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宽度的输送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993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宽度的输送线,包括主体部分、多个第一辊筒、多个第二辊筒以及多个框架宽度调节部;所述第一辊筒包括第一辊筒部本体;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辊筒包括辊筒延长段;所述第一辊筒与所述第二辊筒连接,所述辊筒延长段能够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的第一容纳空间内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所述框架宽度调节部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具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距离能够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辊筒、第二辊筒以及框架宽度调节部的设计,能够改变输送线的宽度,解决了无法适用宽度超过输送线固定宽度的物料的问题。的物料的问题。的物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宽度的输送线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线
,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变宽度的输送线。

技术介绍

[0002]输送线主要是完成其物料的输送任务。在环绕库房、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的场地,设置有由许多皮带输送机、滚筒输送机等组成的一条条输送链,经首尾连接形成连续的输送线。但现有的输送线在宽度方向无法实现改动,对于超宽的物料无法适用。
[0003]专利文献CN103183225B公开了一种用于物品输送线的物品自动对中装置和物品输送线。一种用于物品输送线的物品自动对中装置,物品输送线用于将物品沿输送方向输送,物品自动对中装置包括:沿输送方向分别对中设置于物品输送线的上游左、右侧位置的张紧机构,张紧机构中的设置有张紧轮;设置于物品输送线的下游的对中机架,对中机架中的设置有定向轮;环绕张紧轮和定向轮的横向定位皮带,其用于限定物品在物品输送线上的横向对中位置。对中机架能够沿横向方向对中地移动,从而驱动定向带轮对中地移动,以改变由横向定位皮带限定的横向对中位置。虽然该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送线的适用性,但仍然无法适用宽度超过输送线固定宽度的物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宽度的输送线。
[000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变宽度的输送线,包括主体部分、多个第一辊筒、多个第二辊筒以及多个框架宽度调节部;
[0006]所述多个第一辊筒、多个第二辊筒以及多个框架宽度调节部均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分上;
[0007]所述多个第一辊筒、多个第二辊筒沿主体部分的输送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一辊筒与第二辊筒的数量一一对应;
[0008]所述第一辊筒包括第一辊筒部本体以及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为圆筒状,且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圆筒状,且与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同轴布置;
[0009]所述第二辊筒包括第二辊筒部本体、辊筒延长段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辊筒延长段以及第二限位部同轴布置,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与所述辊筒延长段的一端相连,所述辊筒延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
[0010]所述第一辊筒与所述第二辊筒连接,所述辊筒延长段能够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的第一容纳空间内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辊筒延长段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辊筒相抵;当所述辊筒延长段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
[0011]所述框架宽度调节部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调节部件;
[0012]所述调节部件具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距离能够在所
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进行调节;当所述辊筒延长段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距离最近,当所述辊筒延长段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距离最远。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内径;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的端部;
[0014]所述辊筒延长段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均为圆筒状,且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同轴布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径相等;
[0015]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匹配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的内径相等。
[0016]优选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
[0017]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支架、电机、链条、链轮;
[0018]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链条、链轮驱动所述第一辊筒和/或第二辊筒旋转。
[0019]优选地,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分的底部,所述高度调节机构通过螺柱螺母结构实现所述可变宽度的输送线的高度调节。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与第一限位部一体成型。
[0021]优选地,第二辊筒部本体、辊筒延长段一体成型。
[0022]优选地,所述框架宽度调节部还包括多个连接件;
[0023]所述调节部件包括第一延长钢板与第二延长钢板;所述第一延长钢板与第二延长钢板上均设置有腰孔;
[0024]所述第一框架的顶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安装孔,底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匹配;所述第二框架的顶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三安装孔,底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匹配;
[0025]所述多个连接件分别用于将第一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一安装孔连接、将第一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三安装孔连接、将第二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二安装孔连接、将第二延长钢板上的腰孔与其中之一的第四安装孔连接。
[0026]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钉螺母结构。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均为两个。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9]1、本技术通过第一辊筒、第二辊筒以及框架宽度调节部的设计,能够改变输送线的宽度,解决了无法适用宽度超过输送线固定宽度的物料的问题。
[0030]2、本技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的设置,实现了输送线高度的调节,提高了输送线的适用性。
[0031]3、本技术能够方便,快速的实现宽度调节完成后的宽度固定,仅靠装卸螺钉螺母便可固定输送线的宽度。
附图说明
[003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辊筒延长段在第一位置时,第一辊筒1与所述第二辊筒2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辊筒延长段在第二位置时,第一辊筒1与所述第二辊筒2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技术辊筒延长段在第一位置时,框架宽度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技术辊筒延长段在第二位置时,框架宽度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技术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示出:
[0040]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宽度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多个第一辊筒(1)、多个第二辊筒(2)以及多个框架宽度调节部(3);所述多个第一辊筒(1)、多个第二辊筒(2)以及多个框架宽度调节部(3)均安装在所述主体部分上;所述多个第一辊筒(1)、多个第二辊筒(2)沿主体部分的输送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一辊筒(1)与第二辊筒(2)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辊筒(1)包括第一辊筒部本体(4)以及第一限位部(5);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与所述第一限位部(5)连接;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为圆筒状,且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限位部(5)为圆筒状,且与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同轴布置;所述第二辊筒(2)包括第二辊筒部本体(6)、辊筒延长段(7)以及第二限位部(8);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6)、辊筒延长段(7)以及第二限位部(8)同轴布置,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6)与所述辊筒延长段(7)的一端相连,所述辊筒延长段(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8)连接;所述第一辊筒(1)与所述第二辊筒(2)连接,所述辊筒延长段(7)能够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的第一容纳空间内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辊筒延长段(7)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辊筒(2)相抵;当所述辊筒延长段(7)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8)相抵;所述框架宽度调节部(3)包括第一框架(9)、第二框架(10)以及调节部件(12);所述调节部件(12)具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框架(9)与第二框架(10)之间的距离能够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进行调节;当所述辊筒延长段(7)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框架(9)与第二框架(10)之间的距离最近,当所述辊筒延长段(7)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框架(9)与第二框架(10)之间的距离最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宽度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的外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5)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的内径;所述第一限位部(5)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部本体(4)的端部;所述辊筒延长段(7)包括第一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14);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6)、第一连接部(13)以及第二连接部(14)均为圆筒状,且所述第二辊筒部本体(6)、所述第一连接部(13)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4)同轴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跃君肖结飞
申请(专利权)人:意欧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