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组件、其制备方法、冰箱技术

技术编号:3265218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管组件,其制备方法及具有该换热管组件的冰箱,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相互接触的毛细管以及回气管,所述换热管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换热管组外周的真空管;能够杜绝热传导、热对流等传热路径,仅剩下热辐射,即,所述真空管能够大幅提升所述换热管组件的绝热效果,减少所述换热管组件对制冷间室内的温度的影响,降低冰箱的热负荷,同时,杜绝了热传导、热对流等传热路径,能够使毛细管与回气管进行充分地热交换,从而,可以缩短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回气管的长度,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组件、其制备方法、冰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管组件、该换热管组件的制备方法及具有该换热管组件的冰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冰箱中,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一般将制冷系统中的毛细管与低压的回气管相接触形成换热管组件。回气管与毛细管的接触设置方式一般有两种:1)外接式,如将毛细管与回气管并排焊接在一起,或者将毛细管与回气管并排并通过铝箔紧固在一起,或者将毛细管缠绕在回气管的外周。2)内含式,即,将毛细管从回气管中穿过。
[0003]对于外接式的设置方式,一般另外设置套设于所述毛细管与回气管外周的软质套筒,以将所述毛细管、回气管与保温层间隔开,但是,所述软质套筒并不具有隔热的效果,所述毛细管与回气管上的热量直接通过保温层进行传热,由于其距制冷间室较近,且其温度与制冷间室内的温差较大,导致制冷间内的热负荷较大,对冰箱的热负荷影响较大,同时,为了使毛细管与回气管换热完全,需要使毛细管与回气管的长度较长,导致成本增加。
[0004]对于内含式的设置方式,虽然毛细管在回气管的内部直接与冷却介质换热,换热效果好,但是,由于毛细管处于冷却介质中,因此会对冷却介质产生扰流,增加了压缩机工作时的噪音。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换热管组件、该换热管组件的制备方法及具有该换热管组件的冰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管组件、该换热管组件的制备方法及具有该换热管组件的冰箱。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管组件,包括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相互接触的毛细管以及回气管;所述换热管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换热管组外周的真空管。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真空管内的吸气剂和/或干燥剂。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组件还包括用以将所述换热管组固定于所述真空管内的支撑件。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换热管组的外周的支撑套、位于所述支撑套朝向所述真空管的内壁的一侧的多个支撑片。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套的截面呈圆形,且所述支撑套的外径小于所述真空管的内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支撑件沿所述真空管的轴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真空管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回气管与所述毛细管并排设置。
[001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管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将毛细管以及回气管相互接触形成换热管组;
[0016]将所述换热管组放置于真空管中;
[0017]将所述真空管抽真空并封闭所述真空管的开口。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将所述换热管组放置于真空管中“与”将所述真空管抽真空“之间,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真空管内放入吸气剂和/或干燥剂。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将毛细管以及回气管相互接触形成换热管组“与”将所述换热管组放置于真空管中“之间,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支撑件套设于所述换热管组外周或者将支撑件置于所述真空管内。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将所述真空管抽真空并封闭所述真空管的开口具体为:
[0021]封闭所述真空管两端的端部开口;
[0022]将所述真空管上用以抽真空的抽真空开口连接至真空泵上;
[0023]对所述真空管加热,并启动所述真空泵至预设真空度;
[0024]封闭所述抽真空开口。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真空管加热的温度为不低于70℃;所述预设真空度为1pa。
[002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上述的换热管组件;或者所述冰箱包括采用上述的换热管组件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换热管组件。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换热管组件,通过在换热管组的外周套设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真空管,能够杜绝热传导、热对流等传热路径,仅剩下热辐射,即,所述真空管能够大幅提升所述换热管组件的绝热效果,减少所述换热管组件对制冷间室内的温度的影响,降低冰箱的热负荷,同时,杜绝了热传导、热对流等传热路径,能够使毛细管与回气管进行充分地热交换,从而,可以缩短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回气管的长度,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换热管组件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所示的换热管组件中的真空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换热管组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请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管组件100,包括换热管组1、套设于所述换热
管组1外周的真空管2,所述真空管2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
[0033]所述换热管组1包括相互接触的毛细管11以及回气管12,在具有该换热管组件100的制冷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毛细管11与回气管12内的制冷液相向流动,所述毛细管11在节流时与回气管12换热,使进入蒸发器的液体得到过冷,减少了在节流中可能产生有害的闪发气体,减少了闪发气体在制冷剂中的比容,增加了液体制冷剂的密度和节流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制冷量,即提高了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毛细管11在过冷的同时,回气管12里的低压蒸汽也得到了过热,可以避免回气中可能存在的过潮过湿蒸汽进入压缩机,给压缩机带来液击事故。
[003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毛细管11与所述回气管12并排设置,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毛细管11也可以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回气管12的外周。
[0035]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毛细管11与所述回气管12之间通过焊料焊接在一起,连接比较稳定且成本较低。当然,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铝箔缠绕的方式较所述毛细管11与所述回气管12并排固定在一起。
[0036]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所述换热管组1的外周套设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真空管2,能够杜绝热传导、热对流等传热路径,仅剩下热辐射,即,所述真空管2能够大幅提升所述换热管组件100的绝热效果,减少所述换热管组件100对制冷间室内的温度的影响,降低冰箱的热负荷,同时,杜绝了热传导、热对流等传热路径,能够使毛细管11与回气管12进行充分地热交换,从而,可以缩短所述毛细管1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组件,包括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相互接触的毛细管以及回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换热管组外周的真空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真空管内的吸气剂和/或干燥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件还包括用以将所述换热管组固定于所述真空管内的支撑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换热管组的外周的支撑套、位于所述支撑套朝向所述真空管的内壁的一侧的多个支撑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的截面呈圆形,且所述支撑套的外径小于所述真空管的内径。6.如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支撑件沿所述真空管的轴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真空管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与所述毛细管并排设置。8.一种换热管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毛细管以及回气管相互接触形成换热管组;将所述换热管组放置于真空管中;将所述真空管抽真空并封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站站李鹏王海娟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