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器件模组及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049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33
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器件模组及充电桩。功率器件模组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功率器件及胶体。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两个散热器的第一散热单元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散热单元之间形成灌胶通道。第一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第二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翅片。第一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灌胶通道与收容空间在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连通。胶体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功率器件埋设于胶体内。在组装灌胶时,灌胶头可沿着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伸入灌胶通道进行灌胶,降低了胶体堵塞翅片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散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器件模组及充电桩


[0001]本申请涉及半导体散热
,特别涉及一种功率器件模组及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是为新能源汽车(例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进行充电的一种电气设备。环境中的灰尘、湿汽会影响充电桩的可靠性。充电桩内部使用功率器件(例如MOS、IGBT、二极管、整流桥等)来实现电气功能。功率器件的管脚间及功率器件与周边器件间均存在爬电距离的要求。
[0003]充电桩中通常在功率器件旁设有散热器,用于进行散热。组装时,两个散热器间隔设置。两个散热器的散热翅片之间形成一条灌胶通道。将功率器件设置于两个散热器之间并位于灌胶通道下方。将灌胶头伸入灌胶通道进行灌胶。胶体淹没功率器件,进而避免灰尘在功率器件的导电部分间堆积,减小灰尘对爬电距离的影响。然而,胶体容易造成灌胶通道旁的散热翅片被堵,影响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功率器件模组及充电桩。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率器件模组,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功率器件及胶体;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第一散热单元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散热单元之间形成灌胶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所述灌胶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在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连通,所述胶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功率器件埋设于所述胶体内。
[0006]第一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散热翅片的朝向不同于第二散热翅片的朝向,并灌胶通道与收容空间在第二散热翅片延伸方向上连通,在散热器与功率器件进行组装时,灌胶头可沿着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伸入灌胶通道对收容空间进行灌胶,胶体不会进入相邻的第二散热翅片形成的间隙中,如此,降低了胶体堵塞第二散热翅片的可能性,提高功率器件模组的散热效率及散热效果。
[0007]另外,灌胶通道与收容空间在第二散热翅片延伸方向上连通,降低灌胶头伸入灌胶通道时触碰到第二散热翅片末端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第二散热翅片变形的可能性。
[0008]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单元还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散热单元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沿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凸设于所述第四表面上并沿背离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表面相对设置并围成所述收容空
间;第一散热器的最靠近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散热翅片,与第二散热器的最靠近第一散热器的第二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所述灌胶通道。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形成T字形结构。
[0009]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器件包括基体及管脚,所述基体埋设于所述胶体中,所述管脚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并朝向背离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管脚至少部分从所述胶体露出,管脚用于方便功率器件与其他装置(例如电路板)或器件电性连接。
[0010]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为金属散热器,所述功率器件模组还包括埋设于所述胶体内的导热绝缘件,所述导热绝缘件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功率器件固定于所述导热绝缘件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面。导热绝缘件用于对散热器与功率器件进行电性绝缘隔离,并将功率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进行散热。
[0011]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器件模组还包括辅助散热器,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导热部及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功率器件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导热部埋设于所述胶体内,所述第二导热部露出所述胶体并伸入所述灌胶通道内。
[0012]功率器件的一个侧面通过第一散热器或第二散热器散热,功率器件的另一个侧面通过辅助散热器进行散热,即功率器件通过散热器与辅助散热器可实现双面散热,有利于提高功率器件模组的散热效率及散热效果。
[0013]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散热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功率器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支撑部的排列方向上,每个所述辅助散热器的第一导热部夹设于两个所述功率器件之间。一个辅助散热器可以对应为两个功率器件进行辅助散热,在提高功率器件模组散热的同时,亦提高了功率器件模组的结构紧凑性。
[0014]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围成第一凹槽,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由于第一散热翅片收容于第一凹槽内,有利于保护第一散热翅片。
[0015]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第三散热翅片,所述第三散热翅片凸设于所述第三表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三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相同。由于第三表面上亦设置了第三散热翅片,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及散热效果。
[0016]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围成第二凹槽,所述收容空间的口径大于所述灌胶通道的口径,以提升两个散热器所围成的收容空间,即增大功率器件的安装空间。
[001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功能电路及充电枪,所述功能电路包括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功率器件模组,所述功能电路用于为所述充电枪供电。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模组的侧视图;
[0020]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的侧视图;
[0021]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0022]图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的侧视图;
[0023]图6为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器件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功率器件及胶体;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所述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第一散热单元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散热单元之间形成灌胶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所述灌胶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在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连通,所述胶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功率器件埋设于所述胶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器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单元还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散热单元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沿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凸设于所述第四表面上并沿背离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表面相对设置并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最靠近所述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最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器的第二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所述灌胶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器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器件包括基体及管脚,所述基体埋设于所述胶体中,所述管脚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并朝向背离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管脚至少部分从所述胶体露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器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为金属散热器,所述功率器件模组还包括埋设于所述胶体内的导热绝缘件,所述导热绝缘件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功率器件固定于所述导热绝缘件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面。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江辉朱吉新陈建生刘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