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36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0
提供一种即使将LED芯片和LDM共通化,也能够变更通过简单的结构得到的光束的设定的灯具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一种灯具单元,其具备:发光部,其通过发光元件间配线将多个发光元件串联连接;配线基板,其形成有配线图案(45);在连接于最靠阳极侧的第一发光元件(42a)中,第一阳极电极(46a)、第一中间电极(46b)和第一阴极电极(46c)的任一个择一地与所述发光元件间配线以外的配线图案(45)电连接,在连接于最靠阴极侧连接的第二发光元件(42b)中,第二阴极电极(46c)、第二中间电极(46b)和第二阳极电极(46a)的任一个择一地与所述发光元件间配线以外的配线图案(45)电连接。外的配线图案(45)电连接。外的配线图案(45)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具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灯具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特别涉及将多个发光元件串联连接并搭载在配线基板上的灯具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光源的前照灯等车辆用灯具正在普及。在使用了LED的车辆用灯具中,作为发光部,串联连接多个LED芯片并搭载在配线基板上,从LDM(LED驱动模块(LED Driver Module))对多个LED芯片供给电流,由此得到需要的光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在这样的车辆用灯具中,作为多个LED芯片,通常使用特性相同的LED芯片。另外,由于流过串联连接的多个LED的电流值是共通的,因此以一个LED芯片发光的光量为基准,得到与LED芯片的个数对应的光量。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0215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图10是示出现有的灯具单元中使用的发光部的等效电路图,图10(a)示出串联连接四个LED芯片的情况,图10(b)示出串联连接五个LED芯片的情况。在图10(a)所示的例子中,作为一例,在一个LED芯片中以1.4A的电流得到500流明的光束的情况下,在四个串联连接的LED芯片中能够以1.4A的电流得到合计2000流明的光束。在图10(b)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串联连接五个相同特性的LED芯片,能够以1.4A的电流得到合计2500流明的光束。
[0009]在车辆用灯具中,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或保险适用条件等,所要求的光束不同。因此,为了得到所要求的光束,需要根据使用车辆的区域个别地设定发光部的LED个数,或者按区域变更驱动LED芯片的电流值。当这样按区域变更发光部的规格时,不仅部件的管理成本增加,而且还需要LDM的设定变更,因此不优选。
[0010]表1是示出在近光用和远光用中使用的LED芯片的个数、近光用配光和远光用配光在车辆用灯具的总光束中所占的光束比的表。
[0011][表1][0012][0013]如表1的No.1所示,使用每一个得到500流明的光束的LED芯片,当作为近光用和远光用的发光部,各自使用两个LED芯片时,得到的光束均为1000流明,近光用的光束比为50%。另外,如No.2所示,当作为近光用的发光部使用三个LED芯片,作为远光用的发光部使用一个LED芯片时,得到的光束分别为1500流明和500流明,近光用的光束比为75%。另外如No.3所示,使用每一个得到1000流明的光束的LED芯片,当作为近光用和远光用的发光部,各自使用一个LED芯片时,得到的光束均为1000流明,近光用的光束比为50%。
[0014]对于从近光用的发光部和远光用的发光部得到的光束的比率,近光用为1000流明以上且55~70%的比率是合适的。但是,如表1所示,如果想要增加由一个LED芯片得到的光束,削减用于发光部的LED芯片的个数,则难以实现上述近光束用和远光束用的光束比。另外,为了以表1所示的LED芯片的个数实现上述光束比,需要变更从LDM供给到近光束用的发光部和远光束用的发光部的电流值,存在LDM进行的控制复杂化的问题。
[0015]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将LED芯片和LDM共通化,也能够变更通过简单的结构得到的光束的设定的灯具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
[0016]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灯具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发光部,其通过发光元件间配线将多个发光元件串联连接;配线基板,其形成有将电力供给到所述发光部的配线图案;所述发光元件是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在层叠方向上重叠而形成的,具有:阴极电极,其连接在比所述第一发光层更靠阴极侧;中间电极,其连接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阳极电极,其连接在所述第二发光层的阳极侧;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连接于最靠阳极侧的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阳极电极、第一中间电极和第一阴极电极的任一个择一地与所述发光元件间配线以外的所述配线图案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连接于最靠阴极侧的第二发光元件中,第二阴极电极、第二中间电极和第二阳极电极的任一个择一地与所述发光元件间配线以外的所述配线图案电连接。
[0018]在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灯具单元中,作为发光元件,使用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在层叠方向上重叠而形成的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一阳极电极、第一中间电极或第一阴极电极的任一个择一地与配线图案电连接,第二发光元件与第二阴极电极、第二中间电极或第二阳极电极的任一个择一地与配线图案电连接,由此,即使将LED芯片和LDM共通化,也能够变更通过简单的结构得到的光束的设定。
[0019]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串联连接有一个以上的其他发光元件,在所述其他发光元件中,所述中间电极和所述配线图案之间绝缘。
[002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作为多个所述发光部,具备近光用发光部和远光用发光部,在所述近光用发光部中,所述第一阳极电极以及所述第二阴极电极与所述配线图案电连接,在所述远光用发光部中,所述第一阴极电极或所述第二阳极电极与所述配线图案电连接。
[0021]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在所述发光部中包含的所述发光元件全部由同一种类构成。
[0022]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单元;控制单元,其对经由所述配线图案供给到所述发光部的电力进行控制。
[0023]专利技术效果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将LED芯片和LDM共通化,也能够变更通过简单的结构得到的光束的设定的灯具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灯具单元100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源模块40的示意俯视图。
[0027]图3是示出在发光元件42a~42d中包含的LED芯片的构造例的示意剖面图,图3(a)示出将电流同时供给到两个发光层的情况,图3(b)示出仅将电流供给到两个发光层中的任一方供给电流的情况。
[0028]图4是局部放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模块40中的由发光元件42a~42d构成的发光部的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0029]图5是图4所示的光源模块40中的近光用发光部和远光用发光部的等效电路图。
[0030]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近光用发光部和远光用发光部的等效电路图。
[0031]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光源模块40的示意俯视图。
[0032]图8是局部放大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模块40中的由发光元件42a~42d构成的发光部的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0033]图9是图8所示的光源模块40中的发光部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部,其通过发光元件间配线将多个发光元件串联连接;配线基板,其形成有将电力供给到所述发光部的配线图案;所述发光元件是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在层叠方向上重叠而形成的,具有:阴极电极,其连接在比所述第一发光层更靠阴极侧;中间电极,其连接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阳极电极,其连接在所述第二发光层的阳极侧;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连接于最靠阳极侧的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阳极电极、第一中间电极和第一阴极电极的任一个择一地与所述发光元件间配线以外的所述配线图案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连接于最靠阴极侧的第二发光元件中,第二阴极电极、第二中间电极和第二阳极电极的任一个择一地与所述发光元件间配线以外的所述配线图案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野雄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