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壳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67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壳体模具,包括壳体下模具,所述壳体下模具的底部设有中空底座,所述中空底座的侧壁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中空底座的前侧贯穿设有开槽,所述中空底座的内腔设有脱模机构,所述滚轮架的内腔设有两组滚轮,两组所述滚轮呈左右对称设置,且所述滚轮架与两组所述滚轮转动连接,两组所述滚轮的侧壁上均设有环形凹槽,两组所述滚轮之间设有与环形凹槽相配合作业的从动条形板,所述从动条形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推杆。本壳体模具便于对模具内部的壳体进行脱模作业,避免了传统的通过人工手持棒体对模具内的壳体进行脱模时对壳体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壳体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是一种便于脱模的壳体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电子产品的壳体加工时,多采用模具制造,壳体材料一般采用塑料制成。当前电子产品的壳体在通过壳体模具制作完成后需要通过操作工人手持硬质棒体将壳体从模具中脱出,这样不仅使得硬质棒体容易对模具内部的壳体造成损坏,而且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壳体模具内部的壳体进行脱模方式费时费力,也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壳体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便于脱模的壳体模具,包括壳体下模具,所述壳体下模具的底部设有中空底座,所述中空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的壳体模具,包括壳体下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模具(1)的底部设有中空底座(2),所述中空底座(2)的侧壁上设有控制面板(3),所述中空底座(2)的前侧贯穿设有开槽,所述中空底座(2)的内腔设有脱模机构,所述壳体下模具(1)内腔的底部均匀设有多组板槽,每组所述板槽的内腔底部均设有柱型凹陷,所述脱模机构包括牵引板(5),所述牵引板(5)的顶部与每组板槽位置对应处均设有顶板组件,所述牵引板(5)底部的中央处活动贴合有滚轮架(6),所述滚轮架(6)的左右侧壁均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滚轮架(6)的内腔设有两组滚轮(7),两组所述滚轮(7)呈左右对称设置,且所述滚轮架(6)与两组所述滚轮(7)转动连接,两组所述滚轮(7)的侧壁上均设有环形凹槽,两组所述滚轮(7)之间设有与环形凹槽相配合作业的从动条形板(8),所述从动条形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推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板(5)设置于中空底座(2)的内腔之中,两组所述固定杆的相背端均与中空底座(2)内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条形板(8)的左右侧分别活动插接至各自所对应的环形凹槽内腔之中,所述滚轮架(6)的顶端为敞口设置,所述从动条形板(8)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牵引板(5)的底部,所述电动液压推杆(9)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东谭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通精密模具注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