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255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8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打孔装置包括用于横置于堆水池上方开口的第一支撑框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吊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钻头组件;垂直吊架的上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框架以吊设于堆水池内,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垂直吊架的下端,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于第一驱动机构,钻头组件连接于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钻头组件沿靠近或远离堆内管道的第一方向运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驱动机构以及钻头组件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运动。通过垂直吊架将驱动机构和钻头组件吊设在堆水池内,有效地降低打孔装置的体积,并减小该打孔装置占用堆水池内的空间,便于打孔装置的布置安装。安装。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早期设计建造的游泳池式反应堆为防止一次水管线破裂引起堆水池大量失水,将一次水管线设计成“几”字型。福岛核事故后,计划在堆水池上方一次水出水管道上进行打孔作业,以增加游泳池式反应堆一次水管线的非能动虹吸破坏功能。打孔作业需在堆水池内进行,现有的打孔装置存在以下的缺陷:
[0003]第一、考虑到辐射屏蔽的因素,作业时堆水池水位可降至6m左右,距离打孔位置为0.38m左右。堆水池总长4.5m,两端为半圆形,中间宽2m,水面以上工作面积不大于0.5

,另外堆顶大厅空间有限,堆顶装置、护栏、盖板等部件较多,现有的打孔装置体积大,不便于进行放置并进行打孔操作。
[0004]第二、现有的打孔装置无法有效地对打孔产生的管道碎屑进行收集,金属碎屑飞溅,落入堆水池造成安全隐患。
[0005]第三、现有的打孔装置在进行工作时,工作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无法清楚地看到打孔的全过程及结果,可视化程度低;
[0006]第四、现有的打孔装置作业精度低且打孔稳定性差;
[0007]第五、由于作业需要,池内水面需下降一定程度,水面上的辐射强度会有所提高,因此需要提高防辐射的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该打孔装置体积小,便于布置以有效地对堆内管道进行打孔。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用于横置于堆水池上方开口的第一支撑框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吊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钻头组件;所述垂直吊架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以吊设于堆水池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垂直吊架的下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钻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钻头组件沿靠近或远离堆内管道的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所述钻头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运动。
[0010]可选地,所述打孔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沿所述第一方向呈贯通状以用于供所述钻头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穿设。
[0011]可选地,所述防护罩用于靠近堆内管道的一侧设置有能够用于与堆内管道的管壁贴合的弧形部;所述打孔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垂直吊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垂直吊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用于使所述弧形部与堆内管道的管壁贴合。
[0012]可选地,所述防护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第三防护板以及第四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三防护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三防护板的上方,所述第四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三防护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二防护板、以及第三防护板中的至少一者由透明材质制成。
[0013]可选地,所述垂直吊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吊架杆和设置在吊架杆下端的下部框架,
[0014]所述下部框架包括均连接于吊架杆下端且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并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下端的底板;
[0015]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钻头组件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可运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杠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丝杠周向可转动并轴向锁止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且所述第一丝杠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块周向锁止且沿所述第一丝杠的轴向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杠,且所述第一丝杠的至少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侧板的开放口穿出至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
[0017]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杠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丝杠周向可转动并轴向锁止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二丝杠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块周向锁止且沿所述第二丝杠的轴向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丝杠;所述钻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滑轨和开口向下的第一U形板,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滑轨和开口向下的第二U形板;
[0019]所述第一滑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轨道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并向上凸起的第一轨道凸块,且每个所述第一轨道凸块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轨道板的下表面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丝杠周向可转动并轴向锁止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U形板罩设所述第一滑轨并与两个所述第一轨道凸块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一滑块连接于所述第一U形板;
[0020]所述第二滑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轨道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并向上凸起的第二轨道凸块,且每个所述第二轨道凸块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轨道板的下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U形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丝杠周向可转动且轴向锁止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U形板罩设所述第二滑轨并与两个所述第二轨道凸块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二滑块连接于所述第二U形板,所述钻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U形板的上表面。
[0021]可选地,所述打孔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靠近堆内管道一端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沿所述第一方向呈贯通状以用于供所述钻头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穿设。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用于支撑于堆水池的上方开口的边缘处,所述垂直吊架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
[0023]可选地,所述打孔装置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第二支撑框架、多根吊杆、多根爬梯杆以及工作平板,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用于横置于堆水池上方开口处,多根所述吊
杆用于将所述工作平板吊设于第二支撑框架的下方,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吊杆之间设置有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爬梯杆,所述工作平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铺设有铅板。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堆水池上方开口横置第一支撑框架,并将垂直吊架连接在第一支撑框架上以吊设于堆水池内,第一驱动机构连接于垂直吊架的下端,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于第一驱动机构,钻头组件连接于第二驱动机构。在钻头组件需要对堆内管道进行打孔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钻头组件沿第一方向靠近堆内管道,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二驱动机构和钻头组件沿第二方向运动,实现对打孔位置的微调,进而实现精准打孔。在完成打孔操作以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钻头组件沿第一方向远离堆内管道。也就是说,在进行打孔操作时,本公开的打孔装置无需整体均设置于堆水池内,通过垂直吊架将驱动机构和钻头组件吊设在堆水池内,有效地降低打孔装置的体积,并减小该打孔装置占用堆水池内的空间,便于打孔装置的布置安装,且不会与堆水池内的其他结构发生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装置包括用于横置于堆水池上方开口的第一支撑框架(1)、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吊架(2)、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以及钻头组件;所述垂直吊架(2)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1)以吊设于堆水池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连接于所述垂直吊架(2)的下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所述钻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钻头组件沿靠近或远离堆内管道的第一方向(A)运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以及所述钻头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A)垂直的第二方向(B)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的防护罩(5),所述防护罩(5)沿所述第一方向(A)呈贯通状以用于供所述钻头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A)穿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5)用于靠近堆内管道的一侧设置有能够用于与堆内管道的管壁贴合的弧形部(51);所述打孔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6),所述垂直吊架(2)沿所述第一方向(A)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1),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所述垂直吊架(2)沿所述第一方向(A)运动,以用于使所述弧形部(51)与堆内管道的管壁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护板(52)、第二防护板(53)、第三防护板(54)以及第四防护板(55),所述第一防护板(52)和所述第三防护板(54)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防护板(53)位于所述第一防护板(52)和所述第三防护板(54)的上方,所述第四防护板(55)位于所述第一防护板(52)和所述第三防护板(54)的下方,所述第一防护板(52)、所述第二防护板(53)、以及第三防护板(54)中的至少一者由透明材质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吊架(2)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吊架杆(21)和设置在吊架杆(21)下端的下部框架(22),所述下部框架(22)包括均连接于吊架杆(21)下端且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对并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221)、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21)下端的底板(222);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连接于所述底板(222),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和所述钻头组件均沿所述第二方向(B)可运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21)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池式反应堆堆内管道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丝杠(31)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丝杠(31)周向可转动并轴向锁止地设置于所述底板(222),且所述第一丝杠(31)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所述第一滑块周向锁止且沿所述第一丝杠(31)的轴向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杠(31),且所述第一丝杠(31)的至少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侧板(221)的开放口(2210)穿出至所述第一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明峰李保青杨笑韩玉祥路英昊张伟坚张明明杨刚吉学亦曲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