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路连接结构及发送/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732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介电基板(2)的前表面电极(3)中形成的槽隙(4)构成隙槽线路(1),并按将前表面电极(3)彼此分开的方式使两条隙槽线路(1)之间布置有缝隙(5)。把在缝隙(5)一侧上具有开口端的隙缝谐振器(6)设置于每条隙槽线路(1)的前部边缘侧,并将这些隙缝谐振器(6)布置得能够彼此耦接。此外,给前表面电极(3)设置与缝隙(5)分叉的短截线(8)。从而,利用所述短截线(8),可使高频信号通过缝隙(5)的泄漏受到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输线路连接结构,用以发送比如微波或毫米波等高频信号。还涉及一种发送/接收装置,它是使用所述传输线路连接结构被构造成的。
技术介绍
一般地说,众所周知的现有传输线路连接结构中,比如通过形成预定槽宽的槽隙,分隔介电基板前表面上形成的前表面电极而构成隙槽线路(slot line),并使多条这样的隙槽线路连接(比如参见专利文献1)。采用这种公知技术,使两条隙槽线路的前表面电极被定位成其间夹置所提供的预定缝隙而彼此相对的状态,而且还对每个前表面电极提供隙缝谐振器,谐振器的一端开口通常被制成正方形切口,切口中边缘开在所述缝隙的一侧。每条隙槽线路与一个隙缝谐振器相连,并利用两条隙槽线路的连接使两个隙缝谐振器互相连接,使得能够传输高频信号。另外,发送/接收装置的结构也是公知的,比如使用传输线路连接结构的通信装置(比如参见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1-308601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01301采用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所述隙缝谐振器的一端向着两个前表面电极之间的缝隙开口,因而能够从隙缝谐振器的开口边缘侧向是缝隙泄漏高频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输线路连接结构,它包括:传输线路,所述传输线路包含介电基板、在介电基板一侧上形成的电极,以及在所述电极处形成的具有预定宽度的槽隙;连接多个这样的传输线路;其中,多个传输线路之一的电极与多个传输线路中另一个的电极彼此间以 一缝隙按一定的距离设置;使谐振器与所述传输线路相连,谐振器在缝隙一侧的一端开口,在每个电极处设置所述谐振器,使得能够彼此耦接;在所述多个电极中的至少一个那里设置短截线,用以抑制在多个电极之间的缝隙中的信号泄漏;并且当 所述传输线路中传送的单模高频信号的波长为λg_odd时,将所述短截线的长度设定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山和孝三上重幸石川容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