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苝醌类化合物抑制有害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3416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苝醌类化合物抑制有害藻的方法,属于环境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苝醌类化合物在无光照或者可见光照辐射下,可以显著抑制有害藻的生长,使其细胞表面不光滑,细胞形态不完整;可以破坏其细胞膜、细胞壁、类囊体结构;降解蓝藻细胞膜中的脂肪酸;降解其中的叶绿素a含量;抑制太湖实际环境中蓝藻的生长。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以苝醌类化合物作为广谱抑制蓝藻的抑藻剂,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苝醌类化合物抑制有害藻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应用苝醌类化合物抑制有害藻的方法,属于水中污染物处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工农业废水中大量氮、磷等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进入城市中封闭或半封闭的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引发藻类水华。大量研究发现微囊藻水华在藻类水华中最为普遍。水华发生时,过度繁殖的藻类造成其他水生生物缺氧死亡,形成包括有机物质在内的次级代谢产物,使得水体散发不同程度的嗅味。此外,部分水华优势藻在代谢过程中或藻体破裂后向水体中释放大量藻毒素。而藻毒素对人类和动物有极大危害。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引起藻类水华优势藻类的过渡繁殖是藻类水华治理的首要任务。
[0003]根据防治有害藻类的原理,现有的防治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方法,包括机械打捞方法、超声波方法和光学隔离方法,这些方法耗时耗力,成本高;生物手段主要是微生物制剂抑制蓝藻生长,不但稳定性差而且可能会坏生态环境的平衡;化学方法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方法主要分为传统氧化法和光催化法。传统的氧化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非常昂贵、有毒和有害,然而,光催化法具有易得性、成本低、去除污染物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氧化能力强等优点,具有降解污染物的潜力。但是现有天然的光催化剂比较少,提取成本高等问题导致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发现高效可靠的绿色环保经济性的抑藻剂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缺乏经济有效的控制蓝藻水华等有害藻的方法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苝醌类化合物在抑制有害藻生长的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苝醌类化合物在抑制有害藻生长方面的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抑制有害藻生长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苝醌类化合物作为抑制剂加入到含有有害藻的水体中进行抑制处理。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抑制处理可在无光照或者可见光环境下进行。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见光的光源为5

40W的可见光灯或者太阳光。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见光灯包括白光灯、紫色光灯、蓝光灯、绿光灯。优选白光灯。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见光具体可选:5

32W白光灯、20W紫色光灯、20W蓝光灯、20W绿光灯、太阳光。优选15

32W白光灯;进一步优选23

32W白光灯。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苝醌类化合物相对水体的添加量为1.25

20μM。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的时间为0

36h,且不为0。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苝醌类化合物包括尾孢菌素、痂囊腔素A、痂囊腔素B、痂囊腔素C、竹红菌素A、竹红菌素B、竹黄色素A。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尾孢菌素、痂囊腔菌素A、痂囊腔菌素B、痂囊腔菌素C、竹红菌素A、竹红菌素B、竹黄色素A的化学式分别为:C
29
H
26
O
10
、C
30
H
24
O
10
、C
30
H
26
O
10
、C
30
H
28
O
10
、C
30
H
26
O
10
、C
30
H
24
O9、C
30
H
26
O9、C
30
H
26
O
10
,结构式为:
[0015][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有害藻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铜绿微囊藻(FACHB

905)、鱼腥藻(FACHB

82)、水华束丝藻(FACHB

1040)、颤藻(FACHB

528)、阿氏浮丝藻(FACHB

920)、太湖蓝藻。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含有有害藻的水体中的藻类密度为1.6
×
107个/mL。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害藻抑制剂,包括有效组分和辅料;其中,有效组分为苝醌类化合物,选择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尾孢菌素、痂囊腔素A、痂囊腔素B、痂囊腔素C、竹红菌素A、竹红菌素B、竹黄色素A。;辅料包括分散剂和/或调节剂。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分散剂选择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卡拉胶、明胶、海藻酸、羟丙基纤维素、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烷基单糖苷。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剂选择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氯化钠、硝酸钠、硫酸钠、葡萄糖酸钠、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抑制方法与现有的物理和生物法的抑制有害藻生长相比,更为经济有效,抑藻效果好,CP等苝醌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天然色素,作为抑藻剂成本低廉、环境友好。
[0023]本专利技术方法利用苝醌类化合物抑制多种有害藻,反应过程中只添加化合物,反应在可见光或者自然太阳光照下就可以进行。
[0024]本专利技术方法利用苝醌类化合物抑制多种有害藻的生长,只需将抑藻剂投入到含有害藻的溶液中,在可见光下适当进行光照反应,便可以有效降解多种有害藻,高效省时。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4种苝醌类化合物抑制1.6
×
107个/mL的铜绿微囊藻生长变化情况示意图
[0026]图2为实施不同浓度的CP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变化情况的示意图。
[0027]图3为实施不同光强下CP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变化情况的示意图。
[0028]图4为实施20μM CP抑制铜绿微囊藻不同时间的6孔板的示意图。
[0029]图5为实施20μM CP抑制铜绿微囊藻不同时间的油镜图的示意图
[0030]图6为实施CP抑制铜绿微囊藻的SEM结构的变化情况的示意图。
[0031]图7为实施CP抑制铜绿微囊藻的TEM结构的变化情况的示意图。
[0032]图8为实施CP抑制铜绿微囊藻的脂肪酸含量变化情况的示意图。
[0033]图9为实施CP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的情况示意。
[0034]图10为实施太湖藻在太阳光进行反应示意图。
[0035]图11为实施CP抑制太湖藻的叶绿素a变化示意图。
[0036]图12为实施检测室外太阳光实验反应液中CP的残留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实施例中所用的尾孢菌素、痂囊腔菌素C由本实验室提供;痂囊腔菌素A、痂囊腔菌素B、竹红菌素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苝醌类化合物在抑制有害藻生长方面的应用,所述苝醌类化合物包括尾孢菌素、痂囊腔素A、痂囊腔素B、痂囊腔素C、竹红菌素A、竹红菌素B、竹黄色素A。2.一种抑制有害藻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无光照或者可见光下,将苝醌类化合物加入到含有有害藻的水体中进行抑制处理;所述苝醌类化合物包括尾孢菌素、痂囊腔素A、痂囊腔素B、痂囊腔素C、竹红菌素A、竹红菌素B、竹黄色素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来源于5

40W的可见光灯或者太阳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苝醌类化合物相对水体的添加量为1.25

20μ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的时间为0

36h,且不为0。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尾孢菌素、痂囊腔菌素A、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义剑袁振波刘美玲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