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45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可以方便地调整牵拉程度以控制肌肉的折叠量,并在调整至准确的肌肉折叠量时自动锁定,还可以在调整肌肉折叠量的同时直观地判断肌肉折叠量。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握持手柄、折叠夹和牵拉机构,折叠夹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半夹和第二半夹,第一半夹和第二半夹均留有贯穿孔,第一半夹和第二半夹之间形成缝隙空间;牵拉机构包括控制杆和钩体,钩体与控制杆其中一端一体化成型,控制杆另一端穿过缝隙空间进入握持手柄中;握持手柄设有调控机构和监测机构,其中,调控机构用于控制牵拉机构的伸缩和锁定;监测机构用于实时获取牵拉机构的伸缩量,通过所获取的伸缩量数据判断上斜肌的折叠程度。程度。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

技术介绍

[0002]上斜肌为起自总腱环的内上方、附着于眼球中纬线或赤道稍后偏外侧巩膜上的横纹肌。全长约60毫米,为眼外肌中最长的肌肉。上斜肌沿眶上壁与眶内壁交角处前行,将达眶缘处变为肌腱,并穿过滑车后折向外后下方,在上直肌下方呈扇形展开,止于眼球赤道之后的后外上象限的巩膜上。上斜肌的功能主要是用于控制眼球的内旋、下转和外转。
[0003]上斜肌折叠术是一种上斜肌加强手术,术中按照一定折叠量将上斜肌进行折叠缝线。上斜肌折叠术多用于上斜肌麻痹患者,可只做患者上斜肌折叠,或同时做以下旋转垂直肌之一:患眼下斜肌减弱、患眼上直肌后退、健眼下直肌后退等。目前在上斜肌折叠手术中,多采用斜视钩或采用折叠器配合斜视钩将肌肉连同肌鞘钩起,使得肌肉折叠一定的量,再用缝线将折叠处对穿、扎牢。
[0004]但是,目前采用的上斜肌折叠方式仍存在以下不足:
[0005]1.在对上斜肌的折叠操作时,需要施术者一手持住折叠器以将上斜肌维持在折叠状态,另一只手进行缝针操作,在此段手术过程中,施术者不仅需要握持住折叠器使其稳定地保持在某一位置,还需要时刻把持对折叠器所施加的力,以保证肌肉折叠量的准确性,因此易造成手部乏力、发抖的情况,导致对斜视钩和折叠器的控制力下降,可能造成肌肉折叠松弛或折叠过度;此外,当一只手专注缝线时,另一只手容易不受控制地松弛,易造成折叠的肌肉松弛,导致缝线位置发生偏差,影响手术效果。/>[0006]2.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在缝线前确定好肌肉的折叠量,确定好折叠量后只能通过手的力度控制在所确定的折叠量,若只采用斜视钩折叠肌肉,则需要依靠施术者的经验控制折叠量,而这种方式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较大误差;若采用具有刻度的折叠器,则需要施术者频繁观察刻度以控制折叠量(通过调整钩子拉起的程度),但调整后的折叠器仍难以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为保持手术的精确性,需要频繁地进行调整,增大施术者的操作难度和心理压力。
[0007]3.在上斜肌折叠完成后,即使肌肉折叠量完全准确,但仍需要施术者根据自身经验判断缝针的位置,而对于一些手术经验不足的施术者来说,确定的缝针位置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难以保证每一针穿刺位置能够达到足够的准确性;此外,由于折叠器本身或钩体的阻碍,导致穿针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采用可单手握持的结构实现对上斜肌的牵拉和折叠,并可以方便地调整牵拉程度以控制肌肉的折叠量,在调整至准确的肌肉折叠量时自动锁定,还可以在调整肌肉折叠量的同时通过监测机构简单、直观地判断肌肉折叠量的准确性。
[0009]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包括握持手柄、折叠夹和牵拉机构,所述折叠夹固定于所述握持手柄的其中一端部,折叠夹包括有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半夹和第二半夹,所述第一半夹和第二半夹均留有贯穿内外壁的贯穿孔,所述第一半夹和第二半夹之间形成用于所述牵拉机构通过的缝隙空间;所述牵拉机构包括控制杆和用于勾住上斜肌的钩体,所述钩体与所述控制杆其中一端一体化成型,所述控制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缝隙空间进入所述握持手柄中;所述握持手柄设有调控机构和监测机构,其中,
[0011]‑
调控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牵拉机构的伸缩和锁定;
[0012]‑
监测机构: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牵拉机构的伸缩量,通过所获取的伸缩量数据判断上斜肌的折叠程度。
[0013]优选的,控制杆在位于握持手柄内部的部分表面设有锯齿部,所述调控机构包括调节滚轮、弹性复位板和锁定结构,所述调节滚轮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锯齿部相啮合的齿轮,所述调节滚轮通过活动转轴与所述握持手柄旋转连接,调节滚轮由握持手柄向外部分露出,所述齿轮在弹性复位板的弹力作用下处于脱离所述锯齿部的状态,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杠杆、卡齿和活动连接部,所述杠杆通过固定转轴连接握持手柄,所述卡齿和活动连接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杠杆两端部,所述活动连接部连接所述活动转轴,所述卡齿朝向所述锯齿部设置,所述调控机构以如下方式运作:在所述齿轮完全脱离锯齿部时,所述卡齿嵌入所述锯齿部的齿槽中;在所述齿轮与锯齿部相啮合时,所述卡齿完全脱离所述锯齿部的齿槽。
[0014]优选的,监测机构包括有刻度板和指针,所述刻度板与所述控制杆位于握持手柄中的部分相对固定设置,所述握持手柄上设有可视窗口,所述指针位于所述可视窗口中,所述刻度板朝向所述可视窗口设置。
[0015]优选的,贯穿孔沿着夹头的轮廓成型,使得夹头形成框状结构,所述夹头在端部形成直型边框,所述直型边框贯穿设置有穿针孔;所述钩体包括钩身和直型钩头,所述直型钩头端与所述钩身一体化成型,直型钩头平行于所述直型边框设置。
[0016]优选的,控制杆的轴心所在平面平分所述直型钩头,所述钩身与控制杆的轴心之间的夹角为15

60
°

[0017]优选的,折叠夹还设有用于使上斜肌被夹紧在第一半夹和第二半夹之间的夹紧机构。
[0018]优选的,夹紧机构包括控制钮、活动卡齿和固定卡齿,所述控制钮设于第一半夹的外侧,所述活动卡齿由第一半夹内侧贯穿至外侧并规定连接至所述控制钮,所述固定卡齿固定设置于第二半夹的内侧,通过所述控制钮控制活动卡齿和固定卡齿的咬合和分离,当活动卡齿和固定卡齿相互咬合时,第一半夹和第二半夹相向夹紧。
[0019]优选的,控制钮与第一半夹弹性连接,当所述控制钮受到与弹力方向相反的推力时,所述活动卡齿趋向于远离所述固定卡齿;当控制钮失去推力时,所述活动卡齿趋向于靠近所述固定卡齿。
[0020]其中,所述监测机构除了公开了上述技术方案外,还公开了一种更加智能化的技术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0021]监测机构包括有显示屏、光栅板、光栅传感器、数据处理器和供电器,所述显示屏
设于握持手柄表面,所述光栅板与所述控制杆位于握持手柄中的部分相对固定设置,光栅传感器设于所述光栅板的运动路径上,所述光栅传感器、芯片和供电器均内置于握持手柄内部,所述显示屏、光栅传感器、供电器均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电连接。
[0022]优选的,监测机构还包括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内置于握持手柄中,所述拉力传感器的感应端连接所述控制杆,且拉力传感器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所测得的拉力数值被转化为警示信号并显示在所述显示屏中。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一、通过手指稍微施力按下并拨动调节滚轮的方式,可以更方便地对已钩住上斜肌的牵拉机构进行伸缩程度的调节,当调至所需的肌肉折叠量时,只需将手指从调节滚轮上移开便可以令牵拉机构固定,此时肌肉折叠量被固定,肌肉折叠量不会随手部力量变化或手部活动而改变,施术者可以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手柄(1)、折叠夹(2)和牵拉机构(3),所述折叠夹(2)固定于所述握持手柄(1)的其中一端部,折叠夹(2)包括有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半夹(20)和第二半夹(21),所述第一半夹(20)和第二半夹(21)均留有贯穿内外壁的贯穿孔(22),所述第一半夹(20)和第二半夹(21)之间形成用于所述牵拉机构(3)通过的缝隙空间(24);所述牵拉机构(3)包括控制杆(31)和用于勾住上斜肌的钩体(30),所述钩体(30)与所述控制杆(31)其中一端一体化成型,所述控制杆(31)另一端穿过所述缝隙空间(24)进入所述握持手柄(1)中;所述握持手柄(1)设有调控机构(4)和监测机构,其中,

调控机构(4):用于控制所述牵拉机构(3)的伸缩和锁定;

监测机构: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牵拉机构(3)的伸缩量,通过所获取的伸缩量数据判断上斜肌的折叠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31)在位于握持手柄(1)内部的部分表面设有锯齿部(310),所述调控机构(4)包括调节滚轮(40)、弹性复位板(41)和锁定结构(42),所述滚轮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锯齿部(310)相啮合的齿轮(400),所述滚轮通过活动转轴与所述握持手柄(1)旋转连接,滚轮由握持手柄(1)向外部分露出,所述齿轮(400)在弹性复位板(41)的弹力作用下处于脱离所述锯齿部(310)的状态,所述锁定结构(42)包括杠杆(420)、卡齿(421)和活动连接部(422),所述杠杆(420)通过固定转轴连接握持手柄(1),所述卡齿(421)和活动连接部(422)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杠杆(420)两端部,所述活动连接部(422)连接所述活动转轴,所述卡齿(421)朝向所述锯齿部(310)设置,所述调控机构(4)以如下方式运作:在所述齿轮(400)完全脱离锯齿部(310)时,所述卡齿(421)嵌入所述锯齿部(310)的齿槽中;在所述齿轮(400)与锯齿部(310)相啮合时,所述卡齿(421)完全脱离所述锯齿部(310)的齿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有刻度板(5)和指针(6),所述刻度板(5)与所述控制杆(31)位于握持手柄(1)中的部分相对固定设置,所述握持手柄(1)上设有可视窗口(10),所述指针(6)位于所述可视窗口(10)中,所述刻度板(5)朝向所述可视窗口(10)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确上斜肌折叠缝线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有显示屏(7)、光栅板(8)、光栅传感器(9)、数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明辉张芳毛欣杰张斌俊尚茹茹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