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470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与应用领域。使用掺杂有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邻苯二甲酸二辛脂改性聚(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一种高效、智能自切换、零能耗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涉及利用无机颗粒掺杂调控复合材料光谱选择性,具有可逆形状记忆效应聚氨酯的合成,以及双模式器件结构设计的研究,属于纳米材料与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热管理在人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应用场景要求的不同,研究者开发了各种热管理技术,但它们大多是以消耗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为代价实现高效的控温能力,这使得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严重破坏了全球气候,造成了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因此,开发低能耗甚至零能耗的高效热管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0003]辐射热管理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无能耗热管理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技术的关键是热管理材料具有独特的电磁频谱,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辐射热源

太阳和超低温冷源

外太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地球上的环境条件是动态的。这就要求辐射热管理器件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动态调整热管理模式,从而获得稳定的控温效果。
[0004]现有的双模式热管理技术中,尽管可以依靠太阳加热或辐射冷却实现无能耗的热管理,但仍需消耗能源(例如电能或机械能)实现热管理模式的切换。这些热管理技术只能称为低能耗或准零能耗,并未完全发挥辐射热管理技术零能耗的特点。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根据所处环境的动态变化自主选择合适的热管理模式,且从模式切换到热管理整体运行过程中实现真正零能耗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仍是一项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零能耗双模式的辐射热管理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在热管理及热管理模式切换过程中存在能耗的缺点。该器件的冷能耗加热和制冷完全由两个高选择性的电磁频谱实现,而两种热管理模式之间的无能耗切换是通过温度灵敏的形状记忆材料自发形态调整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模式热管理器件,所述器件包含辐射冷却层、感温驱动层和太阳加热层。
[0008]所述辐射冷却层上层由含有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改性聚(4

甲基
‑1‑
戊烯)构成,下层由水性粘接剂构成。
[0009]所述感温驱动层由具有可逆形状记忆效应的聚氨酯构成。
[0010]所述太阳加热层由镀有三氧化二铬纳米颗粒的铝板构成。
[0011]所述高效、智能自切换、零能耗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由辐射冷却层粘接在具有可逆形状记忆效应的聚氨酯薄膜表面,利用双面胶带将上述两层的薄膜直接粘接到太阳能加热层的边界处,获得完整器件结构。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模式热管理器件的制备方法,该热管理器件是将辐射冷却层和感温驱动层直接粘接作为整体,利用双面胶带将上述两层的薄膜直接粘接到太阳能加热层的边界处,获得完整器件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0013](1)将聚(4

甲基
‑1‑
戊烯)颗粒完全溶解于环己烷溶剂中,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按比例与聚(4

甲基
‑1‑
戊烯)溶液混合,超声获得均匀分散的混合液作为冷却层的前驱体溶液;多次刮涂

烘干,获得冷却层;将水性粘接剂刮涂在冷却层表面,烘干后获得薄膜即为辐射冷却层;
[0014](2)将聚己内酯和聚四氢呋喃按照比例在室温下完全溶解于三氯甲烷中,按比例加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至溶液中,室温下反应,将反应产物倒入模具中,待溶剂挥发即得到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聚氨酯薄膜;
[0015](3)将聚氨酯薄膜90℃高温状态下拉长,并保持状态冷却至室温;将拉长后的聚氨酯薄膜在55℃下恢复,即完成编程处理,得到具有可逆形状记忆效应的聚氨酯薄膜;将辐射冷却胶带与编程后的形状记忆聚氨酯薄膜粘贴在一起,制成辐射冷却胶带

形状记忆聚氨酯层压结构;多条层压结构并排放置,由透明胶带连接,构成一定大小的层压薄膜;
[0016](1)利用双面胶带,将辐射冷却胶带

形状记忆聚氨酯层压薄膜与太阳加热层粘接,
[0017]完成双模式热管理器件的组装。
[0018]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具有高效、智能自切换、零能耗的特点。
[0020](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器件制备方法简单,且原材料价格低廉易得,成本低;
[002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利用高选择性的电磁光谱实现无能耗的热管理。加热模式下,太阳辐射吸收率>90%,红外发射率小于<10%;冷却模式下,太阳辐射反射率>85%,红外发射率大于>90%;
[002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通过感知温度变化,无能耗的自动调节电磁光谱特性;
[0023](4)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热管理器件,可以在958.7W/m2的平均太阳辐射下,加热模式获得859.8W/m2的平均加热功率密度(光热转化效率为91%),冷却模式获得126.0W/m2的平均冷却功率密度。在热管理以及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均没有任何外部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0024]图1双模式热管理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在加热和冷却模式下的吸收率/发射率电磁光谱;
[0026]图3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在实际测试中的时间分辨太阳加热和辐射冷却热通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让器件的制作过程及其特性更加清晰易懂,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根据上述目的,一种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0029](1)取0.5g聚(4

甲基
‑1‑
戊烯)颗粒加入至20ml环己烷中,在60℃下搅拌至颗粒完全溶解;然后取1.355g金红石二氧化钛颗粒以及0.148g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加入溶液中,通过超声使其均匀分散得到混合液作为冷却层的前驱体溶液;取适量前驱体溶液于洁净干燥的不锈钢钢板上刮涂,完成后将不锈钢钢板置于80℃的热台上,使溶剂完全挥发,重复所述刮涂步骤,至辐射冷却层厚度达到75μm为止;最后取适量的水溶性胶水作为粘合剂,均匀涂抹在辐射冷却层表面,制成辐射冷却胶带。
[0030](2)取聚四氢呋喃(Mn=250)0.06125g和聚己内酯(平均Mn=36000)0.18g加入至15ml三氯甲烷中,在室温下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80μl以及适量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种单体质量和的1%)加入溶液中,室温下反应3.5h;待反应完成后,将酯化反应产物倒入光滑平整的不锈钢培养皿中,室温下挥发溶剂即可得到具有二阶段可逆形状记忆效应的聚氨酯薄膜,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具有三层结构,由上至下分别为:辐射冷却层、感温驱动层和太阳能加热层;所述辐射冷却层上层由含有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改性聚(4

甲基
‑1‑
戊烯)构成,下层由水性粘接剂构成;所述感温驱动层由具有可逆形状记忆效应的聚氨酯构成;所述太阳加热层由镀有三氧化二铬纳米颗粒的铝板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冷却层,将含有金红石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改性聚(4

甲基
‑1‑
戊烯)作为冷却层,将水性粘接剂作为粘接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驱动层由聚己内酯、聚四氢呋喃以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在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催化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获得;得到的聚氨酯材料具有可逆形状记忆效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其特征在于:辐射冷却层的太阳辐射反射率>85%,红外发射率>9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其特征在于:太阳加热层的太阳辐射吸收率>90%,红外发射率<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其特征在于:辐射冷却层和感温驱动层的整体可在温度>35℃时自动展平,在温度<35℃时自动卷曲。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双模式热管理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器件依靠感知温度变化实现热管理模式切换,加热模式下,获得859.8W/m2的平均加热功率密度;冷却模式下,获得126.0W/m2的平均冷却功率密度。8.一种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双模式热管理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儒军张权吕艺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