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629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将对眼周的贴膜过程和撑眼睑过程进行结合,简化手术准备过程,且对遮睫效果进行优化。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开睑组件、手术隔离膜和眼表处理组件,开睑组件包括用于分别撑开上、下眼睑的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第一开睑架设有用于勾住上眼睑的第一勾部,第二开睑架设有用于勾住下眼睑的第二勾部,第一开睑架的两端部分别连接第二开睑架的两端部,第一勾部与第二勾部结构相同但相互背向设置且可调节间距,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之间形成用于手术操作的空窗区;手术隔离膜完全覆盖空窗区之外并由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边缘继续向外延伸若干长度,同时手术隔离膜延伸至覆盖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和第二勾部。和第二勾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手术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大部分眼科手术中,术者需要采用开睑器撑开眼睑以暴露结膜,暴露手术视野,便于进行手术操作。目前常见的开睑器是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勾部和支撑杆构成,使用时将两个勾部分别勾住上下眼睑以将眼睑向两侧撑开,开睑器的另一端需放置于眼睑结膜面或眼角处皮肤。手术视野消毒常规是眼科手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进行眼睑皮肤及眼睫毛消毒,然后对眼睑以及周围皮肤贴膜,贴膜完成后用剪刀剪开对应睑裂位置处的膜,再用开睑器通过剪开的缝隙将眼睑撑开,再进行眼表消毒的过程。
[0003]现有的开睑器存在佩戴舒适度不佳、对睫毛的遮挡效果欠佳、容易遮挡术野影响手术操作等问题。即使是现有的遮睫式的开睑器,也存在只能遮挡中央睫毛无法覆盖两侧睫毛的问题;而且,现有的遮睫式开睑器,一般采用板状结构,与眼睑结膜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增加患者的不舒适度;此外,在术野消毒常规中,需要独立地使用多个器械,包含多个步骤,导致手术准备工作较为繁琐、费时,且在操作过程中易出错,如在剪开睑裂位的贴膜时存在划伤角膜、剪断睫毛等风险。
[0004]目前,眼内手术均需要保持光滑的、相对湿润的角膜表面,需要助手进行不间断的眼表点水。助手不正确、不及时的点水操作会对术野的暴露、术中眼内的成像带来不良影响;由主刀医师进行点水操作能解决这一问题,但眼内手术往往需要主刀两手配合,通过手部动作切换眼表点水和眼内操作势必会给手术时间、术者手术舒适度等带来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将对眼周的贴膜过程和撑眼睑过程通过一体化的装置进行结合,省去了先贴膜

再剪开

再撑开眼睑的过程,简化操作步骤,且通过一体化设置在开睑装置上的膜达到遮挡睫毛的效果,并相对于现有技术对遮睫效果进一步优化。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包括开睑组件、手术隔离膜和眼表处理组件,所述开睑组件包括用于撑开上眼睑的第一开睑架和用于撑开下眼睑的第二开睑架,所述第一开睑架中部设有用于勾住上眼睑的第一勾部,所述第二开睑架中部设有用于勾住下眼睑的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开睑架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睑架的两端部,所述第一勾部与第二勾部结构相同但相互背向设置,所述开睑组件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勾部与第二勾部之间距离的调节结构,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之间形成用于手术操作的空窗区;所述手术隔离膜完全覆盖所述空窗区之外并由所述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边缘继续向外延伸若干长度,同时所述手术隔离膜延伸至覆盖所述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具有如下有益
效果:
[0009]一、将手术隔离膜固定贴附于开睑组件上,并在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之间的空窗区留出缺口,可以将贴膜和开睑过程进行结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经历贴膜

剪膜

再撑开眼睑的繁琐过程,也有利于降低操作失误的可能性,避免剪膜时划伤角膜。
[0010]二、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在两端部连接,且可以调节相对距离,施术者可以根据手术需要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眼睑的撑开程度;此外,采用本结构的开睑组件,勾部两侧的支撑结构是对称的,使得勾部两侧受力平衡,相对于现有的开睑器,本方案能够使勾部更加稳定地定位在中间位置,避免手术时开睑器向侧边滑脱,影响手术操作。
[0011]三、眼表处理组件也一体化设置于本方案的开睑装置中,可以直接外接负压设备、注液设备等以对眼表进行清洗、消毒和引流,从而保持良好的眼表环境,优化手术视野,无需花费时间、人力去寻找和拿取独立的注射器、引流管等相关器械,从而简化手术步骤,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0012]优选的,手术隔离膜由所述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边缘继续朝内延伸若干长度形成辅助遮睫部,延伸至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的手术隔离膜可以对眼镜中部的睫毛进行遮挡,而辅助遮睫部可以对两边的睫毛进行遮挡,相对于现有开睑器具有更好的遮睫效果,避免两侧睫毛影响手术视野。
[0013]优选的,辅助遮睫部内表面边缘设有吸水胶垫,在开睑后,吸水胶垫可以贴附在眼表或眼睑边缘,既可以阻碍睫毛外露,又可以对眼表上的积液进行吸收,有利于净化眼表环境。
[0014]优选的,第一开睑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二开睑架的两端相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半圆杆、第二半圆杆和调节螺母,所述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的弧面均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半圆杆与所述第一开睑架一体化成型,所述第二半圆杆与所述第二开睑架一体化成型,所述第一半圆杆与第二半圆杆的平面相向设置,所述调节螺母同时与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半圆杆与第二半圆杆仅在端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半圆杆与第二半圆呈“V”型设置。
[0015]只需通过旋转调节螺母便可以调节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的“V”型张开程度,从而调节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的间距,达到调整眼睑撑开程度的目的;上述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两端配合连接形成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呈“V”型设置的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可以分别与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一体化连接,结构更加更合理,即实现了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两端连接并在中部留出空窗区,又达到了可调节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间距的效果;此外,相对于现有技术,旋钮调节撑开程度的方式,是以缓慢且稳定的速率逐渐打开和关闭,不会出现打开过快或瞬间打开过度的情况,调节更加精准,也避免对患者带来痛苦和伤害。
[0016]优选的,眼表处理组件包括有引流机构、送液机构和共同外延管,所述引流机构包括引流管和输出管路,所述送液机构包括输送通道和输入管路,所述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一体化设置于所述共同外延管中但二者管路相对独立,通过引流机构可以吸出眼表积液,通过送液机构可以向眼表输送清洗液或药液,通过一体化的外延管进行液体的输送,避免多个管路对手术环境造成阻碍,避免多个管路互相缠绕。
[0017]优选的,共同外延管连接至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所形成的共同端部,所述引
流管由固定部和自由部构成,所述固定部内嵌设于第一半圆杆或第二半圆杆中且连通至所述共同外延管中的输出管路,所述自由部采用柔性材料且脱离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设置,引流管的自由部可以由施术者进行位置调整,以使引流管吸引口处于合适位置,对眼表中不同位置的积液进行引出,同时避免对术野造成阻碍。
[0018]优选的,自由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部设有吸引球,所述吸引球表面设有多个吸水孔,由于引流管质量较轻,其管口收到液体流动的干扰容易摆动和移位,通过吸引球可以防止引流管端部摆动和移位,吸施术者可以随意将吸引球放置在各处引流位置且吸引球保持稳定。
[0019]优选的,共同外延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睑组件(1)、手术隔离膜(2)和眼表处理组件(3),所述开睑组件(1)包括用于撑开上眼睑的第一开睑架(10)和用于撑开下眼睑的第二开睑架(11),所述第一开睑架(10)中部设有用于勾住上眼睑的第一勾部(100),所述第二开睑架(11)中部设有用于勾住下眼睑的第二勾部(110),所述第一开睑架(10)的两端部分别连接第二开睑架(11)的两端部,所述第一勾部(100)与第二勾部(110)结构相同但相互背向设置,开睑组件(1)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勾部(100)与第二勾部(110)之间距离的调节结构(12),第一开睑架(10)和第二开睑架(11)之间形成用于手术操作的空窗区(13);所述手术隔离膜(2)完全覆盖所述空窗区(13)之外并由所述第一开睑架(10)和第二开睑架(11)边缘继续向外延伸若干长度,同时所述手术隔离膜(2)延伸至覆盖所述第一勾部(100)和第二勾部(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隔离膜(2)由所述第一开睑架(10)和第二开睑架(11)边缘继续朝内延伸若干长度形成辅助遮睫部(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遮睫部(20)内表面边缘设有吸水胶垫(2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睑架(10)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调节结构(12)与所述第二开睑架(11)的两端相连接,所述调节结构(12)包括第一半圆杆(120)、第二半圆杆(121)和调节螺母(122),所述第一半圆杆(120)和第二半圆杆(121)的弧面均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半圆杆(120)与所述第一开睑架(10)一体化成型,所述第二半圆杆(121)与所述第二开睑架(11)一体化成型,所述第一半圆杆(120)与第二半圆杆(121)的平面相向设置,所述调节螺母(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瑞雪潘安鹏万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