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684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包括移动车、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抽油泵,抽油泵安装在移动车上,抽油泵的进油端与第一管道连通,抽油泵的出油端与第二管道连通,第一管道与抽油直管连通,抽油直管内设有由若干个流道单元串联的油路,流道单元包括第一直管、第二直管、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第一U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管的中部和出液端,第二U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直管的中部和出液端,第一直管的出液端和第二直管的进液端连通,且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的夹角为10~30度,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的弧形部倾斜向下。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避免机油抽空时管道内的机油返流回机油桶内。时管道内的机油返流回机油桶内。时管道内的机油返流回机油桶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料加注
,特别涉及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电机组的日常维护技术保养目的是为了降低发电机组各零部件的磨损,预防故障的发生,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在对发电机组加注机油是日常维护技术保养的项目之一,在一次日常维护技术保养中需要加注几十桶机油,每桶机油重达几十斤。现有技术在抽取机油时插入机油桶内的管道采用的是普通金属管,例如公开号为CN207648106U的一种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润滑油自动置换装置,在抽取机油进行加注的过程中,当一个机油桶内的机油抽取结束后,空气会进入抽油管内破坏抽吸效果,使得抽取结束时抽管内的部分机油会返流回到机油桶内,使得每个机油桶残留一下部分的机油,造成机油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避免机油抽空时管道内的机油返流回机油桶内。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包括移动车、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抽油泵,所述抽油泵安装在所述移动车上,所述抽油泵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抽油泵的出油端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与抽油直管连通,所述抽油直管内设有由若干个流道单元串联的油路,所述流道单元包括第一直管、第二直管、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所述第一U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直管的中部和出液端,所述第二U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直管的中部和出液端,所述第一直管的出液端和第二直管的进液端连通,且所述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的夹角为10~30度,所述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的弧形部倾斜向下;相邻的所述流道单元中,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的第二U形管的出液端与另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的第一直管的进液端连通;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U形管的出液端轴心与所述第二直管的轴心重合,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U形管的出液端轴心与所述第一直管的轴心重合。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形管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平行,所述第二U形管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平行,所述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处于同一平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车设有计时器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计时器、流量计和抽油泵均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手持终端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计时器采集的机油加注时间,以及接受流量计采集的机油加注流量,并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手持终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交替设置在所述抽油直管的中轴心两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为软管,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液端设有加油枪,所述第二管道设有流量计,所述抽油泵和流量计分别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车上设有筒状的接漏器,所述接漏器的高度大于所述抽油直
管的高度,所述抽油直管的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抽油直管插入所述接漏器后所述密封盖盖住所述接漏器的开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抽油直管设有阀板、挡圈和弹性元件,所述抽油直管的储液口设有所述挡圈,所述挡圈与所述抽油直管转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推动所述阀板转动盖住所述挡圈。
[0012]进一步的,所述挡圈上方的抽油直管侧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U形的旁通管连通,所述倒U形旁通管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抽油直管的底部持平。
[0013]进一步的,所述倒U形旁通管嵌于所述抽油直管的侧壁。
[0014]进一步的,所述倒U形旁通管的内径为3~8mm。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在抽油的过程中机油从下向上流动,机油可以顺畅的从第一直管流向第二直管,少量的机油进入到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内,流出时与第一直管或第二直管汇合,汇合时两股机油的流向都是倾斜向上的,机油在抽油泵的作用下顺畅的向上流动。
[0017](2)当机油从上向下流动时,由于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U形管的出液端轴心与所述第二直管的轴心重合,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U形管的出液端轴心与所述第一直管的轴心重合,一部分的机油很顺畅的进入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内,流出时在第一直管或者第二直管的中部汇合,汇合时两股机油中一部分倾斜向上流动,另一部分倾斜向下流动,使得机油在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的中部流动受阻,机油难以向下流动。
[0018](3)所述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的弧形部倾斜向下,机油向下流动时也会进入到弧形部内,使得机油难以从抽油直管底部流出。相邻的所述流道单元中,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的第二U形管的出液端与另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的第一直管的进液端连通,若干个流道单元串联起来,使得对机油流动的作用被放大。
[0019](4)在抽油泵将机油桶内的机油抽空时,在结束的初期机油在惯性作用下持续向上流动,在向上流动一定距离有抽油油直管内进入空气,机油被挤开后形成空气流道,管道内的机油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向下流动。空气在流道单元内向上流动,因此流动顺畅,机油向下流动,因此流动受阻。同时机油下流动时会进入空气流道内,机油的流向与空气流向相反,空气的流动不仅能够阻碍机油倒流进入机油桶内,还能够带动机油向上流动将抽油直管内的机油排空。在抽油泵停止工作有,抽油直管内的机油向下流动会进入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的弧形部,避免机油从抽油直管的底部流出。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抽油直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油路进入空气状态下的空气和机油流动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油路内机油向下流动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抽油直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的信号连接示意图;
[0028]图中,1移动车,2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抽油泵,5抽油直管,6流道单元,7第一直管,8第二直管,9第一U形管,10第二U形管,11加油枪,12流量计,13接漏器,14密封盖,15阀板,16挡圈,17弹性元件,18通孔,19旁通管,20计时器,21无线通讯模块,22控制单元,23手持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0]参见图1~4,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包括移动车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和抽油泵4,所述抽油泵4安装在所述移动车1上,所述抽油泵4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一管道2连通,所述抽油泵4的出油端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车、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抽油泵,所述抽油泵安装在所述移动车上,所述抽油泵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抽油泵的出油端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与抽油直管连通,所述抽油直管内设有由若干个流道单元串联的油路,所述流道单元包括第一直管、第二直管、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所述第一U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直管的中部和出液端,所述第二U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直管的中部和出液端,所述第一直管的出液端和第二直管的进液端连通,且所述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的夹角为10~30度,所述第一U形管和第二U形管的弧形部倾斜向下;相邻的所述流道单元中,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的第二U形管的出液端与另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的第一直管的进液端连通;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U形管的出液端轴心与所述第二直管的轴心重合,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U形管的出液端轴心与所述第一直管的轴心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为软管,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液端设有加油枪,所述第二管道设有流量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自动注入油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设有计时器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计时器、流量计和抽油泵均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手持终端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计时器采集的机油加注时间,以及接受流量计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康熙吴祝李赵景飞刘获王应立
申请(专利权)人:三沙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