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发热薄膜自动封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094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5
一种碳纤维发热薄膜自动封切装置,包括安装板,封切系统及控制系统,所述封切系统包括第一封切系统,铜片贴合系统以及第二封切系统,所述第一封切系统,铜片贴合系统以及第二封切系统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封切系统与伺服电机A连接,所述铜片贴合系统与伺服电机B连接,所述第二封切系统伺服电机C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A、B、C功率相等并通过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接,通过将封切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并将封切系统分块设置为第一封切系统,铜片贴合系统以及第二封切系统,再通过控制刀具形状及各系统工作状态从而实现能够将正负电极铜片外露的全流程自动封切,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一方面避免因二次焊接造成的不稳定并减少应用场景。少应用场景。少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发热薄膜自动封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的封切装置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碳纤维发热薄膜的封切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在发热产品领域中,绝大部分发热产品所采用的的发热材料为电阻丝,后来随着能耗转换的要求越来越高,且随着发热材料应用场景的越来越多样化,相继产生了各种发热材料,如陶瓷发热片,聚酰亚胺发薄膜,但由于此类发热片柔性指标有所欠缺,因此应用场景仍然不能够得充分的开拓,且其能耗转换效率虽然相比电热丝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难以突破80%的能耗转换效率,此后,石墨烯发热材料的产生,大大改善了能耗转换及柔性因素的有关情况,但石墨烯发热材料往往无法在高温领域进行应用,否则会产生自然。
[0003]基于此市场上出现了碳纤维发热材料,其具有极高的能耗转换率,且柔性指标突出,并能够应用于高温领域,因此在当前市场上大家在制作加热片时,往往使用碳纤维发热薄膜来对传统的电热丝,发热陶瓷,聚酰亚胺以及墨烯等发热材料进行替代。
[0004]但由于碳纤维发热薄膜使用时需要进行封装,且目前行业中大家在封装时会将薄膜以及电极同时全部封装起来,后续再由人工将被封装起来的正负电极通过剪刀剪开,使其外露,从而能够在后期与电路相连接,进行通电发热。或者是后期直接在封装层打孔,另外焊接外接正负极导线。这两种方法一方面导致封装时工序增加,整体效率过低,另一方如果采用打孔的话,外接正负极导线在连接电源时会增大电阻值,且稳定性降低,并导致应用场景的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碳纤维发热薄膜自动封切的装置,从而使得既不产生稳定性降所低导致应用场景减少的问题,又能够不增加工序,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薄膜自动封切装置,包括安装板,封切系统及控制系统,所述封切系统包括第一封切系统,铜片贴合系统以及第二封切系统,所述第一封切系统,铜片贴合系统以及第二封切系统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封切系统与伺服电机A连接,所述铜片贴合系统与伺服电机B连接,所述第二封切系统伺服电机C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A、B、C功率相等并通过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铜片贴合系统设置在第一封装系统中上方位置,所述第一封切系统包括传动辊A,传动辊B以及刀组A,所述刀组A活动安装在传动辊A与传动辊B之间,所述铜片贴合系统包括固定转轴,铜片传动辊,所述固定转轴安装在铜片传动辊左上方,所述第二封切系统包括
传动辊C、传动辊D以及热压辊和刀组A

、刀组B、刀组C,所述刀组C安装在最后段,所述刀组B安装在刀组C前端,所述热压辊安装在刀组B前端,所述传动辊D安装在所述热压辊左上方,所述刀组A

安装在传动辊D前方,所述传动辊C安装在刀组A

前端,所述刀组A、刀组A

、刀组B以及刀组C由刀体及刀盒组成,所述刀体底面与刀盒顶面啮合,所述刀组A刀体、刀组A

刀体、刀组B刀体和刀组A刀盒、刀组A

刀盒、刀组B刀盒能够相对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所述刀组A和刀组A

完全相同,所述刀组A刀体刀头形状为两个前后对称的方形冲压块,所述刀组B刀体刀头为三个冲压块,中间一个为长方形,前后两个为正方形,前后两个冲压块以中间一个冲压块为轴心前后对称,所述刀组C刀体刀头为超薄刀刃。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刀组A和刀组B上刀头为活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刀组A的刀体和刀盒分别与一个竖直方向和多个水平方向的内嵌式导轨活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嵌式导轨内设有多个定位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刀组A、刀组B以及刀组C的刀体通过液压挺杆以及刀体连接轴与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刀组A、刀组B以及刀组C的刀盒通过刀盒连接轴与安装板活动连接。
[0013](二)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封切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并将封切系统分块设置为第一封切系统,铜片贴合系统以及第二封切系统,再通过控制刀具形状及各系统工作状态从而实现能够将正负电极铜片外露的全流程自动封切,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一方面避免因二次焊接造成的不稳定并减少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刀组A主剖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刀组B主剖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中刀组C的刀体主剖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中安装板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中:封切系统1;控制系统2;安装板3;传感器4;第一封切系统11;铜片贴合系统12;第二封切系统13;伺服电机A110;伺服电机B120;伺服电机C130;传动辊A111;传动辊B112;刀组A113;刀组A

1130;固定转轴121;铜片传动辊122;传动辊C131;传动辊D132;热压辊133;刀组B134;刀组C135;刀组A刀体1131;刀组A刀盒1132;液压挺杆1133;刀体连接轴1134;刀盒连接轴1135;刀组B刀体1341;刀组B刀盒1342;刀组C刀体1351;导轨31;定位孔3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
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发热薄膜自动封切装置。
[0024]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

5所示。
[0025]图1给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包括安装板3,封切系统1及控制系统2,封切系统1包括第一封切系统11,铜片贴合系统12以及第二封切系统13,第一封切系统11,铜片贴合系统12以及第二封切系统13分别设置在安装板3上,并分别与伺服电机A110,伺服电机B120,伺服电机C130相连接,伺服电机A、B、C功率相等并通过传感器3分别与控制系统2相连接,铜片贴合系统12设置在第一封装系统11中上方位置,第一封切系统11包括传动辊A111,传动辊B112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发热薄膜自动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封切系统及控制系统,所述封切系统包括第一封切系统,铜片贴合系统以及第二封切系统,所述第一封切系统,铜片贴合系统以及第二封切系统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封切系统与伺服电机A连接,所述铜片贴合系统与伺服电机B连接,所述第二封切系统伺服电机C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A、B、C功率相等并通过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铜片贴合系统设置在第一封装系统中上方位置,所述第一封切系统包括传动辊A,传动辊B以及刀组A,所述刀组A活动安装在传动辊A与传动辊B之间,所述铜片贴合系统包括固定转轴,铜片传动辊,所述固定转轴安装在铜片传动辊左上方,所述第二封切系统包括传动辊C、传动辊D以及热压辊和刀组A

、刀组B、刀组C,所述刀组C安装在最后段,所述刀组B安装在刀组C前端,所述热压辊安装在刀组B前端,所述传动辊D安装在所述热压辊左上方,所述刀组A

安装在传动辊D前方,所述传动辊C安装在刀组A

前端,所述刀组A、刀组A

、刀组B以及刀组C由刀体及刀盒组成,所述刀体底面与刀盒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少春周鸿运林敬宪赵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