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滑轨及其保持组件的组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223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线性滑轨及其保持组件的组接结构,包括滑块、一对端盖及数个保持组件组。滑块具有滑槽、沟槽及贯通孔。端盖相对结合在滑块的二侧边。端盖成型有数个直通道凸片及数个回流槽。保持组件组包含相对接并穿置在各贯通孔中的数个保持筒件,保持筒件包含管筒、回流管及直通道末段,回流管及直通道末段凸露在管筒的一末端,管筒的末端抵接在各直通道凸片的一端面从而封合直通道末段,且回流管罩合回流槽而形成连通直通道末段的回流弯道;借此避免滚珠在转弯时的冲击力造成端盖及保持组件组分离,维持滚珠在滚动时的顺畅性。维持滚珠在滚动时的顺畅性。维持滚珠在滚动时的顺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滑轨及其保持组件的组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有关于线性滑轨,尤指一种线性滑轨及其保持组件的组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线性滑轨装置主要是将滑块结构安装在轨道上,借以进行直线反复运动。又,一般滑块结构包含有U型的滑块、相对设置在滑块相对侧的二端盖、设置在滑块内的数个滚珠及将滚珠保持在滑块上的保持组件。借此,滑块可通通过滚珠来减少滑块与轨道之间相对移动时的摩擦力,以使滑块的移动更为顺畅。
[0003]再者,前述滑块结构是利用保持组件来提供滚珠的滚动路径。目前已有保持组件是利用回流管对接组设作为滚珠的直线信道,并将回流管组接在端盖的一侧面。然而,在滚动循环的过程中,滑块中的滚珠会在端盖的位置处(即回流管与端盖组接位置)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及振动。在此连续冲击力及振动作用下,端盖及回流管之间会形成间隙或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此举对于在回流管内的滚珠在滚动循环时造成摩擦阻力,进而影响滚珠在滚动时的顺畅性。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专利技术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滑轨及其保持组件的组接结构,借此避免滚珠在转弯时的冲击力造成端盖及保持组件组分离,维持滚珠在滚动时的顺畅性。
[0006]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线性滑轨,包括滑块、一对端盖及数个保持组件组。滑块具有滑槽、设置在滑槽的相对侧的数个沟槽及数个贯通孔。该对端盖结合在滑块相对的二侧边,各端盖在面向滑块的一侧面成型有数个直通道凸片及数个回流槽。各保持组件组包含相对接并穿置在各贯通孔中的数个保持筒件,各保持筒件包含管筒、回流管及自回流管延伸的直通道末段,回流管及直通道末段凸露在管筒的末端,管筒的末端抵接在各直通道凸片的端面从而封合直通道末段,且回流管罩合回流槽而形成连通直通道末段的回流弯道。
[0007]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线性滑轨的保持组件的组接结构,用以保持设置在一滑块内的数个滚珠,包括一对端盖及数个保持组件组。该对端盖结合在滑块相对的二侧边,各端盖在面向滑块的一侧面成型有数个直通道凸片及数个回流槽。保持组件组包含相对接并穿置在滑块中的数个保持筒件,各保持筒件包含管筒、凸露出管筒的回流管及自回流管延伸的直通道末段,各保持筒件的一端靠抵在各直通道凸片的端面从而封合直通道末段,且回流管罩合回流槽而形成连通直通道末段的回流弯道。
[0008]相较于已知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线性滑轨的端盖成型有直通道凸片及回流槽;另一方面,保持组件组的保持筒件包含管筒、回流管及直通道末段,且回流管及直通道末段凸露在管筒的末端;据此,将保持组件组组设在端盖时,管筒的末端会抵接在直通道凸片的端面从
而封合直通道末段,此外,回流管罩合回流槽而形成连通直通道末段的回流弯道。借此,保持筒件及端盖的交接处会错开回流弯道的位置,故能避免保持筒件及端盖的交接处受滚珠转向时的冲击力及振动的影响而产生间隙,进而保持滚珠在滚动时的顺畅性,增加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线性滑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端盖与滑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持组件组与滑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端盖与保持组件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及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线性滑轨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线性滑轨使用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线性滑轨使用时的组合剖视图。
[0010]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 线性滑轨;10: 滑块;11:滑槽;111:顶部;112:底部;12:沟槽;13:贯通孔;20: 端盖;21:直通道凸片;22:回流槽;23:上保持片;232:定位部;24:下保持柱;241:定位部;30:保持组件组;31:保持筒件;310:回流弯道;311:管筒;312:回流管;313:直通道末段;314:定位部;32:侧向保持片;321:定位部;40:滚珠;50: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
[0012]请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线性滑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线性滑轨1,包括一滑块10、一对端盖20及数个保持组件组30。该对端盖20相对结合在该滑块10的二侧边。该对保持组件组30穿设该滑块10,该些保持组件组30结合该滑块10从而提供滚珠循环滚动的路径。更详细描述该线性滑轨1的结构如后。
[0013]请参照图2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端盖与滑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保持组件组与滑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端盖与保持组件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滑块10的截面大致呈一U形,且该滑块10具有一滑槽11、设置在该滑槽11的相对侧的数个沟槽12及数个贯通孔13。
[0014]该对端盖20结合在该滑块10相对的二侧边。各该端盖20在面向该滑块10的一侧面成型有数个直通道凸片21及数个回流槽22。具体而言,各该回流槽22邻靠各该直通道凸片21并位在接近该滑块10的一内侧。
[0015]再者,各该保持组件组30包含相对接并穿置在各该贯通孔13中的数个保持筒件31。各该保持筒件31包含一管筒311、一回流管312及自该回流管312延伸的一直通道末段313。又,该回流管312及该直通道末段313凸露在该管筒311的一末端。该管筒311的末端抵接在各该直通道凸片21的一端面从而封合该直通道末段313。此外,该回流管312罩合该回流槽22而形成连通该直通道末段313的一回流弯道310。
[0016]更详细地说,请参照图2。各该端盖20更具有一上保持片23。该上保持片23连接在相对的二回流槽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上保持片23的末端分别设置有一定位部232。该对端盖20的上保持片23穿置在该滑槽11的一顶部111并通过该些定位部232而相互抵接。
[0017]举例而言,其中一端盖20的上保持片23的末端定位部232可设置为一插销及一插孔。又,在相对的另一端盖20的上保持片23则可在末端定位部232对应设置为一插孔及一插销。据此,该对端盖20的二上保持片23相互抵接时即可达到定位效果。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该端盖20更具有间隔设置的数个下保持柱24。该些下保持柱24的末端分别设置有一定位部241。该对端盖20的下保持柱24穿置在该滑槽11的一底部112并通过该些下保持柱24的定位部241而相互抵接。
[0019]举例而言,其中一端盖20的下保持柱24可将末端的定位部241设置为一插销。又,在相对的另一端盖20的下保持柱24则可将末端的定位部241设置为一插孔。据此,该对端盖20的二下保持柱24相互抵接时即可达到定位效果。
[0020]请参图3及图4,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各该保持组件组30包含呈间隔设置且在一侧相连的数个保持筒件31。又,各该端盖20成型有呈间隔设置且位在该滑槽11的一侧的数个直通道凸片2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滑块,具有一滑槽、设置在该滑槽的相对侧的数个沟槽及数个贯通孔;一对端盖,结合在该滑块相对的二侧边,各该端盖在面向该滑块的一侧面成型有数个直通道凸片及数个回流槽;以及数个保持组件组,各该保持组件组包含相对接并穿置在各该贯通孔中的数个保持筒件,各该保持筒件包含一管筒、一回流管及自该回流管延伸的一直通道末段,该回流管及该直通道末段凸露在该管筒的一末端,该管筒的末端抵接在各该直通道凸片的一端面从而封合该直通道末段,且该回流管罩合该回流槽而形成连通该直通道末段的一回流弯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各该回流槽邻靠各该直通道凸片并位在接近该滑块的一内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各该端盖更具有一上保持片,该上保持片连接在相对的二回流槽之间,且该上保持片挡抵部分沟槽的一外侧从而保持数个滚珠不致移出该些沟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该上保持片的末端设置有一定位部,该对端盖的上保持片穿置在该滑槽的一顶部并通过该定位部而相互抵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各该端盖更具有间隔设置的数个下保持柱,该些下保持柱挡抵部分沟槽的一外侧从而保持数个滚珠不致移出该些沟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该些下保持柱的末端分别设置有一定位部,该对端盖的下保持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儒
申请(专利权)人:银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