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26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包括模具主体,固定在所述模具主体上的连接管,插接于所述连接管中的连接柱,开设于所述连接管两侧的插孔,开设于连接柱的内部且与插孔相对齐的通孔,沿水平方向固定于所述连接柱上的调节机构,与所述调节机构相连接的两组夹持杆,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带动两组夹持杆做相向或者相互远离的运动,两组所述夹持杆在调节机构的带动下依次穿过插孔进入通孔内部;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带动两组夹持杆依次穿过插孔进入通孔内部对连接柱进行限位,使得连接柱与连接管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安装与拆卸均十分便捷,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推广使用。便于推广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注塑机时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通过将熔融的热塑性塑料注入成型模具中以制成各种所需形状的塑料制品。在注塑机对模具进行注塑前,需要对模具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安装螺栓或压板的方式,将成型模具通过连接结构间隔安装在注塑机上,连接结构应当起到连接注塑机和模具的作用。现行使用的连接结构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都较为繁琐,十分影响批量注塑生产的效率。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带动两组夹持杆依次穿过插孔进入通孔内部对连接柱进行限位,使得连接柱与连接管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安装与拆卸均十分便捷,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推广使用。
[0005]技术方案: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包括模具主体,固定在所述模具主体上的连接管,插接于所述连接管中的连接柱,开设于所述连接管两侧的插孔,开设于连接柱的内部且与插孔相对齐的通孔,沿水平方向固定于所述连接柱上的调节机构,与所述调节机构相连接的两组夹持杆,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带动两组夹持杆做相向或者相互远离的运动,两组所述夹持杆在调节机构的带动下依次穿过插孔进入通孔内部。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调节机构带动两组夹持杆依次穿过插孔进入通孔内部对连接柱进行限位,使得连接柱与连接管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安装与拆卸均十分便捷,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推广使用。
[0007]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上的固定柱,开设于所述固定柱中的固定槽,安装于所述固定柱端部的转动电机,且转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底座进入固定槽的内部,安装于所述固定槽内部的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一端与固定槽的内壁通过转动接头转动连接,螺纹连接于双向丝杆外表面的两组固定座,开设于连接柱底部的滑道,且与固定槽相连通,两组所述固定座穿过滑道分别与两组夹持杆相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转动电机和丝杆带动两组夹持杆运动,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推广使用。
[0009]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开设于固定槽内部的滑槽,固定在固定座上且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滑块与滑槽对固定座进行限位,使得固定座移动时更为稳定。
[0011]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滑块远离固定座的一侧转动设有滚轮与滑槽相接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滚轮,使得滑块在滑槽中移动时更为顺畅。
[0013]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外部靠近转动电机的位置设有与转动电机呈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正转开关和反转开关。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控制器,便于控制转动电机的正转与反转,使用十分便捷。
[0015]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内底面与连接柱接触部位设有减震橡胶垫。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减震橡胶垫,使得连接管与连接柱接触时减少二者接触产生的压力与磨损。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带动两组夹持杆依次穿过插孔进入通孔内部对连接柱进行限位,使得连接柱与连接管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安装与拆卸均十分便捷,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推广使用;
[0019](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转动电机和丝杆带动两组夹持杆运动,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推广使用,通过设置滑块与滑槽对固定座进行限位,使得固定座移动时更为稳定,通过设置滚轮,使得滑块在滑槽中移动时更为顺畅,通过设置控制器,便于控制转动电机的正转与反转,使用十分便捷,通过设置减震橡胶垫,使得连接管与连接柱接触时减少二者接触产生的压力与磨损。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为:1、模具主体;2、连接管;3、连接柱;4、调节机构;41、固定柱;42、固定槽;43、转动电机;44、丝杆;45、固定座;46、滑道; 47、滑槽;48、滑块;49、滚轮;5、夹持杆;6、插孔;7、通孔;8、减震橡胶垫;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经过申请人的研究分析,现行使用的连接结构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都较为繁琐,十分影响批量注塑生产的效率。根据这些问题,申请人提出了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
[0024]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包括模具主体1、连接管2、连接柱3、调节机构4、两组夹持杆5、插孔6、通孔7、减震橡胶垫8以及控制器9,所述连接管2固定在所述模具主体1上,所述连接柱3插接于所述连接管2中,所述插孔6开设于所述连接管2两侧,所述通孔7开设于连接柱3的内部且与插孔6相对齐,所述调节机构4 沿水平方向固定于所述连接柱3上,所述两组夹持杆5与所述调节机构4 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4用于带动两组夹持杆5做相向或者相互远离的运动,两组所述夹持杆5在调节机构4的带动下依次穿过插孔6进入通孔7 内部,通过设置调节机构4带动两组夹持杆5依次穿过插孔6进入通孔7 内部对连接柱3进行限位,使得连接柱3与连接管2能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安装与拆卸均十分便捷,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推广使用。
[0025]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柱41、固定槽42、转动电机43、丝杆44、固定座45、滑道46、
滑槽47、滑块48以及滚轮49,所述固定柱41设置于所述连接柱3上,所述固定槽42开设于所述固定柱41中,所述转动电机43安装于所述固定柱41端部,且转动电机43的输出端穿过底座进入固定槽42的内部,所述双向丝杆44安装于所述固定槽42内部,所述双向丝杆44的一端与转动电机43的输出端相连接,一端与固定槽42的内壁通过转动接头转动连接,两组所述固定座45螺纹连接于双向丝杆44外表面,所述滑道46开设于连接柱3底部,且与固定槽42相连通,两组所述固定座45穿过滑道46分别与两组夹持杆5相连接,通过设置转动电机43和丝杆44带动两组夹持杆5运动,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推广使用。
[0026]所述调节机构4还包括滑槽47和两组滑块48,所述滑槽47开设于固定槽42内部,所述滑块48固定在两组固定座45上且与滑槽47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块48与滑槽47对固定座45进行限位,使得固定座45移动时更为稳定。
[0027]所述滑块48远离固定座45的一侧转动设有滚轮49与滑槽47相接触,通过设置滚轮49,使得滑块48在滑槽47中移动时更为顺畅。
[0028]所述固定柱41外部靠近转动电机43的位置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主体,固定在所述模具主体上的连接管,插接于所述连接管中的连接柱,开设于所述连接管两侧的插孔,开设于连接柱的内部且与插孔相对齐的通孔,沿水平方向固定于所述连接柱上的调节机构,与所述调节机构相连接的两组夹持杆,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带动两组夹持杆做相向或者相互远离的运动,两组所述夹持杆在调节机构的带动下依次穿过插孔进入通孔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壳模具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上的固定柱,开设于所述固定柱中的固定槽,安装于所述固定柱端部的转动电机,且转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底座进入固定槽的内部,安装于所述固定槽内部的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一端与固定槽的内壁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加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森骏精密注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