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四面体框架核酸在治疗癫痫的药物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580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四面体框架核酸在治疗癫痫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四面体框架核酸由4条单链DNA经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所述4条单链DNA的序列分别一对一地选自SEQ ID NO.1~4的所述序列。四面体框架核酸能够通过减轻脑部海马区内胶质细胞的增生以及炎症因子释放所导致的神经炎症,抑制炎性胶质细胞内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下调,从而利于兴奋性谷氨酸的代谢,减轻谷氨酸的累积及由此造成的神经兴奋性。因此,四面体框架核酸能够有效控制癫痫的异常放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O.1~4的所述序列。
[0009]进一步地,上述四面体框架核酸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四面体框架核酸的4条单链DNA置于足以使其变性的温度下维持10min以上,再将温度降低到2~8℃维持20min以上。
[0010]更进一步地,上述四面体框架核酸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DNA四面体的4条单链置于95℃下维持10min,再将温度降低到4℃维持20min以上。
[0011]进一步地,上述药物是治疗癫痫的药物。
[0012]更进一步地,上述药物是治疗神经元膜电位异常去极化所致癫痫的药物。
[0013]更进一步地,上述药物是减轻神经炎症的药物。
[0014]更进一步地,上述药物是减轻胶质细胞增生的药物。
[0015]更进一步地,上述减轻胶质细胞增生的药物是减轻小胶质细胞增生和/或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药物。
[0016]更进一步地,上述药物是缓解神经超兴奋性的药物。
[0017]更进一步地,上述药物是降低海马区谷氨酸水平的药物。
[0018]更进一步地,上述药物是减轻海马区氧化应激损伤和/或提高海马区谷氨酸代谢的药物。
[0019]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四面体框架核酸在治疗癫痫的药物中的新用途。四面体框架核酸能够通过减轻胶质细胞增生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病灶区的神经炎症;并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下降,加快兴奋性的谷氨酸代谢,从而降低病灶区谷氨酸的水平,降低由此引起的神经超兴奋性。因此,四面体框架核酸能够有效治疗癫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术语:癫痫:指临床上最常见的癫痫疾病,系由神经元本身膜电位出现异常去极化所导致的同步放电,与MS所伴发的癫痫症状在发病及治疗机制上具有本质的区别;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癫痫与实验所用的动物模型均是由神经元本身膜电位出现异常去极化所导致的同步放电引起的癫痫疾病模型。
[0021]神经超兴奋性是指:神经元在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后,兴奋性异常升高的一种状态,它以自发放电发生率增加、刺激阚值普遍降低以及出现交感敏化现象为主要特点。
[0022]显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0023]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四面体框架核酸及其单链的PAGE电泳图。
[0025]图2是四面体框架核酸及其单链的毛细管电泳图。
[0026]图3是四面体框架核酸的粒径图。
[0027]图4是四面体框架核酸的Zeta电位图。
[0028]图5是四面体框架核酸的透射电镜图。
[0029]图6是各组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数量的荧光图和统计分析图(Ctrl:正常组;
Ctrl+tFNA:四面体对照组;SE:造模组;SE+tFNA:治疗组)。
[0030]图7是各组小鼠海马区星型胶质细胞数量的荧光图和统计分析图(Ctrl:正常组;Ctrl+tFNA:四面体对照组;SE:造模组;SE+tFNA:治疗组)。
[0031]图8是各组小鼠海马区炎症因子的WB图和统计分析图(Ctrl:正常组;Ctrl+tFNA:四面体对照组;SE:造模组;SE+tFNA:治疗组)。
[0032]图9是各组小鼠海马区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水平的统计分析图(Ctrl:正常组;Ctrl+tFNA:四面体对照组;SE:造模组;SE+tFNA:治疗组)。
[0033]图10是各组小鼠海马区谷氨酰胺合成酶以及抗氧化蛋白MnSOD的WB图和统计分析图(Ctrl:正常组;Ctrl+tFNA:四面体对照组;SE:造模组;SE+tFNA:治疗组)。
[0034]图11是各组小鼠海马区癫痫波的脑电图和统计分析图(Ctrl:正常组;Ctrl+tFNA:四面体对照组;SE:造模组;SE+tFNA:治疗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专利技术所用原料与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所得。
[0036]实施例1、DNA四面体的合成
[0037]将四条DNA单链(S1、S2、S3、S4)溶解于TM Buffer(10mM Tris

HCl,50mM MgCl2,pH=8.0)中,四条DNA单链的终浓度为1μM,充分混合,迅速加热至95℃保持10分钟,之后迅速降温至4℃并维持20分钟以上,即可得到四面体框架核酸。
[0038]四条单链的序列如下:
[0039][0040][0041]合成后的四面体框架核酸,PAGE凝胶电泳(图1)和毛细管电泳(图2)可见四面体骨架核酸大小约为180KD,可认为四面体框架核酸已成功合成。四面体粒径大小约为20.12nm(图3),电位为

6.29mV(图4)。使用透射电镜观察,镜下可见特征的四面体结构(图5)。
[0042]以下通过实验例证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3]实验例1、四面体框架核酸对脱髓鞘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
[0044]1、实验方法
[0045]模型动物:采用Pilocarpine诱导ICR小鼠制备癫痫持续状态的模型,探究四面体
框架核酸调控胶质增生及神经炎症以及神经元兴奋性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取10周龄ICR雄性小鼠,共38只。分为正常组9只,四面体对照组9只,模型组10只,治疗组10只。治疗组于癫痫发作后4小时开始给予尾静脉注射四面体框架核酸(1000nM),间隔24小时注射一次,连续注射14天。四面体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四面体框架核酸每天注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
[0046]相关指标检测:四面体注射结束后第二天,取小鼠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用Iba

1、GFAP标记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的数量变化。WB检测小鼠海马内炎症因子(IL

1β,IL

6,TNFα)水平的变化。同时,利用高效液相的方法检测海马组织内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其代谢产物谷氨酰胺水平的变化,并用WB的方法进一步检测谷氨酰胺合成酶水平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相关的蛋白MnSOD的水平变化,最后我们通过脑电图检测的方式记录并分析比较各组小鼠海马区癫痫波的频率。
[0047]2、实验结果
[0048](1)免疫荧光发现造模组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出现明显的增多,而治疗组对比其变化,有明显减少的小胶质细胞,说明四面体框架核酸减轻了小胶质细胞的增生(图6)。
[0049](2)免疫荧光发现造模组小鼠海马区星型胶质细胞出现明显的增多,而治疗组对比其变化,有明显减少的星型胶质细胞数量,说明四面体框架核酸减轻了星型胶质细胞的增生(图7)。
[0050](3)WB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四面体框架核酸在治疗癫痫的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体框架核酸由4条单链DNA经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所述4条单链DNA的序列分别一对一地选自SEQ ID NO.1~4的所述序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体框架核酸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四面体框架核酸的4条单链DNA置于足以使其变性的温度下维持10min以上,再将温度降低到2~8℃维持20min以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体框架核酸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DNA四面体的4条单链置于95℃下维持10min,再将温度降低到4℃维持20min以上。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云锋蔡潇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