述机箱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相向的一侧与螺纹套的正面和背面栓接。
[0008]所述机箱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从左至右均依次滑动连接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与夹板的底部栓接。
[0009]所述机箱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贯穿支撑脚并栓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四周与支撑脚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支撑脚内腔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
栓接有弹簧,且弹簧的顶部与移动块的底部栓接。
[0010]所述机箱的两侧均栓接有存放箱,所述顶板底部的右侧栓接有照明灯。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提供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通过电机、丝杆、螺纹套、第一活动杆、转动杆、第二活动杆和夹板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智能手环进行夹紧固定,防止贴合过程中智能手环发生偏移,提高了贴合的精度,防止产生气泡,防止残次品增多,同时装置的成本不高。
[0013]2.本技术提供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螺纹套进行限位,防止螺纹套转动,同时辅助螺纹套进行移动,通过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夹板进行限位,提高了夹板的稳定性,通过移动杆、移动块和弹簧的配合,对装置进行减震,通过存放箱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维修的工具和其他工具进行统一放置,通过照明灯的配合,为装置提高光源。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顶板和支撑板结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机箱结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脚结构剖视图。
[0018]图中标号:1、机箱;2、支撑脚;3、顶板;4、气缸;5、移动板;6、输气管;7、气泵;8、软管;9、固定机构;91、电机;92、丝杆;93、螺纹套;94、第一活动杆;95、转动杆;96、第二活动杆;97、夹板;10、第一滑槽;11、第一滑块;12、第二滑槽;13、第二滑块;14、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包括机箱1和支撑脚2,机箱1顶部的背面栓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栓接有顶板3,顶板3底部的右侧栓接有气缸4,气缸4的活塞杆栓接有移动板5,移动板5内腔的左侧栓接有输气管6,输气管6的底端连通有吸盘,顶板3底部的左侧栓接有气泵7,气泵7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右端连通有软管8,软管8远离进气管的一端与输气管6的顶端连通,气泵7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机箱1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9,通过电机91、丝杆92、螺纹套93、第一活动杆94、转动杆95、第二活动杆96和夹板97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智能手环进行夹紧固定,防止贴合过程中智能手环发生偏移,提高了贴合的精度,防止产生气泡,防止残次品增多,同时装置的成本不高。
[0021]固定机构9包括电机91、丝杆92、螺纹套93、第一活动杆94、转动杆95、第二活动杆96和夹板97,机箱1内腔的底部栓接有电机91,电机91的输出轴栓接有丝杆92,丝杆92的顶部通过轴承与机箱1内腔的顶部转动连接,丝杆9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93,螺纹套93的
两侧均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94,机箱1内腔背面的两侧均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5,转动杆95相向一侧的底部通过活动座与第一活动杆94远离螺纹套93的一侧活动连接,机箱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槽,转动杆95的顶部贯穿通槽并向上延伸,转动杆95相向一侧的顶部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杆96,第二活动杆96远离转动杆95的一侧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夹板97,夹板97相向的一侧粘结有防护垫,便于使用者对智能手环进行夹紧固定,防止贴合过程中智能手环发生偏移,提高了贴合的精度,防止产生气泡,防止残次品增多,同时装置的成本不高。
[0022]机箱1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1,第一滑块11相向的一侧与螺纹套93的正面和背面栓接,便于使用者对螺纹套93进行限位,防止螺纹套93转动,同时辅助螺纹套93进行移动。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包括机箱(1)和支撑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顶部的背面栓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栓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底部的右侧栓接有气缸(4),所述气缸(4)的活塞杆栓接有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内腔的左侧栓接有输气管(6),所述输气管(6)的底端连通有吸盘,所述顶板(3)底部的左侧栓接有气泵(7),所述气泵(7)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右端连通有软管(8),所述软管(8)远离进气管的一端与输气管(6)的顶端连通,所述气泵(7)的出气口连通有出气管,所述机箱(1)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智能手环贴合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9)包括电机(91)、丝杆(92)、螺纹套(93)、第一活动杆(94)、转动杆(95)、第二活动杆(96)和夹板(97),所述机箱(1)内腔的底部栓接有电机(91),所述电机(91)的输出轴栓接有丝杆(92),所述丝杆(92)的顶部通过轴承与机箱(1)内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杆(9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93),所述螺纹套(93)的两侧均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94),所述机箱(1)内腔背面的两侧均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5),所述转动杆(95)相向一侧的底部通过活动座与第一活动杆(94)远离螺纹套(93)的一侧活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兴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