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25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包括下模座、下模板、上模座和卸料板,所述下模座通过下衬板与下模板连接,所述上模座通过定位螺栓与卸料板连接,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凹模,所述凹模的内部开设有漏料孔,所述下模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单齿板,所述第一单齿板通过弹簧与下模板连接。该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通过下模座、下模板、卸料板、漏料孔、第一单齿板、弹簧、第一齿板、第二齿板、第一双齿板、第二单齿板、第三齿轮、第二双齿板、转轴、从齿轮、连杆、弧形管、排气管、抽气管、转动管和吸盘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了防止屑料翻转,便于落料的效果,解决了屑料翻转导致漏料孔堵塞的问题。料翻转导致漏料孔堵塞的问题。料翻转导致漏料孔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元件封装就是指把硅片上的电路管脚,用导线接引到外部接头处,以便与其它器件连接,封装形式是指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用的外壳,它不仅起着安装、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和增强电热性能等方面的作用,而且还通过芯片上的接点用导线连接到封装外壳的引脚上,这些引脚又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线与其他器件相连接,从而实现内部芯片与外部电路的连接。
[0003]电子封装的材料主要有四大类来支撑,金属、玻璃、陶瓷和光电子材料,其中金属封装是采用金属作为外壳材料,该种金属封装外壳在制造时需要经过模具加工冲压成型,但在使用五金模具对工件进行加工时,有时会出现漏料孔屑料堵塞的情况,而屑料堵塞多是因为屑料在落料时发生翻滚,导致屑料滞留卡接在漏料孔中,所以需要研制一种便于辅助屑料落料的封装用模具,以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具备防止屑料翻转,便于落料的优点,解决了屑料翻转导致漏料孔堵塞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包括下模座、下模板、上模座和卸料板,所述下模座通过下衬板与下模板连接,所述上模座通过定位螺栓与卸料板连接,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凹模,所述凹模的内部开设有漏料孔,所述下模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单齿板,所述第一单齿板通过弹簧与下模板连接,所述下模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侧表面与第一单齿板的左侧啮合,所述下模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双齿板,所述第一双齿板的右侧与第一齿轮的侧表面啮合,所述第一双齿板的左侧与第二齿轮的侧表面啮合,所述下模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单齿板,所述第二单齿板的底部与第二齿轮的侧表面啮合。
[0008]所述下模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侧表面与第二单齿板的底部啮合,所述下模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双齿板,所述第二双齿板的右侧与第三齿轮的侧表面啮合,所述下模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从齿轮和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管,所述弧形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左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排气管远离弧形管的一端与连接槽的内部活动插接,所述弧形管通过转动管连接有吸盘。
[0009]优选的,所述下衬板的底部与下模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的底部与下衬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螺栓与上模座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定位螺栓的底端与卸料
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弹簧的底端与移动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顶端与第一单齿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弧形管位于转动槽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吸盘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转动管的顶部与环形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弧形管的侧表面与转动管的内部螺纹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漏料孔左侧的内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与弧形管的圆心位置相同。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通过下模座、下模板、卸料板、漏料孔、第一单齿板、弹簧、第一齿板、第二齿板、第一双齿板、第二单齿板、第三齿轮、第二双齿板、转轴、从齿轮、连杆、弧形管、排气管、抽气管、转动管和吸盘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了防止屑料翻转,便于落料的效果,解决了屑料翻转导致漏料孔堵塞的问题。
[0016]2、该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通过弧形管、转动管、吸盘和环形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拧动转动管来调节吸盘与屑料的间距,以便于吸盘顶部能更好的吸附屑料,达到了便于调节吸盘与屑料间距的效果,解决了当吸盘与屑料间距较大时,吸盘难以吸附屑料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图。
[0020]其中:1、下模座;2、下模板;3、上模座;4、卸料板;5、凹模;6、漏料孔;7、第一单齿板;8、弹簧;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第一双齿板;12、第二单齿板;13、第三齿轮;14、第二双齿板;15、转轴;16、从齿轮;17、连杆;18、转动槽;19、弧形管;20、排气管;21、抽气管; 22、转动管;23、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一种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包括下模座1、下模板2、上模座3和卸料板4,下模座1通过下衬板与下模板2连接,上模座3通过定位螺栓与卸料板4连接,下衬板的底部与下模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下模板2 的底部与下衬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定位螺栓与上模座3的内部活动连接,定位螺栓的底端与卸料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下模板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凹模5,下模板2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凹模5与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凹模5的内部开设有漏料孔6,漏料孔6左侧的内壁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的圆心与弧形管19的圆心位置相
同,以便屑料在跟随吸盘23翻转时,避免屑料的左侧与漏料孔6左侧的内壁碰撞,下模座1与下衬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卸料口,卸料口位于漏料孔6的正下方,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单齿板7,第一单齿板7通过弹簧8与下模板2连接,下模板2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第一单齿板7位于移动槽的内部,弹簧8的底端与移动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弹簧8的顶端与第一单齿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0。
[0023]第一齿轮9的侧表面与第一单齿板7的左侧啮合,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双齿板11,第一双齿板11的右侧与第一齿轮9的侧表面啮合,第一双齿板11的左侧与第二齿轮10的侧表面啮合,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单齿板12,第一单齿板7与第二单齿板12均只有单侧开设有齿槽,第二单齿板12的底部与第二齿轮10的侧表面啮合,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三齿轮13,第三齿轮13的侧表面与第二单齿板12的底部啮合,下模板 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双齿板14,第一双齿板11与第二双齿板14的两侧均开设有齿槽,第二双齿板14的右侧与第三齿轮13的侧表面啮合,下模板2 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从齿轮16和连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件封装用模具,包括下模座(1)、下模板(2)、上模座(3)和卸料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通过下衬板与下模板(2)连接,所述上模座(3)通过定位螺栓与卸料板(4)连接,所述下模板(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凹模(5),所述凹模(5)的内部开设有漏料孔(6),所述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单齿板(7),所述第一单齿板(7)通过弹簧(8)与下模板(2)连接,所述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0),所述第一齿轮(9)的侧表面与第一单齿板(7)的左侧啮合,所述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双齿板(11),所述第一双齿板(11)的右侧与第一齿轮(9)的侧表面啮合,所述第一双齿板(11)的左侧与第二齿轮(10)的侧表面啮合,所述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单齿板(12),所述第二单齿板(12)的底部与第二齿轮(10)的侧表面啮合;所述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三齿轮(13),所述第三齿轮(13)的侧表面与第二单齿板(12)的底部啮合,所述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双齿板(14),所述第二双齿板(14)的右侧与第三齿轮(13)的侧表面啮合,所述下模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从齿轮(16)和连杆(17),所述连杆(17)远离转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管(19),所述弧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五环精工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