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同轴馈线的馈接装置或者输出耦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161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同轴线的馈接装置或者去耦装置有一个在端部短路的短线(SL)。为了至少在单层同轴线上使内导线与外导线的宽带连接成为可能或者至少在多层同轴线上在内导线与外导线之间相应的短路连接至少是窄带的,原则上同样有可能成为宽带的,有利的是安排至少两个套在一起的同轴短线(SL1,SL2),将这些短线在其端部各自经过一个短路(KS1,KS2)进行短路,其中其长度是这样确定的,依赖于各个有关的频带范围将所属的短路(KS1,KS2)在馈接点和连接点(46)上变化为空载运行。(*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线,特别是多层同轴线的馈接装置或者去耦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同轴线,特别是多层同轴线的馈接装置或者去耦装置。对很多应用场合提出的问题是,将同轴线的内导线放在外导线电势上,一般是放在外壳上。实际上例如这可以通过与其他导线并联的一个短路的λ/4-短线(Stichleitung)完成。用其他的话说就是将内导线端部与外导线短路。虽然将内导线短路的λ/4-短线与外导线通过并联是电连接的,通过这个并联不会改变其他导线的输入阻抗,如果同轴线的长度是有关波长的四分之一时。即在空载运行中在线的输入端将短线端部的短路进行变换,如果只是窄带运行时这个原理是与波长有关的。例如将这样的电路可以作为过电压泄电器(闪电保护电路)使用在同轴线上,以便在窄带应用时将内导线放在外导线的电势上,也就是说一般如同外导线一样将内导线放在外壳上和因此接地。当然已知在下面还要叙述的很多应用场合,其中上述窄带解决方法是不够的。很多应用场合要求宽带解决方法。一般这要求充气的过电压泄电器。宽带应用的另外的重要应用场合涉及到移动无线领域。按照已知的移动无线领域绝大部分是用GSM 900-网络,即用900MHz-频域处理的。此外在欧洲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同轴线,特别是多范围天线(A,B)的多层同轴线的馈接装置或者去耦装置,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至少一个同轴馈接线(17), -具有一个由同轴馈接线(17;17b,42,62)分支的短线(SL;SL1,SL2), -短线(SL;SL1,SL2)包括至少两个套在一起的同轴短线(SL1,SL2), -外部的同轴短线(SL1或SL2)的电长度对应于λ↓[1]/4,其中λ↓[1]对应于第一个频带范围的波长或者是与之相调整的, -内部的同轴短线(SL2或SL1)的电长度对应于λ↓[2]/4,其中的λ↓[2]对应于第二个频带范围的波长或者是与之相调整的, -外部的同轴短线(...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99-5-6 19920980.41.同轴线,特别是多范围天线(A,B)的多层同轴线的馈接装置或者去耦装置,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至少一个同轴馈接线(17),-具有一个由同轴馈接线(17;17b,42,62)分支的短线(SL;SL1,SL2),-短线(SL;SL1,SL2)包括至少两个套在一起的同轴短线(SL1,SL2),-外部的同轴短线(SL1或SL2)的电长度对应于λ1/4,其中λ1对应于第一个频带范围的波长或者是与之相调整的,-内部的同轴短线(SL2或SL1)的电长度对应于λ2/4,其中的λ2对应于第二个频带范围的波长或者是与之相调整的,-外部的同轴短线(SL1或SL2)的外导线(AL1和AL2)在其端部经过一个短路(KS1或KS2)是与内部的同轴短线(SL2或SL1)的外导线(AL2或AL1)短路的,-内部的同轴短线(SL2或SL1)的外导线(AL2或AL1)在其端部经过一个短路(KS2或KS1)是与这个同轴短线(SL2或SL1)的内导线(IL,19b)相连的,-外部的同轴短线(SL1或SL2)的外导线(AL1或AL2)是与同轴馈接线(17,17b)的外导线(15;15b)相连的,-最内部的短线(SL2或SL1)的内导线(IL或19b)在一个连接点(46)上是与馈接线(17,17b)的内导线(19;19b)电连接的,-馈接装置或者去耦装置的匹配是对于至少两个频率或者频带范围进行的。2.按照权利要求1的馈接装置或者去耦装置,其特征为,至少两个套在一起的短线(SL1,SL2)横向于至少一个同轴馈接线(17a)向外延伸和同轴馈接线(17a)经过连接点(46)优选在轴向延长线上经过连接点(46)向外伸出。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馈接装置或者去耦装置,其特征为,馈接线(17)至少是由三轴线(17a,17b)构成的,其中将内部的短线(SL1或SL2)的内导线(IL)构成为同轴馈接线(17a),在内部的短线(SL2或SL1)的外导线(AL2或AL1)和所属的内导线-->(IL,19b)之间进行短路连接(KS2或KS1)。4.按照权利要求3的馈接装置或者去耦装置,其特征为,将内部的馈接导线(17a)构造成经过连接点(46)在直线方向向外延伸,将第二个馈接线(42,62,19b)的内导线连接在该连接点上。5.按照权利要求3或4的馈接装置或者去耦装置,其特征为外部的同轴短线(SL1或SL2)的外导线(AL1,AL2)与外部的同轴馈接线(17b)的外导线(15b)并且内部的短线(SL1或SL2)的内导线(IL),其同时构成为内部的馈接线(17b)的外导线(15a),在连接点(46)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斯托勒
申请(专利权)人:凯特莱恩工厂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