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134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数个频带中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包括两个发射元件。第一元件为杆状装置(22),该第一元件在数个频带上发射,而第二元件(15)包括由设置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载体上的导体部分所组成的图案,该元件(15)也在数个频带上发射。导体部分的图案选定为平面的角状螺旋线,该螺旋线带有多个电导通连接的、基本为直的导体部分(16、16’、16”……17、17’、17”……)。杆状装置(22)与载体(4)结合,由此被非电流地供电。最好载体(4)卷绕成管状或通道状,并带有一个轴向的开孔或槽。载体(4)的导体部分与边缘(26、27)结合,该边缘(26、27)沿开孔或槽相遇。杆状部分(22)在该开孔或槽的区域轴向延伸。(*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天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设计成用于一种几个频带的所谓的移动电话,它包括一第一元件和一第二元件,该第一元件在几个频带上发射并且为一个杆状装置,该第二元件在几个频带上发射并且有设置在由绝缘材料构成的载体上的导体部分的图案。
技术介绍
将一个杆状天线和一个与该杆状天线的底部相连的小型的紧凑天线相结合的天线结构,在本
内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在本
内杆状天线本身已广为人知并且很有效。至于小而紧凑的天线,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对其加以运用,该天线在打开状态表现为施加在箔形载体上的弯曲导体。该载体卷绕或包裹着一个圆柱、圆锥或椭圆形的支承元件,从而使其结构变得紧凑。这样的结构由于以下事实而存在严重缺点,由于与箔一起被包裹起来,结果使弯曲的单个或多个导体的对置端相互靠得很近,以以致从电学的角度来看,导体相互之间受到了强烈的影响。这意味着在包裹操作完成之后,必须确保在天线装置的对置端之间具有安全距离。这将使得整个天线装置在打开状态所占的面积与整个可用面积比较而言相对较小。因此,可用空间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这使得天线在带宽和效率两方面都受到损失。蚀刻或用其它方法生产电导体图案,在一种绝缘的塑料箔或其它适当的载体上构成一个发射元件,这种想法似乎是诱人的。但是,将该塑料箔包裹在一个横截面为圆或椭圆,概括地说为圆形或卵形的圆柱体或圆锥体上时,带来了这样的问题,即如上所述,发射元件的不同部分会相互产生电影响,这样该天线的性能被破坏或至少被严重损害。如果卷起来的载体要被放置到紧邻以杆状天线形式的附加天线元件的地方,这些问题自然不容易得到解决。在箔形天线中,其目的是使其发射元件的表面相对于塑料箔的外尺寸尽可能地大,以便使所得到的天线有尽可能大的孔径。发射元件相对于塑料箔的外部尺寸较大,这种发射元件加重了上述-->发射元件的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提出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即如何构成发射元件的电导体的图案,以便在给定的面积上提供一个最大尺寸的发射元件,同时使该发射元件的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小化。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为达到其目的,设计了由序言所示的天线,这样克服了已有技术所固有的缺点,并且该天线将有最高效率,而且在其采用的频带内有极佳的带宽,同时也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小型化。另外,本专利技术为达到其目的,还设计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这样可以用合理的方式,以低成本制造该天线。
技术实现思路
如果由序言所示的天线装置具有以下特征,那么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基础的目的将得以实现,该特征是导体部分的图案基本上形成为平面的角状螺旋线,该螺旋线带有多个电导通的、基本为直的导体部分,并且杆状装置与载体相结合,由此被非电接触地供电。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载体被卷绕成管状或通孔状。已经证实,通过提供平面的、主要为螺旋线形的发射元件,同时使该发射元件上带有多个基本上为直的导体,所产生的天线装置将至少有两个共振频率。另外,已经证实,即使在包裹操作完成以后该发射元件的对置端相互靠近,也不会显著地影响性能。最后,通过在柔性塑料箔上进行蚀刻就可简单地制造出该天线装置,该塑料箔的一面或者可能是两面带有一层薄的金属层。附图说明以下将特别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图1是从本专利技术天线装置的部件(包括一第二发射元件)的下面倾斜地进行观察而得到的一个分解视图;图2是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的杆状装置、一第一发射元件的分解图;图3显示一个带有发射元件的载体,该发射元件包括在本专利技术装置中;图4是一个与图3相对应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视图;图5是一个与图3相对应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视图;-->图6是一个与图3相对应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视图;图7是一个与图3相对应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视图;以及图8是一个与图3相对应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主要打算用于所谓的移动电话,这种移动电话应是至少双频带型的,所以它将覆盖880-960MHz的EGSM-频带,以及分别为1710-1880MHz和1850-1990MHz的DCS-和PCS-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不必说,最好它可以覆盖全部三个频带。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采用术语“发射元件”。自然,它意味着该元件必须能够在上述的频带内发射电磁量。然而,术语“发射元件”也将被这样理解,即它还能够在上述的频带内接受电磁量。参见图3-8,应该提及的是这些图是以大约1∶1的比例绘制的。图1中,附图标记1涉及该天线装置的一个载体部分,该天线装置设计成至少覆盖GSM-频带和其它频带中的至少一个。该载体部分由电绝缘且无磁性的适当塑料材料制造而成。该载体部分用于固定到移动电话的壳体和该两个发射元件的载体上,这两个发射元件是以杆状装置22(图2)的形式出现的一第一发射元件和一个小型的紧凑的第二发射元件。载体部分有一个芯或本体部分3,该芯或本体部分3有两个分别竖直或轴向延伸的小孔或孔23和24,其中孔23用来安装一接触装置5,而孔24用来容放杆状装置22。在图1中,接触装置5显示成提高到竖直孔23之上,并且包括一个接地轴套6,该接地轴套6连接到移动电话的机壳上。在接地轴套6之上,有一个固定支座7,通过该固定支座7将接触装置5固定到芯部分3中的孔23中。在该固定支座之上,有一个绝缘体8和一个焊接销9,该焊接销用于第二发射元件的电连接,该第二发射元件设置在由塑料箔(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制成的载体4上。在接触装置5处于装配好的状态下,连接体6位于芯部分3的下侧并且通过孔23延伸出。在图1中表现不明显的是,芯部分3内部表现为一个腔室25,在天线处于装配好的状态时,在该腔室25中放置该载体4。在这种状态-->下,焊接销9的上端与腔室25的底部齐平。根据图1的载体4被卷成管状或通道形式,并且在该载体的对置端26和27之间以一定距离其横截面可以近似为U形、C形或马蹄形。这样在边缘26和27之间形成了一个轴向的开孔或槽。在图2中,显示了一个杆状装置22,该杆状装置22包括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之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它被设计成用于在一个或多个高频带中进行整波共振,并且在一个或多个低频带中进行半波共振,GSM频带就是该低频带中的一个。另一种方式,也可以将杆状装置设置成在较高频带中进行半波共振,而在低频带中进行四分之一波共振。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杆状装置延伸通过保护外罩11,该保护外罩11打算配装在芯或本体部分3的外侧,并且借助于肋和沟槽(没有显示)卡合就位。在装配好的状态,杆状装置22延伸通过芯部分3中的孔24。这意味着杆状装置轴向延伸的方向与载体4的两个边缘26和27之间的开孔或槽的方向相同。杆状装置与载体4之间合适的相对位置可能是这样的,即该杆状装置全部或部分地置于两个边缘之间的开孔或槽之外。它也可能更多地插入到载体4内。上述杆状装置22与具有金属导体部分(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的载体4沿其边缘26和27的上述的相互设置,使得该杆状装置与载体4上的发射元件之间电隔离,并且由此非电导通地供电。杆状装置22可以在其纵向方向上在一个收回到移动电话中的位置和一个突出位置之间移动,在伸出位置该杆状装置伸出到保护外罩11的上侧之上。杆状装置22有一个带有抓取元件29的上端部分28,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数个频带的天线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在几个频带中发射并为杆状装置(22)的第一元件,一个在几个频带中发射的第二元件(15),该第二元件有一个设置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载体(4)上的导体部分的图案,其特征在于:该导体部分的图案形成为一个基本上为平面的、角状的螺旋形,该螺旋线带有多个相互电连通的、基本上直的导体部分(16、16’、16”……17、17’、17”……);并且该杆状装置(22)设置为与载体(4)相结合,并由此被非电接触地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SE 1999-6-17 9902315-21.一种用于数个频带的天线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在几个频带中发射并为杆状装置(22)的第一元件,一个在几个频带中发射的第二元件(15),该第二元件有一个设置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载体(4)上的导体部分的图案,其特征在于:该导体部分的图案形成为一个基本上为平面的、角状的螺旋形,该螺旋线带有多个相互电连通的、基本上直的导体部分(16、16’、16”……17、17’、17”……);并且该杆状装置(22)设置为与载体(4)相结合,并由此被非电接触地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4)被卷成管状或通道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卷绕起来的载体(4)有一个轴向开孔或槽;该载体有与边缘(26、27)结合的导体部分,这些边缘沿着该开孔或槽相遇;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G布洛姆M兰戴厄斯H林德维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珀洛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