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
技术介绍
[0002]上斜肌为起自总腱环的内上方、附着于眼球中纬线或赤道稍后偏外侧巩膜上的横纹肌。全长约60毫米,为眼外肌中最长的肌肉。上斜肌沿眶上壁与眶内壁交角处前行,将达眶缘处变为肌腱,并穿过滑车后折向外后下方,在上直肌下方呈扇形展开,止于眼球赤道之后的后外上象限的巩膜上。上斜肌的功能主要是用于控制眼球的内旋、下转和外转。
[0003]上斜肌折叠术是一种上斜肌加强手术,术中按照一定折叠量将上斜肌进行折叠缝线。上斜肌折叠术多用于上斜肌麻痹患者,可只做患者上斜肌折叠,或同时做以下旋转垂直肌之一:患眼下斜肌减弱、患眼上直肌后退、健眼下直肌后退等。目前在上斜肌折叠手术中,多采用斜视钩或采用折叠器配合斜视钩将肌肉连同肌鞘钩起,使得肌肉折叠一定的量,再用缝线将折叠处对穿、扎牢。
[0004]但是,目前采用的上斜肌折叠方式仍存在以下不足:
[0005]1.在对上斜肌的折叠操作时,需要施术者一手持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手柄(1)、折叠夹(2)和牵拉机构(3),所述折叠夹(2)固定于所述握持手柄(1)的其中一端部,折叠夹(2)包括有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半夹(20)和第二半夹(21),所述第一半夹(20)和第二半夹(21)均留有贯穿内外壁的贯穿孔(22),所述第一半夹(20)和第二半夹(21)之间形成用于所述牵拉机构(3)通过的缝隙空间(24);所述牵拉机构(3)包括控制杆(31)和用于勾住上斜肌的钩体(30),所述钩体(30)与所述控制杆(31)其中一端一体化成型,所述控制杆(31)另一端穿过所述缝隙空间(24)进入所述握持手柄(1)中;所述握持手柄(1)设有调控机构(4)和监测机构,其中,
‑
调控机构(4):用于控制所述牵拉机构(3)的伸缩和锁定;
‑
监测机构: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牵拉机构(3)的伸缩量,通过所获取的伸缩量数据判断上斜肌的折叠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31)在位于握持手柄(1)内部的部分表面设有锯齿部(310),所述调控机构(4)包括调节滚轮(40)、弹性复位板(41)和锁定结构(42),所述滚轮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锯齿部(310)相啮合的齿轮(400),所述滚轮通过活动转轴与所述握持手柄(1)旋转连接,滚轮由握持手柄(1)向外部分露出,所述齿轮(400)在弹性复位板(41)的弹力作用下处于脱离所述锯齿部(310)的状态,所述锁定结构(42)包括杠杆(420)、卡齿(421)和活动连接部(422),所述杠杆(420)通过固定转轴连接握持手柄(1),所述卡齿(421)和活动连接部(422)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杠杆(420)两端部,所述活动连接部(422)连接所述活动转轴,所述卡齿(421)朝向所述锯齿部(310)设置,所述调控机构(4)以如下方式运作:在所述齿轮(400)完全脱离锯齿部(310)时,所述卡齿(421)嵌入所述锯齿部(310)的齿槽中;在所述齿轮(400)与锯齿部(310)相啮合时,所述卡齿(421)完全脱离所述锯齿部(310)的齿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有刻度板(5)和指针(6),所述刻度板(5)与所述控制杆(31)位于握持手柄(1)中的部分相对固定设置,所述握持手柄(1)上设有可视窗口(10),所述指针(6)位于所述可视窗口(10)中,所述刻度板(5)朝向所述可视窗口(10)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有显示屏(7)、光栅板(8)、光栅传感器(9)、数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明辉,张芳,毛欣杰,张斌俊,尚茹茹,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