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379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侧板,侧板位于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并与上底板和下底板固定后,在上底板、下底板以及侧板之间形成容纳腔体;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压紧机构,每个压紧机构包括支撑座以及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相对布置,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体中,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的另一部分位于容纳腔体外部且与上底板配合,支撑座固定在上底板上且位于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提升加工效率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提升加工效率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提升加工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溢流阀是一种液压压力控制阀,在液压设备中主要起定压溢流、稳压、系统卸荷和安全保护作用。溢流阀在生产制造出来后,需要对其壳体外表面进行打磨处理,除去其表面多余的毛刺,从而有利于后续喷涂保护层。
[0003]目前,现有的溢流阀壳体在打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通过人工利用打磨机械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强度较高,时耗较长,打磨效率较低,从而导致壳体制造周期较长;人工手动打磨时会因壳体表面凹凸不平导致打磨过程较为困难,可能出现凹凸处未能打磨的情况发生,导致打磨效果较差,从而降低了溢流阀壳体的生产质量。若采用机器自动打磨,则需要对溢流阀壳体进行定位,否则在打磨过程中出造成溢流阀壳体移动的情况,导致溢流阀壳体的打磨效率以及精度均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实用新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加工效率的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
[0005]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上底板、下底板、侧板,侧板位于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并与上底板和下底板固定后,在上底板、下底板以及侧板之间形成容纳腔体;
[0006]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压紧机构,每个压紧机构包括支撑座以及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相对布置,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体中,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的另一部分位于容纳腔体外部且与上底板配合,支撑座固定在上底板上且位于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之间。
[0007]进一步,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压紧部件、第一铰接部件、第一铰接座,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压紧部件铰接,第一压紧部件与第一铰接部件的一端铰接,第一铰接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铰接座铰接。
[0008]进一步,第一压紧部件呈叉形,第一压紧部件的中部设有与第一驱动器铰接的第一铰接部,第一压紧部件的中部还设有与第一驱动器铰接的第二铰接部。
[0009]进一步,第二压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器、至少一组第二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包括第二压紧部件、第二铰接部件、第二铰接座,第二压紧部件的一端与第二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铰接,第二压紧部件的中部与第二铰接部件的一端铰接,第二铰接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座铰接。
[0010]进一步,底座还包括位于容纳腔体内的间隔板,间隔板分别与上底板和下底板固定。
[0011]进一步,还包括对溢流阀壳体周面进行限位的第一定位机构,第一定位机构包括
第一侧挡座、定位柱,第一侧挡座与上底板或者支撑座固定,定位柱固定在第一侧挡座上。
[0012]进一步,压紧机构为多组,所述装夹装置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支撑座之间的第二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包括对相邻两个溢流阀壳体中的其中一个溢流阀壳体形成定位的第二侧挡座,以及对相邻两个溢流阀壳体中的另一个溢流阀壳体形成定位的定位部件,第二侧挡座与上底板或者支撑座,定位部件与第二侧挡座固定。
[0013]由于溢流阀壳体平放后的高度较低,因此,将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的一部分配置在容纳腔体中,而另一部分则配置在容纳腔体的外部,这样可以缩短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与溢流阀壳体之间的间距,从而使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对溢流阀壳体产生轴向的压紧力。溢流阀壳体在被压紧后,在打磨过程中受打磨机器的作用力时,就不会出现位移的情况。由于本技术的装夹装置上配置了多组压紧机构,因此一次性可以装夹多个溢流阀壳体,这样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的剖视图;
[0017]图4为第一压紧部件的示意图;
[0018]图5为第二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0019]附图中的标记:
[0020]溢流阀壳体A,上底板1,下底板2,侧板3,容纳腔体4,间隔板4a,支撑座5,第一驱动器6,第一压紧部件7,第一铰接部7a,第二铰接部7b,第一铰接部件8,第一铰接座9,第二驱动器10,第二压紧部件11,第二铰接部件12,第二铰接座13,第一侧挡座14,定位柱15,第二侧挡座16,定位部件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图1至图5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2]本技术的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上底板1、下底板2、侧板3,侧板3位于上底板1和下底板2之间并与上底板1和下底板2固定后,在上底板1、下底板2以及侧板3之间形成容纳腔体4。
[0023]所述装夹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压紧机构,每个压紧机构包括支撑座5以及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相对布置,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体4中,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的另一部分位于容纳腔体4外部且与上底板1配合,支撑座5固定在上底板1上且位于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之间。
[0024]由于溢流阀壳体A平放后的高度较低,因此,将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的一部分配置在容纳腔体4中,而另一部分则配置在容纳腔体4的外部,这样可以缩短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与溢流阀壳体A之间的间距,从而使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对溢流阀壳体A产生轴向的压紧力。溢流阀壳体A在被压紧后,在打磨过程中受打磨机器的作用力时,就不会出现位移的情况。由于本技术的装夹装置上配置了多组压紧机构,因此
一次性可以装夹多个溢流阀壳体A,这样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0025]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6、第一压紧部件7、第一铰接部件8、第一铰接座9,第一驱动器6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压紧部件7铰接,第一压紧部件7与第一铰接部件8的一端铰接,第一铰接部件8的另一端与第一铰接座9铰接。
[0026]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6为直线驱动器,直线驱动器可以采用气缸、液压缸、连接有丝杆机构的电动直线驱动机构等,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6优先采用气缸。第一压紧部件7呈叉形,第一压紧部件7的中部设有与第一驱动器6铰接的第一铰接部7a,第一压紧部件7的中部还设有与第一驱动器6铰接的第二铰接部7b。第一铰接部件8可以采用两块单个的连接板,第一铰接部件8的形状也可以采用H形。
[0027]第二压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器10、至少一组第二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包括第二压紧部件11、第二铰接部件12、第二铰接座13,第二压紧部件11的一端与第二驱动器10的动力输出端铰接,第二压紧部件11的中部与第二铰接部件12的一端铰接,第二铰接部件12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座13铰接。
[0028]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压紧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压紧机构,优选地,两个第一压紧机构对称布置在一个第二压紧机构的两侧,每个第二压紧机构中的第二压紧组件的数量为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上底板(1)、下底板(2)、侧板(3),侧板(3)位于上底板(1)和下底板(2)之间并与上底板(1)和下底板(2)固定后,在上底板(1)、下底板(2)以及侧板(3)之间形成容纳腔体(4);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压紧机构,每个压紧机构包括支撑座(5)以及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相对布置,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体(4)中,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的另一部分位于容纳腔体(4)外部且与上底板(1)配合,支撑座(5)固定在上底板(1)上且位于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6)、第一压紧部件(7)、第一铰接部件(8)、第一铰接座(9),第一驱动器(6)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压紧部件(7)铰接,第一压紧部件(7)与第一铰接部件(8)的一端铰接,第一铰接部件(8)的另一端与第一铰接座(9)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紧部件(7)呈叉形,第一压紧部件(7)的中部设有与第一驱动器(6)铰接的第一铰接部(7a),第一压紧部件(7)的中部还设有与第一驱动器(6)铰接的第二铰接部(7b)。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阀壳体加工的装夹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跃康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硕鸿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