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泵单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315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液泵单体,其包括壳体结构、液泵装置和驱动组件;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和定位部,定位部设于壳本体的侧壁上,且侧壁开设有定位槽;移液管套设于液泵组件上;驱动组件用于驱使移液管吸取或排出液体;液泵装置、驱动组件和壳本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液泵装置至少部分平行于驱动组件和壳本体的中心轴线。在本实施例的移液泵单体中,通过对液泵装置和驱动组件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以使移液泵单体的厚度尺寸得以缩减,通过在壳体结构上设置相适配的定位部和定位槽,当多个移液泵单体组合时,定位部可以与定位槽配合,组合后的两者具有更为紧凑的安装结构,整体体积得以缩减,便于安装和布置。便于安装和布置。便于安装和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液泵单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输送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移液泵单体。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化移液设备是一种替代实验室中人工移液过程的设备,实验室中常见的有移液枪、多通道移液器等,能有效降低传统滴管的使用误差,提高效率。
[0003]为了提高移液设备的移液效率,移液设备的移液模组中通常会设置多个移液泵同步进行移液操作,传统的移液泵体积较大,多个移液泵装配之后就导致移液设备的整体体积较大,占用较大的作业空间,使用效果不佳。
[0004]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以改变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液泵单体,具有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布置的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液泵单体,包括:
[0007]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和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壳本体的侧壁上,且所述侧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定位槽分别设于所述侧壁所在平面的相对两侧;
[0008]液泵装置,包括液泵组件和移液管,所述液泵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壳本体内,并自所述壳本体伸出;所述移液管套设于所述液泵组件上,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液泵组件;以及
[0009]驱动组件,动力连接于所述液泵组件,并用于驱使所述移液管吸取或排出液体;其中,所述液泵装置、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壳本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液泵装置至少部分平行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壳本体的中心轴线。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结构内部开设有驱动腔,且所述驱动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部内,所述驱动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驱动腔内;所述驱动组件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及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自所述移液管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泵组件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驱动组件动力连接于所述活塞杆,并用于驱使所述活塞杆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缸体的外壁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移液泵单体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和气压组件,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于所述气压组件,所述气压组件与所述连接孔连通,并用于获取所述缸体内的气压信号。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压组件包括气压传感器、连接管和第一密封环,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孔,所述气压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密封环设于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连接管之间,并用于密封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连接管;其中,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管段密封连接于所述连接管,并连通于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管段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且所述第二管段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密封环设于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之
间,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感应装置还包括探针,所述探针抵接于所述缸体的外壁,且所述探针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缸体和所述控制模块。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机构、驱动螺杆和移动座,所述驱动螺杆与所述移动座螺纹连接,且所述移动座连接于所述活塞杆,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动力连接于所述驱动螺杆;所述壳本体内部设有导向凸部,所述移动座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凸部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凸部滑动配合,且所述导向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驱动螺杆的轴向平行。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本体内部设有抵接部,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分别抵接于所述移动座和所述抵接部,并用于驱使所述移动座朝远离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方向移动。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机构包括限位环和弹性件,所述限位环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抵接部,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限位环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移动座,所述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移动座朝远离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方向移动。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感应装置还包括信号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移动座的移动路径上,并用于获取所述移动座的位置信号。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沿垂直于所述壳本体的侧壁的方向上,所述壳本体的厚度不大于9mm。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以及所述定位部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自所述移液管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定位部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定位部对称设于所述壳本体的相对两侧,或两组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定位部以所述移液管为中心对称设置。
[0021]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在本实施例的移液泵单体中,通过对液泵装置和驱动组件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以使移液泵单体的厚度尺寸得以缩减;另外,通过在壳体结构上设置相适配的定位部和定位槽,当多个移液泵单体组合时,可以将其中一个移液泵单体的定位部与另一个移液泵单体的定位槽配合,组合后的两者具有更为紧凑的安装结构,整体体积得以缩减,便于安装和布置。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其中: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移液泵模组的立体视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移液泵单体的立体视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移液泵单体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视图;
[0029]图5是图3中局部B的放大视图;
[0030]图6是图3中局部C的放大视图;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移液泵单体的爆炸视图;
[0032]图8是图7中局部D的放大视图;
[0033]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移液泵单体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34]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导光柱和灯珠的安装示意图;
[0035]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0036]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移液泵单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参阅图1、图2和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液泵模组1,其包括移液泵单体10;移液泵单体10包括壳体结构100、液泵装置200和驱动组件300;壳体结构100包括壳本体110和定位部120,定位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液泵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结构,包括壳本体和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壳本体的侧壁上,且所述侧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定位槽分别设于所述侧壁所在平面的相对两侧;液泵装置,包括液泵组件和移液管,所述液泵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壳本体内,并自所述壳本体伸出;所述移液管套设于所述液泵组件上,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液泵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动力连接于所述液泵组件,并用于驱使所述移液管吸取或排出液体;其中,所述液泵装置、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壳本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液泵装置至少部分平行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壳本体的中心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泵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内部开设有驱动腔,且所述驱动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部内,所述驱动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驱动腔内;所述驱动组件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及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自所述移液管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泵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泵组件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驱动组件动力连接于所述活塞杆,并用于驱使所述活塞杆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缸体的外壁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移液泵单体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和气压组件,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于所述气压组件,所述气压组件与所述连接孔连通,并用于获取所述缸体内的气压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液泵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组件包括气压传感器、连接管和第一密封环,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孔,所述气压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密封环设于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连接管之间,并用于密封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连接管;其中,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管段密封连接于所述连接管,并连通于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管段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且所述第二管段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密封环设于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之间,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杰闫林刚王小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