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转向模拟联动运动平台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731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8
本公开揭示了全转向模拟联动运动平台及方法,包括:底座,作为下平台;圆形转盘,同轴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端面;环形转盘,同轴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端面,在圆形转盘外侧;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并对环形转盘具有驱动其转动的作用;运动平台,作为上平台,运动平台分别通过六个运动机构与圆形转盘以及环形转盘连接,其中三个运动机构均匀环绕设置在圆形转盘上形成三角形结构,另外三个运动机构均匀环绕设置在圆形转盘形成倒三角形结构。该装置可以实现联动运动平台的作用,可以实现运动平台的全转向动作,提高运动台整体稳定性以及转动稳定性,同时提高运动台的承载性能。时提高运动台的承载性能。时提高运动台的承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转向模拟联动运动平台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自由度平台
,特别是全转向模拟联动运动平台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多自由度运动平台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休闲影院、游戏体感等领域,如运动模拟、飞行/驾驶模拟、地质运动模拟、稳定补偿、动感影院等。目前常见的是三自由度平台和六自由度运动平台,通过上下平台以及在其中设置的多个电动缸(或者气缸、液压缸)作为线性驱动单元的配合,实现对上平台的六自由度运动控制。在实际的运动平台应用过程中,还需要一种运动模拟,转向模拟。目前的运动平台进行转向模拟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多自由度平台自身的转向运动进行转向,其转动角度受到结构限制,不能实现全转向。
[0003]另一种情况是设置了转盘等结构,实现了全转向,但是转动时稳定性较差,其转动导致的惯性力容易对整体结构稳定性进行破坏,转动时可能还会影响运动平台的其他运动。
[0004]因此,需要设立一种可以进行全转向动作的模拟运动平台,保证全转向的功能同时,还能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在转动以及转动停止时,避免惯性导致的损坏以及对稳定性的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转向模拟联动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作为下平台;圆形转盘(2),同轴转动设置在底座(1)上端面;环形转盘(3),同轴转动设置在底座(1)上端面,在所述圆形转盘(2)外侧;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1)上并用于驱动环形转盘(3)转动;运动平台(4),作为上平台,所述运动平台(4)分别通过六个运动机构与圆形转盘(2)以及环形转盘(3)连接,其中三个所述运动机构均匀环绕设置在圆形转盘(2)上形成三角形结构,另外三个所述运动机构均匀环绕设置在圆形转盘形成倒三角形结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圆形转盘(2)、环形转盘(3)上端面以及运动平台(2)下端面上的两个支撑座(5);转动座(6),在所述支撑座(5)上固定设置,所述转动座(6)上设置有连接用铰接部;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座(6)连接;其中,所述底座(1)上端面还转动设置有环形转块(8),所述环形转块(8)设置套设在圆形转盘(2)外且设置在环形转盘(3)内,所述环形转块(8)通过连接臂(9)与环形转盘(3)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7)采用多级液压伸缩杆结构;所述转动座(6)上端面设置有用于伸缩杆(7)插入的铰接部,所述伸缩杆(7)插入铰接部内并与铰接部两内壁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环绕设置在底座(1)上端面上的三个电机(11),轴向均匀分布,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12),所述驱动齿轮(12)均与环形转块(8)上端面的驱动齿(10)啮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1)采用编码电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伸缩杆(5)上设置有测距传感器,实时获取伸缩杆的伸缩长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12)的直径远小于环形转块(8)。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还固定设置有转向角传感器,所述转向角传感器与环形转块(8)位置对应并对其具有检测作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还固定设置有电刹车器,其刹车片与环形转块(8)相抵。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固定设置壳体(13),所述壳体(13)内固定设置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机(11)、伸缩杆(7)、激光测距传感器、电刹车器以及转向角传感器均电连接。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的全转向模拟联动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电机(11)同步工作,同步驱动三个驱动齿轮(12)同步转动,并且转向相同,通过驱动齿轮(12)与环形转块(8)上端面的驱动齿(10)啮合来驱动带动环形转块(8)转动;其中,环形转块(8)转动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桂林刘华忠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普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