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液压模拟试验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494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液压模拟试验台,包括半车模拟台架、半车导向架、前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后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所述半车模拟台架通过前后车轮支撑于前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和后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台面之上;所述前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和后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通过激振台固定杆固定在半车导向架的底部框架上;所述半车模拟台架通过中心轴的两端安装于半车导向架的轴承总成组件内,实现半车模拟台架在垂直方向及俯仰方向上的运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液压模拟试验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液压模拟试验台,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全球商用车面向“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作为底盘系统的重要构成,悬架技术在电控化、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也表现出了清晰的发展脉络。其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悬架电控技术和材料技术两方面,其中电控技术的发展态势体现在被动悬架技术向主动悬架技术的发展。
[0003]较之传统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作为一类日益兴起的新型悬架系统结构自诞生之日起便被人们寄予厚望。其通过安装额外的有源力发生装置(如:液压执行机构、气动执行机构及电磁执行机构等)产生实时力矩以抵抗或吸收路面干扰,以此获得更好的减振性能。而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控单元模块功能不断丰富,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成本不断降低且精度不断提高,针对主动悬架系统所研发的各类先进控制算法更是为进一步提升主动悬架系统性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0004]但现有的主动悬架系统控制方法性能测试研究中,研究人员多依赖四分之一车辆主动悬架系统测试平台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但这种测试平台仅可验证所提控制方法在车辆主动悬架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控制效果,而忽略了实际车辆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俯仰运动。因此,为了更加贴合车辆实际的运动状态,设计同时兼顾车辆俯仰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模拟试验台,对后续主动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在实际车辆主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液压模拟试验台,以用于验证半车模拟台架在垂直的运动,同时还能用于验证俯仰方向上的运动。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液压模拟试验台,包括半车模拟台架1、半车导向架2、前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3、后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4;所述半车模拟台架1通过前后车轮121支撑于前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3和后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4台面之上;所述前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3和后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4通过激振台固定杆218固定在半车导向架2的底部框架202上;所述半车模拟台架1通过中心轴101的两端安装于半车导向架2的轴承总成组件204内,实现半车模拟台架1在垂直方向及俯仰方向上的运动。
[0007]所述半车模拟台架1呈前后对称结构,包括载物架103,两组以载物架103呈前后对称布置的两组车轮组件120、摆臂组件130、中心轴101、轴承座102、液压缸上铰接座104、弹簧阻尼器上铰接座105、摆臂轴承座106、弹簧阻尼器支撑梁107、液压缸支撑梁108、弹簧阻尼器109、液压主动缸110、弹簧阻尼器下铰接座111和液压缸下铰接座112;两组结构相同,以其中一组为例:所述中心轴101与轴承座102固定;轴承座102与载物架103的对称轴位置连接;摆臂轴承座106固定在载物架103的下端内侧,弹簧阻尼器支撑梁107、液压缸支撑梁
108与载物架103连接;弹簧阻尼器109上下两端分别与弹簧阻尼器上铰接座105和弹簧阻尼器下铰接座111连接,弹簧阻尼器上铰接座105固定在弹簧阻尼器支撑梁107的对应位置,弹簧阻尼器下铰接座111与摆臂组件130连接;液压主动缸110的液压缸上下两端分别与液压缸上铰接座104和液压缸下铰接座112连接,液压缸上铰接座104固定在液压缸支撑梁108的中间位置,液压缸下铰接座112与摆臂组件130连接;摆臂组件130一端通过摆臂轴131的末端与固定在载物架103的摆臂轴承座106内径配合转动,摆臂组件130另一端安装车轮组件120;相互平行的弹簧阻尼器109、液压主动缸110的轴线均与车轮组件120中轮轴123轴线垂直,中心轴101的轴线与轮轴123轴线平行。
[0008]所述摆臂组件130包括摆臂轴131、摆臂轴承132、摆臂横梁133、弹簧阻尼器摆臂支撑梁134、液压缸摆臂支撑梁135、摆臂梁136、角座137;所述摆臂轴131与摆臂轴承132固定;所述摆臂轴承132与摆臂梁136的上端连接;从一组倾斜布置的摆臂梁136一端往另一端固定摆臂横梁133、弹簧阻尼器摆臂支撑梁134、液压缸摆臂支撑梁135、车轮组件120,依次从上往下布置的摆臂横梁133、弹簧阻尼器摆臂支撑梁134、液压缸摆臂支撑梁135两端分别通过角座137与摆臂梁136连接;两个弹簧阻尼器下铰接座111分别与弹簧阻尼器摆臂支撑梁134的两端连接;液压缸下铰接座112与液压缸摆臂支撑梁135的中间位置连接。
[0009]所述车轮组件120包括车轮121、保持架122、轮轴123、轴套124;所述轮轴123外径与车轮121内径配合转动,轴套124安装在车轮121与保持架122之间;轮轴123的两端均有螺纹,通过螺母安装于保持架122的凹槽内;轮轴123的轴线与摆臂组件130中摆臂轴131中心线平行,整个车轮组件120通过贯穿保持架122通孔的螺栓与摆臂组件130中摆臂梁136的末端连接。
[0010]所述的半车导向架2包括导向架竖梁201、底部框架202、橡胶减振垫203、轴承总成组件204、直线导轨205、导向架上横梁Ⅰ206、导向架角件207、直线导轨固定座208、导向架大角件209、导向架上横梁Ⅱ210、导向架中横梁211、导向架下横梁角件212、导向架下横梁213、导向架45度加强梁Ⅰ214、导向架45度加强梁Ⅱ215、导向架斜加强梁Ⅰ216、导向架斜加强梁Ⅱ217、激振台激振台固定杆218、激振台固定杆角件219;所述半车导向架2为铝合金型材框架结构,导向架竖梁201上端一侧通过导向架角件207与导向架上横梁Ⅰ206连接,导向架竖梁201上端与一侧垂直的另一侧通过导向架大角件209与导向架上横梁Ⅱ210连接,导向架上横梁Ⅰ206、导向架上横梁Ⅱ210呈垂直布置;导向架中横梁211的两端分别通过导向架大角件209与两根导向架竖梁201的中间部分连接,导向架上横梁Ⅱ210、导向架中横梁211呈平行布置;所述直线导轨205的两端分别通过直线导轨固定座208与导向架上横梁Ⅱ210和导向架中横梁211连接,直线导轨205与直线导轨固定座208固定,直线导轨固定座208分别与对应的导向架上横梁Ⅱ210、导向架中横梁211连接;轴承总成组件204与垂直安装的直线导轨205配合进行上下滑动;与导向架上横梁Ⅰ206呈平行布置的导向架下横梁213通过导向架下横梁角件212与两根导向架竖梁201的下半部分连接;所述导向架斜加强梁Ⅰ216与导向架斜加强梁Ⅱ217呈九十度夹角通过角件安装在安装导向架中横梁211的两根导向架竖梁201之间;所述导向架45度加强梁Ⅰ214的两端分别通过角件与导向架下横梁213和底部框架202连接;所述导向架45度加强梁Ⅱ215的两端分别通过角件与导向架下横梁213和底部框架202连接,导向架45度加强梁Ⅰ214、导向架45度加强梁Ⅱ215连接的导向架下横梁213两侧为两垂直侧;所述激振台激振台固定杆218通过激振台固定杆角件219与底部框架202
连接;导向架竖梁201底端通过角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液压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半车模拟台架(1)、半车导向架(2)、前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3)、后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4);所述半车模拟台架(1)通过前后车轮(121)支撑于前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3)和后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4)台面之上;所述前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3)和后液压系统模拟激振台(4)通过激振台固定杆(218)固定在半车导向架(2)的底部框架(202)上;所述半车模拟台架(1)通过中心轴(101)的两端安装于半车导向架(2)的轴承总成组件(204)内,实现半车模拟台架(1)在垂直方向及俯仰方向上的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液压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车模拟台架(1)呈前后对称结构,包括载物架(103),两组以载物架(103)呈前后对称布置的两组车轮组件(120)、摆臂组件(130)、中心轴(101)、轴承座(102)、液压缸上铰接座(104)、弹簧阻尼器上铰接座(105)、摆臂轴承座(106)、弹簧阻尼器支撑梁(107)、液压缸支撑梁(108)、弹簧阻尼器(109)、液压主动缸(110)、弹簧阻尼器下铰接座(111)和液压缸下铰接座(112);两组结构相同,以其中一组为例:所述中心轴(101)与轴承座(102)固定;轴承座(102)与载物架(103)的对称轴位置连接;摆臂轴承座(106)固定在载物架(103)的下端内侧,弹簧阻尼器支撑梁(107)、液压缸支撑梁(108)与载物架(103)连接;弹簧阻尼器(109)上下两端分别与弹簧阻尼器上铰接座(105)和弹簧阻尼器下铰接座(111)连接,弹簧阻尼器上铰接座(105)固定在弹簧阻尼器支撑梁(107)的对应位置,弹簧阻尼器下铰接座(111)与摆臂组件(130)连接;液压主动缸(110)的液压缸上下两端分别与液压缸上铰接座(104)和液压缸下铰接座(112)连接,液压缸上铰接座(104)固定在液压缸支撑梁(108)的中间位置,液压缸下铰接座(112)与摆臂组件(130)连接;摆臂组件(130)一端通过摆臂轴(131)的末端与固定在载物架(103)的摆臂轴承座(106)内径配合转动,摆臂组件(130)另一端安装车轮组件(120);相互平行的弹簧阻尼器(109)、液压主动缸(110)的轴线均与车轮组件(120)中轮轴(123)轴线垂直,中心轴(101)的轴线与轮轴(123)轴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液压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组件(130)包括摆臂轴(131)、摆臂轴承(132)、摆臂横梁(133)、弹簧阻尼器摆臂支撑梁(134)、液压缸摆臂支撑梁(135)、摆臂梁(136)、角座(137);所述摆臂轴(131)与摆臂轴承(132)固定;所述摆臂轴承(132)与摆臂梁(136)的上端连接;从一组倾斜布置的摆臂梁(136)一端往另一端固定摆臂横梁(133)、弹簧阻尼器摆臂支撑梁(134)、液压缸摆臂支撑梁(135)、车轮组件(120),依次从上往下布置的摆臂横梁(133)、弹簧阻尼器摆臂支撑梁(134)、液压缸摆臂支撑梁(135)两端分别通过角座(137)与摆臂梁(136)连接;两个弹簧阻尼器下铰接座(111)分别与弹簧阻尼器摆臂支撑梁(134)的两端连接;液压缸下铰接座(112)与液压缸摆臂支撑梁(135)的中间位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液压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120)包括车轮(121)、保持架(122)、轮轴(123)、轴套(124);所述轮轴(123)外径与车轮(121)内径配合转动,轴套(124)安装在车轮(121)与保持架(122)之间;轮轴(123)的两端均有螺纹,通过螺母安装于保持架(122)的凹槽内;轮轴(123)的轴线与摆臂组件(130)中摆臂轴(131)中心线平行,整个车轮组件(120)通过贯穿保持架(122)通孔的螺栓与摆臂组件(130)中摆臂梁(136)的末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车主动悬架系统液压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车
导向架(2)包括导向架竖梁(201)、底部框架(202)、橡胶减振垫(203)、轴承总成组件(204)、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博侯会东那靖高贯斌韩世昌陈新邱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