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36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泵体组件包括:包括曲轴、第一法兰和第一气缸,第一法兰设置在第一气缸的轴向一端面处,第一法兰和第一气缸均套设于曲轴的外周,第一法兰的内部还沿径向开设有第一径向通道,第一径向通道的径向内端与第一法兰的径向内周连通以能吸入油,第一法兰上还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轴向通道,第一轴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径向通道连通,第一气缸上沿轴向还开设有第二轴向通道,第二轴向通道的轴向一端与第一轴向通道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减小曲轴长轴侧孔出油被法兰排气带入电机流通通道进而排出压缩机的排油量,有效减小吐油率,解决大排量压缩机吐油率大的问题。机吐油率大的问题。机吐油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大排量转子式压缩机而言,其泵油系统设计往往采用油泵供油,也可采用导油片供油,采用油泵供油时泵油量大,上法兰螺旋槽及曲轴长轴顶端侧孔出油量大,曲轴长轴侧孔出油被法兰排气带入电机流通通道进而排出压缩机,导致吐油率变大。
[0003]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存在曲轴长轴侧孔出油被法兰排气带入电机流通通道进而排出压缩机,导致吐油率变大等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存在曲轴长轴侧孔出油被法兰排气带入电机流通通道进而排出压缩机,导致吐油率变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其包括:
[0006]包括曲轴、第一法兰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的轴向一端面处,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一气缸均套设于所述曲轴的外周,所述第一法兰的内部还沿径向开设有第一径向通道,所述第一径向通道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一法兰的径向内周连通以能吸入油,所述第一法兰上还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轴向通道,所述第一轴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径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气缸上沿轴向还开设有第二轴向通道,所述第二轴向通道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向通道连通。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轴向另一端面处,使得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隔板之间,所述隔板上沿轴向还设置有第三轴向通道,所述第三轴向通道的轴向一端还与所述第一气缸上的所述第二轴向通道连通,以接收油。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所述隔板的轴向另一端面处,使得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所述第二气缸上沿轴向还设置有第四轴向通道,所述第四轴向通道的轴向一端还与所述隔板上的所述第三轴向通道连通,以接收油。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气缸上还沿径向方向设置有第二径向通道,所述第二径向通道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四轴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的径向外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外部连通。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法兰为上法兰,所述第一气缸为上气缸,所述上法兰设置于所述上气缸的上端,所述曲轴包括长轴、偏心轴和短轴,所述长轴、所述偏心轴和所述短轴从上到下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法兰套设在所述长轴上;
[0011]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端,所述第二气缸为下气缸,所述下气缸连接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下端。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曲轴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第一油孔,所述曲轴上与所述第一法兰相对的位置沿径向设置有第二油孔,所述第二油孔一端与所述第一油孔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曲轴相接的周面处。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法兰的内周壁上设置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从所述第一法兰的下端螺旋延伸至所述第一法兰的上端,所述第二油孔开设于所述长轴的下端,且所述第二油孔连通至所述长轴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法兰的内周壁之间,并使得油进入所述螺旋槽中。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法兰上还开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位于所述第一径向通道的径向内侧并与所述第一径向通道连通,所述储油槽的径向内侧还与所述第一法兰的内周壁连通;和/或,
[0015]所述第一径向通道的径向外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法兰的径向外周壁处,且所述第一径向通道的径向外端设置有油塞,以封堵住所述第一径向通道的径向外端;且所述第一轴向通道在径向上与所述径向外端间隔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大于0。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前述的泵体组件。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压缩机。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法兰内部开设第一径向通道,能够将第一法兰内周间隙处的油导流至第一径向通道中,并通过第一法兰的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一气缸上设置的第二轴向通道,且第二轴向通道与第一轴向通道连通,第一轴向通道与第一径向通道连通,即能够有效地将油依次通过第一径向通道、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流出,从而有效减小曲轴长轴侧孔出油被法兰排气带入电机流通通道进而排出压缩机的排油量,有效减小吐油率,解决吐油率大的问题,还解决大排量压缩机储油空间小,润滑油积聚在电机下腔的问题。本技术的大排量压缩机采用油泵泵油,泵油量大,压缩机实际运行时油位低,通过添加内循环油路将多余润滑油通过内部回油孔直接引回油池,降低压缩机泵体排油量,进而降低压缩机吐油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内部剖视图(油路流向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压缩机内部剖视图(油路流向图);
[0022]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3]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4]1、曲轴;1a、长轴;1b、偏心轴;1c、短轴;2、第一法兰;21、螺旋槽;22、储油槽;3、第一气缸;4、第一油孔;5、第二油孔;6、第一径向通道;7、第一轴向通道;8、第二轴向通道;9、隔板;10、第三轴向通道;11、第二气缸;12、第四轴向通道;13、第二径向通道;14、油塞;15、曲轴顶端侧向油孔;16、电机下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2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其包括:
[0026]包括曲轴1、第一法兰2和第一气缸3,所述第一法兰2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3的轴向一端面处,所述第一法兰2和所述第一气缸3均套设于所述曲轴1的外周,所述第一法兰2的内部还沿径向开设有第一径向通道6,所述第一径向通道6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一法兰2的径向内周连通以能吸入油,所述第一法兰2上还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轴向通道7,所述第一轴向通道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径向通道6连通,所述第一气缸3上沿轴向还开设有第二轴向通道8,所述第二轴向通道8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向通道7连通。
[0027]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法兰内部开设第一径向通道,能够将第一法兰内周间隙处的油导流至第一径向通道中,并通过第一法兰的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一气缸上设置的第二轴向通道,且第二轴向通道与第一轴向通道连通,第一轴向通道与第一径向通道连通,即能够有效地将油依次通过第一径向通道、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二轴向通道流出,从而有效减小曲轴长轴侧孔出油被法兰排气带入电机流通通道进而排出压缩机的排油量,有效减小吐油率,解决大排量压缩机储油空间小,润滑油积聚在电机下腔的问题。本技术的大排量压缩机采用油泵泵油,泵油量大,压缩机实际运行时油位低,通过添加内循环油路将多余润滑油通过内部回油孔直接引回油池,降低压缩机泵体排油量,进而降低压缩机吐油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曲轴(1)、第一法兰(2)和第一气缸(3),所述第一法兰(2)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3)的轴向一端面处,所述第一法兰(2)和所述第一气缸(3)均套设于所述曲轴(1)的外周,所述第一法兰(2)的内部还沿径向开设有第一径向通道(6),所述第一径向通道(6)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一法兰(2)的径向内周连通以能吸入油,所述第一法兰(2)上还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轴向通道(7),所述第一轴向通道(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径向通道(6)连通,所述第一气缸(3)上沿轴向还开设有第二轴向通道(8),所述第二轴向通道(8)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向通道(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9),所述隔板(9)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3)的轴向另一端面处,使得所述第一气缸(3)位于所述第一法兰(2)和所述隔板(9)之间,所述隔板(9)上沿轴向还设置有第三轴向通道(10),所述第三轴向通道(10)的轴向一端还与所述第一气缸(3)上的所述第二轴向通道(8)连通,以接收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气缸(11),所述第二气缸(11)设置于所述隔板(9)的轴向另一端面处,使得所述隔板(9)位于所述第一气缸(3)和所述第二气缸(11)之间,所述第二气缸(11)上沿轴向还设置有第四轴向通道(12),所述第四轴向通道(12)的轴向一端还与所述隔板(9)上的所述第三轴向通道(10)连通,以接收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11)上还沿径向方向设置有第二径向通道(13),所述第二径向通道(13)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四轴向通道(12)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13)的径向外端与所述第二气缸(11)的外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1)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第一油孔(4),所述曲轴(1)上与所述第一法兰(2)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社兵魏会军阙沛祯周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