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885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53
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机构和增温机构,通过设置了注液机构在工作箱内部,设置增压液泵和注液管,提高对注入液体的导流效果,设置第一注液接头和第二注液接头,有利于提高对空心光纤的快速安装和密封效果,通过设置了辅助机构在第一注液接头内部,设置注液针管和密封板,有利于提高对注入液体的导流效果,设置第一密封气囊和第二密封气囊,有利于提高对空心光纤的快速安装和密封效果,通过设置了增温机构在工作箱内部,设置电热板和温度传感器,有利于提高对空心光纤的热传导效果,从而提高注入液体的流动效果。从而提高注入液体的流动效果。从而提高注入液体的流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液芯光纤制造设备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将光纤作成空心,形成圆筒状空间,用于光传输的光纤,称作空心光纤;主要用于能量传送,可供X射线、紫外线和远红外线光能传输;其结构有两种:一是将玻璃作成圆筒状、二是使圆筒内面的反射率接近1,以减少反射损耗;注液装置是指控制特质液体的量及注入时间,使特质液体从注液口注入容器内部的设备。
[0003]现有装置在进行注液工作时,空心光纤通常在固定在注嘴下方时需要较为复杂的步骤,从而导致现有注液工作的效率较差;同时现有装置在完成注液工作后,空心光纤内部多余的残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滴落在注液装置外侧,不仅浪费资源的同时污染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该装置包括工作箱、固定支架、注液罐、进液管、开合侧门、开合柜门、控制面板、注液机构、增温机构、卷线筒、空心光纤和分隔板,所述工作箱顶部与固定支架底部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内侧与注液罐相接触,所述注液罐底部与进液管管道连接,所述工作箱左右两侧均与开合侧门铰链连接,所述工作箱前端开口与开合柜门铰链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前端与控制面板螺栓连接,所述工作箱内部设有卷线筒,所述卷线筒外筒壁与空心光纤相接触,所述工作箱内顶部与分隔板螺栓连接,所述注液机构设于工作箱内部,所述注液机构包括增压液泵、注液管、第一注液接头、辅助机构、固定轴杆、第二注液接头、回收箱、活塞板、液压传感器、连接管、残液箱和单片机,所述工作箱内顶部与增压液泵螺栓连接,所述增压液泵进水口与进液管底部管道连接,所述增压液泵底部与出水口与注液管管道连接,所述注液管底部与第一注液接头顶部开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注液接头内部设有辅助机构,所述分隔板左右两侧均与固定轴杆螺栓连接,所述固定轴杆与卷线筒内筒壁滑动连接,所述卷线筒下方设有第二注液接头,所述第二注液接头底部的注液管与回收箱顶部开口管道连接,所述回收箱底部与工作箱内底部螺栓连接,所述回收箱内壁与活塞板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底部与液压传感器顶部传感头螺栓连接,所述液压传感器底部与回收箱内底部螺栓连接,所述回收箱右端开口与连接管管道连接,所述连接管右端与残液箱左侧进水口管道连接,所述残液箱底部与工作箱内底部螺栓连接,所述残液箱前端右侧与单片机螺栓连接,所述增压液泵和液压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电信号连接,所述增压液泵、液压传感器和单片机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增温机构设于工作箱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注液针管、密封板、导流气管、第一密封气囊、第二密封气囊和微型气泵,所述第一注液接头内顶部开口与注液针管顶部管道连接,所述注液针管
与密封板中侧通孔滑动连接,所述密封板内槽与导流气管管道连接,所述导流气管底部分别与第一密封气囊和第二密封气囊进气口管道连接,所述注液针管针筒外侧与第一密封气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气囊与空心光纤内壁相接触,所述空心光纤外侧面与第二密封气囊相接触,所述第二密封气囊与第一注液接头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气管与微型气泵进气口管道连接,所述微型气泵右端与分隔板螺栓连接,所述微型气泵与单片机电信号连接,所述微型气泵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增温机构包括限位导轨、电动滑块、连接杆、固定环、电热板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分隔板左端的顶部和底部均与限位导轨螺栓连接,所述限位导轨内轨与电动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电动滑块左端与连接杆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杆左端与固定环右端螺栓连接,所述固定环内侧壁与电热板螺栓连接,所述固定环前端与温度传感器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滑块、电热板和温度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电信号连接,所述电动滑块、电热板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注液接头和第二注液接头之间的距离与卷线筒的长度相同,且第一注液接头和第二注液接头呈对称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活塞板的活动长度为5毫米,且活塞板与空心光纤底部管口呈平行关系。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气囊和第二密封气囊的膨胀宽度均为1厘米,且第一密封气囊和第二密封气囊处于同一高度上。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和电热板的位移长度为10厘米,且两组固定环和电热板均与固定轴杆呈对称分布。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和电热板顶部和底部的开口角度均为60度,且电热板与卷线筒外侧面的距离为3厘米。
[0013]优选的,所述活塞板材质为橡胶。
[0014]优选的,所述电热板材质为金属铜。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0016]本技术所述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通过设置了注液机构在工作箱内部,设置增压液泵和注液管,提高对注入液体的导流效果,设置第一注液接头和第二注液接头,有利于提高对空心光纤的快速安装和密封效果,设置活塞板和液压传感器,有利于提高对空心光纤底部管口出液量的监测效果,设置连接管和残液箱,提高对注液残液进行收集效果。
[0017]本技术所述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通过设置了辅助机构在第一注液接头内部,设置注液针管和密封板,有利于提高对注入液体的导流效果,设置第一密封气囊和第二密封气囊,有利于提高对空心光纤的快速安装和密封效果。
[0018]本技术所述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通过设置了增温机构在工作箱内部,设置电动滑块和连接杆,有利于提高对固定环的带动效果,设置电热板和温度传感器,有利于提高对空心光纤的热传导效果,从而提高注入液体的流动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注液装置以及工作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注液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的增温机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工作箱

1、固定支架

2、注液罐

3、进液管

4、开合侧门

5、开合柜门

6、控制面板

7、注液机构

8、增温机构

9、卷线筒

10、空心光纤

11、分隔板

12、增压液泵

81、注液管

82、第一注液接头

83、辅助机构

84、固定轴杆

85、第二注液接头

86、回收箱

87、活塞板

88、液压传感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包括工作箱(1)和分隔板(12),所述工作箱(1)顶部与固定支架(2)底部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支架(2)内侧与注液罐(3)相接触,所述注液罐(3)底部与进液管(4)管道连接,所述工作箱(1)左右两侧均与开合侧门(5)铰链连接,所述工作箱(1)前端开口与开合柜门(6)铰链连接,所述固定支架(2)前端与控制面板(7)螺栓连接,所述工作箱(1)内部设有卷线筒(10),所述卷线筒(10)外筒壁与空心光纤(11)相接触,所述工作箱(1)内顶部与分隔板(12)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液机构(8)和增温机构(9),所述注液机构(8)设于工作箱(1)内部,所述注液机构(8)包括增压液泵(81)、注液管(82)、第一注液接头(83)、辅助机构(84)、固定轴杆(85)、第二注液接头(86)、回收箱(87)、活塞板(88)、液压传感器(89)、连接管(810)、残液箱(811)和单片机(812),所述工作箱(1)内顶部与增压液泵(81)螺栓连接,所述增压液泵(81)进水口与进液管(4)底部管道连接,所述增压液泵(81)底部与出水口与注液管(82)管道连接,所述注液管(82)底部与第一注液接头(83)顶部开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注液接头(83)内部设有辅助机构(84),所述分隔板(12)左右两侧均与固定轴杆(85)螺栓连接,所述固定轴杆(85)与卷线筒(10)内筒壁滑动连接,所述卷线筒(10)下方设有第二注液接头(86),所述第二注液接头(86)底部的注液管(82)与回收箱(87)顶部开口管道连接,所述回收箱(87)底部与工作箱(1)内底部螺栓连接,所述回收箱(87)内壁与活塞板(88)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88)底部与液压传感器(89)顶部传感头螺栓连接,所述液压传感器(89)底部与回收箱(87)内底部螺栓连接,所述回收箱(87)右端开口与连接管(810)管道连接,所述连接管(810)右端与残液箱(811)左侧进水口管道连接,所述残液箱(811)底部与工作箱(1)内底部螺栓连接,所述残液箱(811)前端右侧与单片机(812)螺栓连接,所述增压液泵(81)和液压传感器(89)均与单片机(812)电信号连接,所述增压液泵(81)、液压传感器(89)和单片机(812)均与控制面板(7)电连接,所述增温机构(9)设于工作箱(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心光纤的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84)包括注液针管(841)、密封板(842)、导流气管(843)、第一密封气囊(844)、第二密封气囊(845)和微型气泵(846),所述第一注液接头(83)内顶部开口与注液针管(841)顶部管道连接,所述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杭李晗霄胡小龙赵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