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铅蓄电池的电极板,尤其是一种制造铅酸蓄电池极板的板栅。
技术介绍
公知的铅酸蓄电池板栅包括边框、极耳、竖筋条和模筋条。边框主要是防止板栅在涂膏过程中变形、撕裂,竖、横筋条互相交叉结合以支撑活性物质,并加强板栅的强度,其中竖筋条还主要起传递电流作用,极耳用以集电汇流并焊接并联极板。铅蓄电池的容量、寿命、起动、充电接受等主要性能很大程序为板栅设计所决定。现有普通常用的蓄电池板栅,最常见的是竖、横筋条交叉的矩形板栅,它具有制作方便的优点,但这样竖、横筋条均匀分布的设计,使电流的分布极不均衡,在极耳区具有较大的电压降损失,而极板下部的活性物质利用率不高。这种结构的另一缺点是横筋条过密,横筋条与竖筋条的截面较相近,它使极板的含铅膏量减小,即减小铅膏与板栅的质量比,不利于电流沿竖筋条向极耳传递。为此需要不断对板栅进行探索并进行结构改进,例如加斜筋、幅射型,把原来垂直的竖筋条改成由经向幅射的斜筋等,但这些改进仍然不能解决极板对角存的电流分布死角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蓄电池行业提供一种电流分布均匀,使用寿命长的冲压式优质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