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成用架及烧成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094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05
烧成用架具备:框体、柱部、多个围绕部以及多个副柱部。框体的表面用于配置平板状承烧板,并且,框体具有开口部。柱部以从框体的中心通过的方式在框体间延伸。围绕部为由框体和柱部包围而形成的范围。副柱部从各围绕部的中心朝向框体或柱部延伸。朝向框体或柱部延伸。朝向框体或柱部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烧成用架及烧成用夹具


[0001]本说明书公开一种与烧成用架及烧成用夹具相关的技术。特别是,公开一种与烧成用架相关的技术,其中该烧成用架用于配置供被烧成物载放的平板状承烧板。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如下技术,即,在陶瓷产品等被烧成物的烧成工序中,将被烧成物载放在承烧板上进行烧成。在国际公开WO2015/008503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采用烧成用架来层叠多个平板状承烧板的技术。专利文献1的烧成用架构成为:在由框体包围而形成的开口部分,以将框体间连接的方式设置十字状的柱部(桥接部),来防止平板状承烧板在烧成工序中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文献1的烧成用架利用柱部来支撑平板状承烧板的中心,来防止平板状承烧板发生变形。但是,采用了专利文献1的烧成用架的情况下,在被柱部支撑的部分(与柱部接触的部分)、和未被柱部支撑的部分(未与柱部接触的部分),有时平板状承烧板的温度不同。例如,在升温工序中,未与柱部接触的部分和与柱部接触的部分相比较,有时未与柱部接触的部分的平板状承烧板的温度会升高。另一方面,在降温工序中,未与柱部接触的部分和与柱部接触的部分相比较,有时未与柱部接触的部分的平板状承烧板的温度会降低。如果在平板状承烧板的面内产生温度不均,则有时被烧成物产生烧成不均。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所载放的平板状承烧板的面内温度分布的烧成用架。
[0004]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烧成用架构成为:配置供被烧成物载放的平板状承烧板。该烧成用架可以具备:框体,该框体的表面用于配置平板状承烧板,并且,该框体具有开口部;柱部,该柱部以从框体的中心通过的方式在框体间延伸;多个围绕部,该围绕部是由框体和柱部包围而形成的;以及多个副柱部,该副柱部从围绕部的中心朝向框体或柱部延伸。
[0005]本说明书中还公开了一种烧成用夹具,其具备:上述烧成用架;以及平板状承烧板,该平板状承烧板配置于烧成用架的表面。该烧成用夹具中,烧成用架和平板状承烧板可以由相同材质的材料形成。
附图说明
[0006]图1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烧成用架的俯视图。
[0007]图2示出了采用第一实施例的烧成用架的烧成用夹具的截面图。
[0008]图3示出了将烧成用夹具层叠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0009]图4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烧成用架的俯视图。
[0010]图5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烧成用架的俯视图。
[0011]图6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烧成用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对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特征进行整理。此外,以下记载的事项各自单独具有技术上的有用性。
[0013](烧成用夹具)
[0014]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烧成用夹具是在例如陶瓷产品等被烧成物的烧成工序中使用。烧成用夹具可以具备:用于层叠被烧成物的平板状承烧板、以及构成为配置平板状承烧板的烧成用架。即,烧成用夹具可以具备:烧成用架、以及有别于烧成用架的另一零件平板状承烧板。平板状承烧板及烧成用架可以由氧化铝质、多铝红柱石质、氧化锆质、氮化硅质、碳化硅质等材料形成。平板状承烧板和烧成用架可以由相同材质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材质的材料构成。优选平板状承烧板和烧成用架由相同材质的材料构成,以使烧成时的温度追随性(伴随着炉内气氛温度变化的平板状承烧板及烧成用架的温度变化)变得良好。
[0015]平板状承烧板和/或烧成用架的材料特别优选为碳化硅质。已知:碳化硅质为高强度,耐冲击性也优异。因此,如果利用碳化硅质来制作平板状承烧板和/或烧成用架,则能够使平板状承烧板和/或烧成用架薄壁化。其结果,烧成用夹具得以轻量化,能够降低烧成用夹具的热容量。即,通过作为平板状承烧板和/或烧成用架的材料而使用碳化硅质,能够实现温度追随性良好的烧成用夹具。另外,碳化硅质与上述的其他材料相比较,热传导率高,这一点也有助于提高温度追随性。此外,关于本说明书中提及的“碳化硅质”:除了不可避免的杂质以外,实质上是指单体的SiC(重结晶SiC)、Si3N4-SiC(Si3N4:20~30wt%,SiC:70~80wt%)、含有Si的SiC(Si:1~30wt%,SiC:70~99wt%)。
[0016](烧成用架)
[0017]烧成用架可以具备:框体、柱部、围绕部、副柱部以及突出部。此外,框体、柱部、副柱部、突出部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其一部分或全部为单独的零件,通过将各零件组装而形成烧成用架。另外,下文中对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围绕部为由框体和柱部形成的区域。
[0018]框体可以环绕烧成用架的外周而构成烧成用架的外缘。框体的内侧可以呈开口。即,框体可以为环状。框体的形状(烧成用架的外缘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或圆形。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不过,框体的形状优选为四边形,特别优选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此外,在框体的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情况下,框体(烧成用架的外缘)的尺寸可以为100~500mm。另外,框体的厚度可以为1~5mm。框体的表面可以构成用于配置平板状承烧板的配置面(承烧板配置面)的一部分。
[0019]可以在框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突出部。通过在框体的表面设置突出部,在将平板状承烧板配置于烧成用架时、或者配置有平板状承烧板的烧成用夹具被使用时,能够对平板状承烧板相对于烧成用架的配置位置进行限制。例如,烧成用夹具在连续烧成炉中加以利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烧成用夹具被输送时受到的振动而使平板状承烧板相对于烧成用架的位置错开。另外,在将烧成用夹具层叠时,突出部作为在烧成用夹具间(平板状承烧板与上方的烧成用架之间)设置间隙的撑档而发挥作用。突出部的厚度(突出高度)可以根据平板状承烧板及待烧成的被烧成物的尺寸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平板状承烧板的厚度可以为0.3~10mm,突出部的厚度可以为1~20mm。在框体的内侧可以设置有将框体间连接起来的柱部。
[0020]柱部可以以从框体的中心通过而将框体间连结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并将框体间
连接起来。此外,“框体的中心”是指:俯视观察框体(从平板状承烧板的配置侧观察)时,框体的外缘或内缘的中心点,框体的宽度及厚度在周向上恒定的情况下,相当于“框体的重心”。此外,柱部的厚度可以与框体的厚度相同,例如可以为1~10mm,也可以为1~5mm。另外,框体和柱部一体成型的情况下,在框体(框体的内缘)与柱部之间的连接部分,在两者之间不存在明确的边界。在这种情况下,将未连接有柱部的部分的框体的内缘彼此连结,创建一圈的虚拟内缘,由此能够确定“框体的中心”。柱部只要从框体的中心通过即可,可以在一个方向上延伸(柱部可以为1个),也可以在多个方向上延伸(柱部为多个)。此外,除了框体以外,还可以在柱部设置有突出部。通过在柱部设置突出部,在将多个平板状承烧板于配置烧成用架时,能够限制各平板状承烧板的配置位置。通过柱部而使得框体内的开口(由框体的内缘包围而形成的空间)被分割为多个开口。即,通过在框体内设置柱部,而形成出:由框体和柱部包围而成的多个围绕部。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烧成用架,其构成为:能够配置供被烧成物载放的平板状承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烧成用架具备:框体,该框体的表面用于配置所述平板状承烧板,并且,该框体具有开口部;柱部,该柱部以从所述框体的中心通过的方式在框体间延伸;多个围绕部,该围绕部是由所述框体和所述柱部包围而形成的;以及多个副柱部,该副柱部从所述围绕部的中心朝向所述框体或所述柱部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成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绕部各自的形状为相同形状的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烧成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宫山常夫松叶浩臣
申请(专利权)人:NGK阿德列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