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1180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处理系统,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出气口与换热器的热空气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空气出口与除尘脱硫系统的进气口连接,所述除尘脱硫系统的出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冷空气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热空气出口与热风炉、SCR脱硝系统依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烟灰不“搭桥”,清灰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烟气温度调控备用系统,急冷塔及GGH作为烟气处理系统的备用系统。统的备用系统。统的备用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设有余热利用装置的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含铜污泥领域中,侧吹炉出口烟气处理过程为:
[0003]原有工艺:余热锅炉

急冷塔

布袋除尘器

水洗塔

风机

石灰石膏脱硫

碱液安保塔

湿电

GGH(烟气换热器)

热风炉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系统

烟囱排放。
[0004]余热锅炉出口烟气温度为500

550℃,而普通布袋除尘器能承受的温度约为180

220℃,中间300℃的温度需要通过急冷塔冷却;而在湿电后面处理工艺中,烟气通过水洗后,又需将烟气通过GGH及热风炉加热至250

300℃,中间浪费了大量能源。
[0005]公开号为CN112610964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危险废物焚烧烟气的SCR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回转窑及二燃室、余热锅炉、高温烟气

烟气换热器、急冷塔、活性炭及石灰喷射器、布袋除尘器、风机、湿法脱硫装置、SCR反应装置及烟囱;回转窑的烟气出口连接二燃室的烟气入口,二燃室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主管道依次连接余热锅炉、高温烟气

烟气换热器的换热介质通道一、急冷塔、活性炭及石灰喷射器、布袋除尘器、风机、湿法脱硫装置、高温烟气换热器的换热介质通道二、SCR反应装置及烟囱。该专利中同时串联设置了高温烟气

烟气换热器和急冷塔,急冷塔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整套SCR处理系统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对烟气处理过程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出气口与换热器的热空气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空气出口与除尘脱硫系统的进气口连接,所述除尘脱硫系统的出气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冷空气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热空气出口与热风炉、SCR脱硝系统依次连通;
[0008]所述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烟气温度调控备用系统,所述烟气温度调控备用系统包括急冷塔和GGH,所述余热锅炉的出气口与所述急冷塔连通,所述急冷塔的出气口与所述除尘脱硫系统的进气口连通,所述GGH设置于所述除尘脱硫系统与所述热风炉之间,所述除尘脱硫系统的出气口与所述GGH的进气口连接,所述GGH的出气口与所述热风炉的进气口连接。
[0009]本技术利用换热器吸收余热锅炉出口烟气的热量,用于湿电处理后烟气的加热,节约了大量能源。急冷塔和GGH作为烟气温度调控备用系统,用于应急使用。
[0010]进一步地,所述余热锅炉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A,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除尘脱硫系统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C,所述除尘脱硫系统的出气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F,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热风炉的进气口之间的管
路上设置有插板阀H;
[0011]所述余热锅炉与所述急冷塔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B,所述急冷塔和所述除尘脱硫系统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D,所述除尘脱硫系统的出气口与所述GGH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E,所述GGH和所述热风炉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G。通过各插板阀的开关,选择采用换热器回路或者烟气温度调控备用系统。
[0012]进一步地,为保证低温烟气能更好的换热及解决少量烟尘积灰问题,所述换热器中设置有两组换热板,每组所述换热板设置有多块平行设置的所述换热板。两组所述换热板之间的夹角为45
°‑
120
°

[0013]进一步地,为解决换热器积灰清灰问题,所述换热器的顶部安装有爆破清灰装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设置有三级,包括一级预热区、二级加热区和三级加热区。
[0015]进一步地,所述除尘脱硫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布袋除尘器、水洗塔、风机、石灰石石膏脱硫装置、碱液安保塔和湿电装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SCR脱硝系统的出口与所述GGH连通,且所述SCR脱硝系统与所述GGH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J和插板阀I,所述GGH的出口与烟囱连通,且所述GGH与所述烟囱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K和插板阀L。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将两组换热片设置为人字形,并在换热器的顶部安装有爆破清灰装置,使得灰尘不会在换热片上积累,保证烟灰不“搭桥”,清灰效果好。本技术对烟气处理过程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节约能量。本技术设置了烟气温度调控备用系统,急冷塔及GGH作为烟气处理系统的备用系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一。
[00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二。
[002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换热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换热片的布置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换热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余热锅炉1,余热锅炉1的出气口与换热器2的热空气进口连通,换热器2的冷空气出口与除尘脱硫系统3的进气口连接,除尘脱硫系统3的出气口与换热器2的冷空气进口连通,换热器2的热空气出口与热风炉4、SCR脱硝系统5依次连通。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烟气温度调控备用系统,烟气温度调控备用系统包括急冷塔6和GGH7,余热锅炉1的出气口与急冷塔6连通,急冷塔6的出气口与除尘脱硫系统3的进气口连通,GGH7设置于除尘脱硫系统3与热风炉4之间。
[0024]余热锅炉1与换热器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A,换热器2和除尘脱硫系统3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C,除尘脱硫系统3的出气口和换热器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F,换热器2和热风炉4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H。余热锅炉1与急冷塔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B,急冷塔6和除尘脱硫系统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D,
除尘脱硫系统3的出气口与GGH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E,GGH7和热风炉4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G。换热器2设置有三级,包括一级预热区22、二级加热区23和三级加热区24。SCR脱硝系统5的出口与GGH7连通,且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J和插板阀I,GGH7的出口与烟囱8连通,且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K和插板阀L。如图2所示,除尘脱硫系统3包括依次连通的布袋除尘器31、水洗塔32、风机33、石灰石石膏脱硫装置34、碱液安保塔35和湿电装置36。SCR脱硝系统5的出口与GGH7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锅炉(1),所述余热锅炉(1)的出气口与换热器(2)的热空气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2)的冷空气出口与除尘脱硫系统(3)的进气口连接,所述除尘脱硫系统(3)的出气口与所述换热器(2)的冷空气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2)的热空气出口与热风炉(4)、SCR脱硝系统(5)依次连通;所述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烟气温度调控备用系统,所述烟气温度调控备用系统包括急冷塔(6)和GGH(7),所述余热锅炉(1)的出气口与所述急冷塔(6)连通,所述急冷塔(6)的出气口与所述除尘脱硫系统(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GGH(7)设置于所述除尘脱硫系统(3)与所述热风炉(4)之间,所述除尘脱硫系统(3)的出气口与所述GGH(7)的进气口连接,所述GGH(7)的出气口与所述热风炉(4)的进气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1)与所述换热器(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A,所述换热器(2)和所述除尘脱硫系统(3)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C,所述除尘脱硫系统(3)的出气口和所述换热器(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F,所述换热器(2)和所述热风炉(4)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H;所述余热锅炉(1)与所述急冷塔(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B,所述急冷塔(6)和所述除尘脱硫系统(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插板阀D,所述除尘脱硫系统(3)的出气口与所述GGH(7)之间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利军彭红葵张立陈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锐异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