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芯卷绕针及卷绕针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410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电芯卷绕针及卷绕针固定结构,卷绕完成时,卷针能顺利抽出,不会损伤电芯或造成电芯内极片、隔膜螺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结构,电池电芯卷绕针及卷绕针固定结构,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配合形成的卷绕针,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分别固定在第一卷针座和第二卷针座上,在卷针的一表面上设有凸台和凹槽,凹槽设于卷针的一端,并从卷针内延伸到卷针外,第一卷针的凸台与第二卷针的凹槽滑动配合,第一卷针的凹槽与第二卷针的凸台滑动配合,在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两表面之间形成一空隙。(*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电池生产中卷绕电芯用的卷绕针及卷绕针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池生产中,电池正负极片是通过卷绕形成电芯的,在卷绕中卷绕针的结构对卷绕的电芯的质量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在卷绕完成时,将卷针或塞片拔出的时候,容易导致刮破隔膜,以致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隔膜的破损而使得正负极可能直接接触短路,导致安全隐患。所以,卷针的结构和设计对于电芯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专利200520121551.X公开了一种卷针结构,采用卷针和塞片的设计,卷针和塞片重叠,且塞片为中空的,这样可以使得卷绕完成之后拔出时减少磨擦力和磨擦面,可以很容易地拔出塞片,同时降低了拔卷针的动作对于电池隔膜的影响。但是上述的专利采用了塞片设计,需要采用手工安装和拔出塞片,适用于半自动化生产,而且,塞片在拔出的过程中,仍然容易地损伤电芯。另外如图8所示的现有的另一种卷针设计,在同一侧卷针座上固定上卷针和下卷针,实现对极片的卷绕,虽然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的问题:1、上、下卷针在同一侧,卷针尾端支撑力不足,在工作过程中易变形,影响电芯扭曲、变形。-->2、上、下卷针闭合面为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电芯卷绕针及卷绕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配合形成的卷绕针,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分别固定在第一卷针座和第二卷针座上,在卷针的一表面上设有凸台和凹槽,凹槽设于卷针的一端,并从卷针内延伸到卷针外,第一卷针的凸台与第二卷针的凹槽滑动配合,第一卷针的凹槽与第二卷针的凸台滑动配合,在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两表面之间形成一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电芯卷绕针及卷绕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配合形成的卷绕针,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分别固定在第一卷针座和第二卷针座上,在卷针的一表面上设有凸台和凹槽,凹槽设于卷针的一端,并从卷针内延伸到卷针外,第一卷针的凸台与第二卷针的凹槽滑动配合,第一卷针的凹槽与第二卷针的凸台滑动配合,在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两表面之间形成一空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卷绕针及卷绕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凸台高度长于凹槽深度,使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通过凸台和凹槽配合时,能在两表面之间形成空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卷绕针及卷绕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卷针的一端上形成卷针柄,凸台设于在靠近卷针柄一端的表面上,凹槽设于表面上的另一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卷绕针及卷绕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凸台呈半圆柱形,凹槽呈圆柱槽形,使凸台和凹槽可以以任一角度相配合,在凸台靠近凹槽一端上形成导向斜角,在凹槽靠近卷针的顶端也形成导向斜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卷绕针及卷绕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卷绕针的截面形状呈圆形、长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石晶汪正堂陈叱冯岸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高威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