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725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HVAC系统,通风总控台,测氡仪和连接电缆,通风总控台分别和HVAC系统以及测氡仪连接;监测及预报警系统为通风管理系统提供报警信息,通风学习库实时更新通风数据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FLUENT数值模拟构建初始通风数据库,再以多场景的通风需求为目标,由通风总控台分析调用该场景的最优节能策略;监测及预报警系统实时监测实际运行效果,保障建筑内特别是工作区氡浓度安全水平。平。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节能、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氡是第二大引发肺癌的诱因,人类受到的天然辐射照射中有50%以上来自氡及其子体,它主要是岩石、土壤及建筑材料内镭的衰变子体在自然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无色无味放射性气体。氡及氡子体通过岩石、土壤及建筑材料内部不同粒径的气孔,扩散迁移至空气中,导致室内空气氡浓度升高。通风降氡是地下工程降低氡浓度应用最广泛、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0003]持续性单一通风模式导致建筑通风能耗大,建筑能耗特别是通风能耗的降低迫在眉睫。同时长时间持续通风,特别是在夜间通风,由于夜晚空气湿度较大,会导致地下建筑内设备受到损坏。地下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单一的通风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过度通风或者通风效果不够的问题,会危害到进入地下建筑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建筑长时间通风降氡会损坏建筑,单一的通风模式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包括HVAC系统、通风总控台和测氡仪,所述通风总控台分别和HVAC系统以及测氡仪连接;
[0007]所述通风总控台包括通风管理系统、监测及预报警系统和通风学习库;
[0008]所述监测及预报警系统和测氡仪连接,所述通风学习库分别和HVAC系统及测氡仪连接;所述监测及预报警系统为通风管理系统提供报警信息,所述通风管理系统中设置有通风数据库,所述通风数据库中设置有多个通风策略,所述HVAC系统根据通风策略运行;所述通风策略包括新风比、风量、HVAC系统的启停时机和启停时长;
[0009]通风学习库从HVAC系统中采集实际的通风策略,通风学习库从测氡仪中采集在该通风策略运行时的实际氡浓度变化值;通风学习库对比实际氡浓度变化值和仿真氡浓度变化值,通过实际氡浓度变化值修正仿真氡浓度变化值,进而修正该通风策略和氡浓度变化的相关曲线。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1]优选的,所述HVAC系统为一次回风系统。
[0012]优选的,所述HVAC系统包括空调风系统,空调风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模块,空气处理模块连接有风机;
[0013]空气处理模块同时连接有新风风口、送风风口和回风风口;回风风口连接有回风管;
[0014]回风管通过新风比调节阀和风机连接;
[0015]风机内设置有风量调节阀,风量调节阀和送风风口连接。
[0016]优选的,通风数据库中设置有日常模式和应急模式,日常模式对应有多个通风策略,应急模式对应有多个通风策略。
[0017]优选的,所述日常模式为间歇通风,以能否实现安全水平的氡浓度为第一评价指标,以在预计运行周期T内通风系统时间运行时间T
out
长短为第二评价指标。
[0018]优选的,所述应急模式为持续通风,以预计响应时间T
pre
内实现氡浓度安全水平为目标,以通风安全浓度初始时长t1ˊ<响应时间T
pre
为目标。
[0019]优选的,所述氡浓度包括一系列特征值,所述特征值包括:长时间密闭条件下的密闭后初始浓度C
i
,浓度安全阈值C0;高风量q
H
、中风量q
M
、低风量q
L
、不同新风比φ1、φ2、φ3通风工况下通风极值浓度C1,通风极值浓度初始时长t1,极值浓度无通风安全时长t2和通风极值浓度周期时长t3。
[0020]优选的,所述测氡仪包括工作区测氡仪和非工作区测氡仪。
[0021]优选的,所述工作区测氡仪距地面1.2m~2m,所述非工作区测氡仪比工作区测氡仪低0.5m。
[0022]一种上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测氡仪实时监测地下建筑中的氡浓度,当地下建筑中的氡浓度超出安全阈值时,监测及预报警系统启用预警模式及自检模式,通风管理系统调整通风策略,HVAC系统执行通风策略。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包括HVAC系统,通风总控台,测氡仪和连接电缆,通风总控台分别和HVAC系统以及测氡仪连接;监测及预报警系统为通风管理系统提供报警信息,通风管理系统通过监测及预报警系统传递的数值选择使用的通风策略,通风学习库实时更新通风数据库,本专利技术通过FLUENT数值模拟构建初始通风数据库,再以多场景的通风需求为目标,由通风总控台分析调用该场景的最优节能策略;监测及预报警系统实时监测实际运行效果,保障建筑内特别是工作区氡浓度安全水平;同时考虑到氡衰减特性,以运行通风策略和运行效果为数据库,构建通风学习库,进而更新通风数据库。
[002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具有实现地下建筑有人员时保障提供符合健康卫生标准的氡浓度水平的基本功能,通过用户侧的不同场景需求下各通风策略耗能的预判,充分利用不同通风策略的优势,同时具备监测预警、报警系统,考虑氡衰减特性,达到整个降氡周期针对地下建筑多场景下,通风系统高效、节能的降氡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图;
[0027]图2为HVAC系统的结构图;
[0028]图3显示了间歇通风下地下建筑氡浓度的变化图;
[0029]其中有:1

HVAC系统;2

通风总控台;3

测氡仪;4

连接电缆;11

空调风系统;111

风机;112

新风管;113

送风管;114

排风管;115

回风管;116

送风风口;117

回风风口;118

新风风口;119

风量调节阀;1110

新风比调节阀;1111

风机减震消声装置;1112

空气处理模块;21

通风管理系统;22

监测及预报警系统;23

通风学习库;31

工作区测氡仪;32

非工作区测氡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HVAC系统(1)、通风总控台(2)和测氡仪(3),所述通风总控台(2)分别和HVAC系统(1)以及测氡仪(3)连接;所述通风总控台(2)包括通风管理系统(21)、监测及预报警系统(22)和通风学习库(23);所述监测及预报警系统(22)和测氡仪(3)连接,所述通风学习库(23)分别和HVAC系统(1)及测氡仪(3)连接;所述监测及预报警系统(22)为通风管理系统(21)提供报警信息,所述通风管理系统(21)中设置有通风数据库,所述通风数据库中设置有多个通风策略,所述HVAC系统(1)根据通风策略运行;所述通风策略包括新风比、风量、HVAC系统(1)的启停时机和启停时长;通风学习库(23)从HVAC系统(1)中采集实际的通风策略,通风学习库(23)从测氡仪(3)中采集在该通风策略运行时的实际氡浓度变化值;通风学习库(23)对比实际氡浓度变化值和仿真氡浓度变化值,通过实际氡浓度变化值修正仿真氡浓度变化值,进而修正该通风策略和氡浓度变化的相关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HVAC系统(1)为一次回风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HVAC系统(1)包括空调风系统(11),空调风系统(11)包括空气处理模块(1112),空气处理模块(1112)连接有风机(111);空气处理模块(1112)同时连接有新风风口(118)、送风风口(116)和回风风口(117);回风风口(117)连接有回风管(115);回风管(115)通过新风比调节阀(1110)和风机(111)连接;风机(111)内设置有风量调节阀(119),风量调节阀(119)和送风风口(116)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地下建筑降氡通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通风数据库中设置有日常模式和应急模式,日常模式对应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波李静宋涛李亚奇韩德帅杨棋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