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汽油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558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调和汽油及其生产方法,方法包括:(1)将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的混合芳烃和/或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副产的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和汽油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调和汽油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尾气排放日益严重。为保护环境,我国加快了油品质量升级的步伐。对比国

与国

汽油标准不难发现我国对清洁汽油的质量标准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对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限制更为明显。汽油中的烯烃,尤其是二烯烃,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生产胶质甚至生成沉淀,严重影响汽油的安定性。我国汽油调和组分中含70%左右的催化裂化汽油,其烯烃含量高达30%以上,其中也含有少量的、非常活泼的二烯烃,除了易发生聚合反应造成催化剂结焦外,还会对下游汽油加氢精制工艺造成影响。
[0003]目前,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原料包括直馏汽油、轻质石脑油、凝析油、精制C5和C9、混合芳烃、MTBE等,主要来自催化裂化汽油馏分、重整汽油馏分、烷基化汽油馏分等。
[0004]石油化工领域中副产的芳烃、粗苯等产物主要通过再加工得到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但是副产的芳烃、粗苯等产物的再利用率仍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0005]CN104449823B公开一种脱除混合芳烃中烯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混合芳烃原料经换热后注入热分离器,将部分重组分通过热分离从底部排出,其它组分通过热分离器上部排出送入非临氢精制反应器与非临氢精制催化剂接触反应以脱除烯烃,可达到显著延长非临氢精制催化剂操作周期的目的。该方法中,在非临氢催化过程中,芳烃中的烯烃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发生聚合或烷基化等反应,生成高沸点化合物。此工艺催化剂寿命短,芳烃损失量较大。
[0006]催化裂化工艺中,为了挖掘装置潜能,将反应生成的混合芳烃回炼。CN108299144A公开了一种粗混合芳烃提升管回炼多产丙烯的生产工艺,将粗混合芳烃引入提升管反应器中,使其与催化剂接触并发生反应,然后引入流化床反应器继续反应,最后引入产品分离系统获得丙烯。该方法通过提高丙烯产量,提高原料油的利用率。CN108250032A公开了粗混合芳烃提升管回炼多产异丁烯的生产工艺。在第一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以粗混合芳烃为原料,催化裂化得到高附加值的异丁烯,提高原料油的利用率。第一催化剂包括负载有钒和钨的SAPO

34分子筛、蒙脱土和粘结剂三部分,为粗混合芳烃裂化为异丁烯等烯烃提供了活性中心,促进了异丁烯等烯烃的生成。上述方案以催化裂化工艺生成的混合芳烃中不含二烯烃,原料性质稳定,以其为原料,经过催化裂化生成丙烯或异丁烯。但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的混合芳烃中含有少量的二烯烃,直接作为催化裂解原料,易造成催化剂结焦失活。且在甲醇制丙烯过程中,随着催化剂运行时间的增加,其副产混合芳烃产品组成中的芳烃含量大幅度减少,而烯烃的含量呈逐渐增大,采用催化裂解工艺处理,工艺操作不易控制。
[0007]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混合苯主要由苯、甲苯和乙苯组成,含有少量的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和苯乙烯。CN104926583B、CN101519338A和CN101967078A均提供了粗苯加氢精制方法,将粗苯中含有的苯乙烯、茚和古马隆等不饱和化合物及一定量的含
O、S和N等的杂环化合物进行分离。对于石脑油蒸汽裂解生产的混合苯,无需进行加氢精制,只需通过精馏塔即可将粗苯中的苯、甲苯和二甲苯进行分离。
[0008]煤基烯烃工艺中,MTP装置副产的混合芳烃中碳数分布较宽,集中于C4‑
C
12
范围,其中环烯烃碳数集中于C6、C7和C8,以C7居多;芳烃碳数集中于C7、C8和C9,以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三甲苯(1,2,4

三甲苯)居多,含量最高为60%左右。作为芳烃抽提原料,成本较高,一般作为汽油调和原料而且,混合芳烃中二烯值>10g/(100g)
‑1,用于调和汽油组分会影响调和后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如碘值、诱导期和实际胶质等。
[0009]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
9+
油品一般作为芳烃溶剂油或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混合苯经过分离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组分,可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0010]LPG经过分离可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可作为生产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生产医药、炸药、燃料等产品的原料。此外还普遍用于汽车燃料、城市燃气、有色金属冶炼和金属切割等行业,也可作为蒸汽裂解、烷基化等工艺原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的混合芳烃、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副产的C
9+
油品和混合苯以及液化石油气产量大且再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为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的混合芳烃、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副产的C
9+
油品和混合苯以及液化石油气提供一条新的利用途径,提供一种调和汽油及其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利用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的混合芳烃、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副产的C
9+
油品和混合苯以及液化石油气生产的调和汽油具有二烯值和硫含量较低、氧化安定性和辛烷值较高的优势,并且实现了上述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能耗成本。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生产调和汽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1)将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的混合芳烃和/或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副产的C
9+
油品进行选择性二烯烃加氢反应,得到混合烃流;将所述混合烃流进行第一蒸馏,得到C
12
以下组分;
[0014](2)将所述C
12
以下组分与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混合苯中的C6以上组分和液化石油气经烷基化反应得到的烷基化油进行混合,得到调和汽油;其中,所述C
12
以下组分与C6以上组分和烷基化油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0.05

0.2:2

3.2。
[001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由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生产的调和汽油。
[0016]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得到的调和汽油具有较高的辛烷值和氧化安定性,以及较低的硫含量;而且本专利技术为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的混合芳烃、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副产的C
9+
油品和混合苯以及液化石油气提供了一条新的利用途径,提高了其再利用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能耗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
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1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调和汽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1)将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的混合芳烃和/或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调和汽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的混合芳烃和/或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副产的C
9+
油品进行选择性二烯烃加氢反应,得到混合烃流;将所述混合烃流进行第一蒸馏,得到C
12
以下组分;(2)将所述C
12
以下组分与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混合苯中的C6以上组分和液化石油气经烷基化反应得到的烷基化油进行混合,得到调和汽油;其中,所述C
12
以下组分、C6以上组分和烷基化油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0.05

0.2:2

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C
12
以下组分、C6以上组分和烷基化油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0.07

0.15:2

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混合芳烃的初馏点为35

40℃,干点为230

240℃,二烯值为10

30重量%;优选地,所述C
9+
油品中含有3.5

7重量%的C8及以下组分,6

12重量%的C
12
及以上组分,和/或,所述C
9+
油品的二烯值含量为4

9重量%;优选地,所述选择性二烯烃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40

120℃,优选为60

100℃;反应压力为0.1

1.5MPa,优选为0.5

1MPa;H2与所述甲醇制丙烯工艺产生的混合芳烃和/或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
9+
油品的体积比为10

100:1,优选为30

80:1;所述甲醇制丙烯工艺产生的混合芳烃和/或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9
+
油品的体积空速为1

20h
‑1,优选为5

15h
‑1;优选地,所述混合烃流中二烯烃和炔烃的总重量含量低于10ppm;优选地,所述第一蒸馏的条件包括:塔底温度为205

220℃,压力为2.3

2.5MPa,理论塔板数为35

70,回流比为1.9

3.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混合苯中苯的含量为60

71重量%,优选为63

70重量%;C7及以上组分的含量为24

40重量%,优选为26

34重量%;硫的含量<1.3mg/kg;优选地,所述混合苯中C7组分的含量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张安贵雍晓静金政伟关翀方昕宋彩霞李云齐静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